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把忠诚写在大山之巅
——记壶关县邮政局鹅屋乡乡邮投递员、共产党员赵月芳

2012-10-26曹庆国张文宝

支部建设 2012年1期
关键词:投递员邮路邮包

■曹庆国 平 丽 张文宝

他把忠诚写在大山之巅
——记壶关县邮政局鹅屋乡乡邮投递员、共产党员赵月芳

■曹庆国 平 丽 张文宝

一根扁担,两个大包,一个在悬崖峭壁上攀登的汉子。17年如一日,跋涉在太行山深处,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17年来,800余双鞋子,全被山路磨穿;40吨重的邮件,全靠他肩背手提;48万公里邮路,他一步步丈量。

他就是壶关县邮政局鹅屋乡乡邮投递员、中共党员赵月芳。

17年来,原本六个乡邮员只剩他一个,他把艰险和孤独踩在脚下,把欢乐带给乡亲。

鹅屋乡地处崇山峻岭的包围中,交通十分不便。而交通较为便利的桥上乡便成为鹅屋乡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枢纽。尽管两个乡镇的直线距离不过10公里,但由于重山阻隔,从桥上乡坐汽车到达鹅屋乡就需要绕道陵川县或河南林州市,耗时5个多小时;若从“猫路”翻山步行,则可以直达桥上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因此,鹅屋乡的报刊邮件必须送到桥上乡,再通过“猫路”到达鹅屋乡。

1995年7月,22岁的赵月芳从北京某武警中队退伍后回到家乡,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当地邮政局的一名乡邮员。与他同时参加工作的有六个人,因为“太辛苦、挣钱少”先后转行不干了,现在,这条“猫路”上只剩下他一人。这一跑就是17年。

相传北宋名将杨延昭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被敌兵追赶,他带兵来到这万丈绝壁的山崖前时无路可走,一气之下,挥剑砍向一块巨石,只听一声巨响,一只野猫蹦出来向悬崖深处窜去。见野猫在山壁上迂回攀登,折叠而上,杨延昭受到启示,带着士兵沿着野猫逃窜的路线,最终脱离险境。从此,这条路就被称为“猫路”。虽然是历史传说,但却描述了这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邮路的凶险。

十多里的“猫路”充满了凶险,赵月芳攀上爬下走了17年,经历了多少险情,他已经记不清了。

一次,他背着邮包,只顾低头赶路,突然发现,不远处的石阶上盘着一条黑蛇,挡住了他的去路。听村里人讲,这种蛇毒性大且复仇心强,你若惊扰了它,它必定会在某个时候伏击你。

赵月芳只好静静坐下来,想等蛇离开后再赶路。可等了好一阵,黑蛇依然没有去意,再这样等下去,耽误的时间就太长了。

想到这里,赵月芳从身边摸了块石头,慢慢靠近黑蛇,瞅准时机猛砸下去,黑蛇顿时脑浆迸裂而死。

此后,赵月芳不知在山里打死或吓退多少条蛇。用他的话说,在猫路上遇到蛇是“家常便饭”,而遇到狼才是最可怕的事。

2006年深秋的一天,赵月芳挑了40多公斤重的邮包,走到半山腰一空地准备歇脚。

当他打开水壶仰头喝水的时候,眼角余光一扫,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就在距离他几十米的山崖上,卧着一条灰棕色的野狼。“看第一眼的时候我以为是狗,再定睛细看,是条狼。狼是成群活动的,周围一定还藏着它的伙伴。早就听村里人讲,方圆几十里的山林里活跃着狼群,没想到让我给碰上了。”赵月芳感到后背一阵阵阴冷。

赵月芳让自己镇定下来,村里人讲过,遇到狼千万不能慌,更不能跑。“它一定早就注意到我了,我一动,肯定就成了它的美食了。”

人和狼就这样对峙起来,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赵月芳的耳边除了风声就是自己的喘气声。野狼虽然没有正眼看赵月芳,但它的目光显然没有离开过他。

在对峙了大约半个小时后,野狼起身跳下石头消失在山林中,赵月芳赶紧挑起扁担,头也不回地攀登,路上还一个劲地吼叫,以吓阻狼的尾随。

好心的老乡们闻听了赵月芳的惊险经历后,送给他一面铜锣,告诉他,遇到野兽就敲锣,能吓跑野兽。

每年冬天下了大雪之后,是赵月芳奔波邮路最危险的时候,狭窄的山路被大雪毫无保留地覆盖了,根本找不着可走的路。一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太行山区银装素裹。赵月芳料到路肯定难走,比平常提前一个小时就出发了。

当走到猫路时,已找不到原先那条熟悉的小路。赵月芳只好靠拐杖探路,一点点地慢慢向前挪。可一步一步挪到猫路最窄的地方时,拐杖突然探空,失去重心的赵月芳一下就滑了下去。出于求生的本能,迅速下滑的赵月芳,在混乱中一把抓住了悬崖边的荆棘枝,这平时唯恐避之不及的刺条,在这关键时刻反倒成了赵月芳的救命稻草。他不顾手上划满了血痕,慢慢地抓着树枝爬了上来。衣服被树枝挂破,脸上也划破了,凛冽的寒风刮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突然发生的险情,使他过了好久才从惊恐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而他坐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就又起来继续赶路了。

心疼他的妻子知道了这事后,一个劲地叫他别干了,“弄不好就会丢了性命,咱这是图了个啥?”

