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
2012-10-27窦万军
窦万军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徐州 221011
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
窦万军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徐州 221011
现代社会需要“真、善、美”的良药。而药厂,学校就是。教师就是制药的人、配药的人。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地制药、配药,配送给众多的学生。将来社会才能更健康、更和谐。
求真务实;求善知恩;求美自然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向也在不断地调整,但精神文明的发展没有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匹配。出现了物质极大丰富,信仰极度欠缺的尴尬境地。
于是,人们在享用物质文明的同时,幸福指数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就不足为怪了。究其原因,是精神文明的问题,对此,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因此,提出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
1 教育要求真务实
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教育专业不断发展,教育深度不断加大,可见,教育难度今非昔比。为了追求升学,追求分数。学校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偏离灵魂修为也是理所当然的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导致了不少学生进入社会后,一味地追求名利,甚至不择手段。为了赚钱,制假造假者心安理得;坑蒙拐骗者理所当然。
甚至,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评估,获得最大利益,动用了教师甚至学生进行资料编制甚至造假,严重的污染了学生的心田。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会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制假造假的病毒会在社会开花结果,学校成为了这种病毒的病源。建议上级评估时少看资料多进课堂,验设备看效果。
学校在教育时,不但追求知识的真,还要追求精神的真、人格的真。在教育中,要弘扬真实的可贵。如在教授专业课电气知识时,电路中的每个元器件都要真,不能用假货,否则电路就会出故障,如果在航天航空中那就要出大事。
在社会中也是这样。很早以前,有个村庄,要举行一个晚会。要求每家拿出自己最好的酒倒进村头的一口大缸里,全村准备共享缸里的混合美酒。有一家想,我用一瓶凉水代替,也无人知道,还能喝到别人家的酒。结果大家一喝,缸里的酒就是凉水。原来每家都想喝别人家的酒,都用凉水倒进了水缸。可见,每人献出一点假,社会就是假,人生何谈幸福。
2 教育要求善知恩
当今社会,表现善良的人相对较少,而更多的人表现冷漠。一般来说,知恩才能感恩,感恩才能行善。因此,知恩非常重要。如何才能知恩,教师要在教育中不断地加以引导、强化。日本人的鞠躬感谢、美国人的频繁感谢,让我们可能感到有点夸张,但是我们有时只在内心感谢,容易让人情感麻木,长此以往,就忘掉了感恩,不谢成为了“自然”。
感恩,不但要经常应用在礼貌上,而且,要经常思考在心中。否则,生活中的爱就会减少。比如,我们吃到的美味、用到的物品、看到的美丽、听到的音乐无不折射出别人的劳动付出。虽然我们付费了,我们依然感恩。因为,如果没有别人的付出,我们的单一付出能换来众多的服务吗?我们不觉得相互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吗?没有感恩,什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人类就缺少爱。那人类还有什么精神文明,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只有有了感恩,才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境界。
有的老人,在公共汽车上,坐着别人让的座,也不道谢,其实缺失感恩。可能他一辈子,也不怎么知恩吧。只有感恩的人多起来,社会的爱才能多起来,社会才会更加温暖。我们享受温暖,我们更要先奉献温暖。
3 教育要求美自然
人类的各种美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自然,自然美不但美化人的心灵,而且能让人类更加幸福。我们要美化环境,首先要美化我们的心灵。美丽的心灵是人类物质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要具有美的心灵,靠天然的因素显然不够,还要靠后天的教育,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心灵的塑造。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比如,笔者在上电气类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时,就巧妙的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教育。该门课中的晶闸管是核心元器件,在电路应用中,经常在该元件的两端并联一个电容器和电阻的串联电路,其目的就是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就能吸收尖峰过电压,从而使晶闸管两端的尖峰过电压消失。也就是保护了晶闸管。(因为晶闸管怕尖峰过电压,容易损坏管子。)这种电容的特性非常可贵,它甘愿保护“别人”牺牲自己。难道不是心灵美吗?
当然,电路中还有:对称美、配角美、动作速度美、动作接力美、动作配合美、波形加工艺术美、电路振荡美……只要你有发现美的智慧,就能处处发现美,赞扬美。就能美化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语言,决定学生的行动,让学生创造出更美的环境,又反过来愉悦着教师的心灵。
一代词宗(也是戏曲家)王季思先生认为:一般人只有一条命,人一死生命就全部终结了;从事学术事业的人有两条命,自然生命终结了,他的成就和著作还可以流传;我有三条命,除了前面两条以外,还有学生,我从事教育多年,教出来的学生有不少成名的学者、教授、作家、诗人,我的精神,部分可能在他们身上流传下去。可见,教师的工作光荣而神圣。
总之,教育在社会上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有效地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将来在社会上“开花结果”。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乐而为之。
[1]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近信息化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炳照.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历史反思[J].教育学报,2005(2).
G645
B
窦万军,男,1964年9月8日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学位,副教授。研究领域:职业教育、电气技术。已发表省级以上教育及学术论文13篇。
10.3969/j.issn.1001-8972.2012.2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