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98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2012-10-26聂翔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1期
关键词:视神经气血视力

聂翔

针灸治疗98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聂翔

目的对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98例视神经萎缩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37眼采取近部取穴法治疗,b组患者28例34眼采用远部取穴法治疗,c组40例48眼采取近远结合的针灸方法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a组总有效率56.76%,b组总有效率52.94%,c组总有效率为87.50%,c组的疗效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远结合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灸;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

视神经萎缩是临床诊疗上较为常见的一类低视力或致盲性类眼病,它是由多种病因而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轴突出现退行性的病变从而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病[1],会对视觉传导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该病表现主要是乳头的颜色苍白或变淡、视野改变、视力下降,严重表现常为视功能丧失。临床研究报道表明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十分复杂,导致发病的原因也很多,像缺血、炎症、外伤、青光眼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由于病因机制复杂,病程缠绵,西医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该病被归属为难治性眼科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视神经萎缩属于中医当中“青盲”的范畴,目前采取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传统的血府逐瘀汤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已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高和优势独特,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本次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探讨分析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98例视神经萎缩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6.8±4.2)岁,所有患者的病程为1个月至12年。8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37眼,b组28例34眼,c组40例48眼,共119眼,其中炎症导致患病的46例53眼,外伤致病的18例24眼,青光眼致病的24例30眼,其他10例12眼,所有患者全部经过眼科和神经科确诊,均无其他严重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疾病,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病因等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视神经萎缩的诊断依据如下:①患者的视力下降至不能够辨别人、物,不分明暗,但眼的外轮廓正常。②患者的视乳头色淡、苍白,边界清晰。③患者的视野缺损或视野检查中心暗点。④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峰值发生降低,而潜伏值发生延长。⑤患者的色觉发生减退,先红后绿,排除神经脱髓鞘病变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

1.3 试验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30例患者共37眼采取近部取穴法治疗,针灸取穴①睛明、球后、风池、攒竹、太阳、百会。②承泣、丝竹空、上明、风池、太阳、百会。b组患者28例34眼采用远部取穴法治疗,针灸取穴①手三里、足三里、三阴。②合谷、血海、太冲。c组40例48眼则采取近远结合(主穴、配穴结合)的针灸方法治疗,即上述两种取穴针灸治疗交替进行治疗。1次/d,留针时间40 min,15次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1.4 具体针灸方法 眼近部应用0.25 mm×40 mm的毫针,远部应用0.32 mm×40 mm的毫针,对所有患者的穴位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睛明、承泣、球后、上清明使用压针缓进法进针10~32 mm,上述穴位得气后进行不同频率的提插捻转;其他近眼部的穴位进针至常规厚度,采取平补平泻捻转;远处取穴时对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的患者采取补法提插捻转,肝气郁结和气血瘀滞的患者应用泻法提插捻转,留针时间为40 min。

1.5 疗效标准 患者的视力检测后提高在四行以上且视野扩大15度以上的表示显效;患者的视力检测后提高两行以上,视野扩大5度以上的表示有效;患者的视力以及视野均没有得到改善或发生退步的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a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27.03%,总有效率 56.76%,b组患者的显效率 23.53%,总有效率52.94%,c组患者的显效率58.33%,总有效率为87.50%,c组的疗效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三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低视力或致盲性眼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该病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视网膜神经细胞以及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轴突出现退行性的病变而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病,该病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其病程缠绵,是临床上公认的难治性眼科疾病,其主要表现是视乳头的颜色苍白或变淡、视野发生改变、视力下降,严重患者的视功能会丧失[3]。西医上一般将此病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损害,给与的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对应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药物价格昂贵,临床上难以普及应用。

3.2 针灸治疗 西医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目前中医成为治疗视神经萎缩常用的有效方法。一些传统的血府逐瘀汤对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而针灸的历史悠久,具有玄府通利、调和气血、调畅脉络、充旺精气等功效,已有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韦企平认为视神经萎缩并不是视神经发生了完全的不可逆性崩解,是身体内部的微循环发生了障碍,引起了轴浆流动受阻、组织缺血、炎性渗出等病理过程,利用针灸疗法可以使循环变得畅通,具有减少组织坏死、减少渗出和加速吸收等作用,且针灸不会产生副作用,本次研究中98例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些都说明针灸疗法完全可以成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目前主要结合针灸的治疗方式有单纯针灸治疗、综合针灸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等[4]。

3.3 疗效分析 通过对三组针灸方式的疗效分析发现近远联合治疗的疗效要显著好于局部治疗。中医分析认为该病是虚实相合之症,既有实症,又存在虚症。实症一般表现为肝郁、血瘀、气滞等,而虚证则表现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这些可以引起玄府郁闭,致使气血津液失调不畅,从而导致患者的视力功能障碍。在中医治疗过程中一般从“虚”和“瘀”着手,针灸时主要选取化瘀通络、明目开窍之睛明、球后等穴位进行治疗,辨证选取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疏肝解郁等穴位达到开启闭郁之玄府,以使患者的视力功能得到恢复。单纯的局部针灸缺乏辨证的治疗方式,没有将中医中虚实结合这一治疗根本运用其中,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达到彻底的治疗目的。主穴和配穴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率高达87.50%充分说明了针灸辨证治疗的效果,这为以后的针灸治疗提供了参考。

针刺眼部的穴位的过程其实是在调整患者的经络以及其脏腑功能,睛明是手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的会穴,该穴位可调节多条经络;承泣可以调动本经气血充实脉络,上达于目,还可调理阴经之气血,上承于面;加上太阳、球后等穴位都是明目的重要穴位,用之可疏通眼部经络、调节眼部气血,用之可使五脏六腑之气血润于目,最终达到明目之效。足三里可补脾胃用以助气血化生之源,三阴交可调三阴经之气血,合谷偏补气、活血,太冲偏补血,两配穴有通关开窍、共奏气血之效。所有的相关穴位均可发挥其相应作用,因此在进行针灸疗法的过程中要选好穴位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对症的治疗,充分发挥穴位脉络的作用,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神经康复功能。另有研究指出针灸同治疗视神经萎缩的药物结合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5]。

4 小结

通过对中医中针灸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的观察,针灸疗法充分展现了中医的治疗优势和辨证治疗的思想,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视神经功能,经过长期的针刺治疗改善了患者的视神经传导功能,加快了患者视力的恢复,起到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所以说针灸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中医疗法。

[1]戴红波,刘允爱,夏燕,等.视神经萎缩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医学信息,2009,1(8):85.

[2]徐斯伟,胡蔚琼,张必萌,等.不同取穴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中医杂志,2011,52(8):701-702.

[3]陈泽秦.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74例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5):282-283.

[4]李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55例临床观察.医学信息,2011,24(4):1268-1269.

[5]杨吉,吕雯.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进展.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67.

257300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

·药物与临床·

猜你喜欢

视神经气血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视力测试
双胞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