赵月芳能够体谅妻子的担心,但他更理解老乡们的难处。他告诉妻子:“老乡们生活在大山里,本来就够闭塞了,要是我再给他们断了这条邮路,那他们可更成了两眼一抹黑了!”善解人意的妻子从此没再劝过他,只是每次出门前,总要叮咛他慢些,小心些……

17年来,赵月芳心中抹不去的是他对家人的深深歉疚,而他在百姓心中的丰碑却高高耸起。

看到丈夫回来,妻子郭凤林赶紧迎上去,帮赵月芳卸下邮包,打了洗脸水,搭上毛巾等在一旁,眼神里流露出温存和心疼。“从猫路上把报刊邮件背回来,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赵月芳一边说着一边将邮包打开,分拣里边的报纸邮件。为了提高效率,他将全乡18个行政村172个自然屯分成三条邮路:土池村段、柳泉段、五里沟段,这三段邮路每条都在40公里以上,最远的有68公里,全部得靠赵月芳步行到达。

自从22岁那年当上乡邮员,赵月芳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送邮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种地、收拾家务,样样都是妻子操心。妻子生孩子那天,他正好在邮路上,是好心的邻居帮忙将妻子送到卫生院。家里总共5亩地,却分成了59块散落在山腰旮旯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背上锄头上地,天亮了还走不到地里,晚上还得在灯下给他做鞋,缝补邮包。妻子想去旅游,可是赵月芳每个月微薄的工资刚刚够一家人吃穿用,妻子记了一年的账,发现每月都是“月光族”。

为此,赵月芳心里一直埋藏着对妻子的内疚。每次回到家,不管有多累,他都会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把生火做饭用的柴劈开堆放好,把所有的重活脏活都干完。

赵月芳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独子。从赵月芳的祖爷爷那一代起,到他儿子这一代已经是五代单传了。为了配合他干好这份工作,全家人都成了他的助手。“下大雪,母亲和媳妇就背着扫帚到山上把猫路的雪扫掉,为防止结冰打滑,她们还用布条把积雪擦干净。"赵月芳说,有一次他生病了,母亲亲自走了一趟猫路下山给他取邮包,回来后,老人病了三天。

可是对于亲人,赵月芳说,自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从2008年开始,他三年内失去三位亲人,爷爷、奶奶、母亲相继去世,尤其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上。“有时候在山上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流泪,这干得叫个啥,老人、媳妇、孩子都跟上咱受罪。”赵月芳告诉记者,“每次走猫路,家里人都提心吊胆,只要超过了时间,就会跑到山顶上喊我的名字。爷爷在世的时候是爷爷喊,现在是妻子每隔半个小时就给我打个电话,问我走到哪里了。”

17年来,孤独的坚守是一种“心”的冶炼,他在这冶炼中锻铸了最壮美的词句——“忠诚”。

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饭碗,赵月芳在这条挂在悬崖峭壁上的邮路上或许早就坚持不住了。让他最终坚持下来的,是这条邮路传达给他的一种神圣。

“每次我把报纸和邮件交到乡亲们手中,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经常热情地留我住宿,留我吃饭,把我当成亲人。这时,我心里真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是一个少不得的人!”这是赵月芳最初感受到的乡邮员工作的价值。

至今,赵月芳还记得2007年腊月那一天。当时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刚送了一趟邮件才回到家的赵月芳,又收到了五六份邮件。面对家人的劝阻,他说,这个时候的邮件,很有可能是在外打工回不了家的人给家里的平安书,我不去送怎能行呢?他毅然上了路,在暴风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爬到了牛洞上村。出门打工一年的儿子终于有音信了,正在家中焦急等待的老人喜极而泣!一旁的赵月芳也替老人高兴,同时,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在鹅屋乡,赵月芳是大家的“亲人”。因为他不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将乡亲们的一份份报纸、一封封信件、一本本科技杂志、一件件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而且谁家要下山登记户口、办身份证、存钱、买生活用品,都会找他,代交、代邮、代收、代取已成为他邮路上不可缺少的内容。附近的村、屯几乎没有人不认识他,他虽然年龄不大,工作却是兢兢业业,每天都能把报纸、信件按时送到。平时用户有什么要捎的、要买的,只要力所能及,他都帮忙办到。

黄崖底村三尖上屯的村民李双富因偏瘫,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河南邮购药品。每次送药时他都要帮老人做一些家务活。

西上庄村老支书张丑孩老人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我当村支书已经快40年了,经历了十几个投递员,小赵这娃是最好的!能遭这么多的罪,受这么大的苦,一做就是十来年,在如今的年轻人里太少了。”这个村有村民300多人,而80多名年轻人都外出当兵、打工去了,小赵就是大家的“亲人”。

“山若有情山亦老”。如果赵月芳走过的猫路可以动情,那么,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将洒下如诗如歌的泪水,以敬仰这位人民的乡邮员,用17年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赤心,锻铸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最高贵的品质——“忠诚”。

猜你喜欢

投递员邮路邮包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邮包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拔萝卜带泥之外的话题
花蕾是一个邮包
身边的邮政投递员
大迷宫
繁花邮路
五百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