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体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2-10-25王昕昕白逸群

运动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院校中职

王昕昕,白逸群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中职学校体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昕昕,白逸群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本文从学校体育器材及场地、师资队伍、体育活动时间及形式、学校体育管理结构和学生体育达标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体育管理现状,掌握了学校体育管理所需必备的要素,期望通对中职院校学校体育管理带来一定启示。

学校体育管理;中职院校;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面临着学校体育管理不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学校体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难度较高。如何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体育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最大程度得到体育锻炼,成了中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一大课题。

1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现代中专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是合理高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系统,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1.1 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是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学校体育管理按管理范围,可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指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后者则指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工作。从学校体育管理内容来讲,分为体育设施、体育教学、群众体育、运动队训练与竞赛4个方面。从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来说,包括主管教学领导、体育教研室、学生会等组织机构。这些机构必须通力配合,健全管理制度,使学校体育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

1.2 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环,从整体上能保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学校体育管理又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工作枢纽,它能保证学校领导及师生融洽地配合,把工作能耗降低到最低水平。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职院校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科学的学校体育管理对于改进学生体质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必须的体育技能和健身方法,才能增强体质,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完成学业,毕业后健康地为祖国服务。

2 中职学校体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体育活动受场地设施条件制约

中职院校隶属于各不同的单位及行政组织,学校资金往往来自各单位拨款,许多中职院校都缺乏足够资金建设体育设施。许多中职院校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小,体育场地达不到国家标准,无法满足学生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需求。由于场地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另外,体育器材设施老化、更新不及时、多样性差,大多是单双杠、篮排球、体操垫、跳马等基本体育设施器材;设施的管理使用不当,篮球架、单双杠等设施缺乏保养,也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

2.2 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除了固定的课间操和体育课,学校对于体育活动的安排十分有限。只有军训、篮球排球比赛等体育活动。学生会举办的跳绳、踢毽球活动,周期较短达不到长期锻炼效果,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

体育课教学内容有足篮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但由于学校实际条件限制,教师只能教授篮球、跳马、跳高跳远等项目,内容较单一。一份来自湖北招生考试网的数据显示,在受调查的213名中专女生之中,因喜欢项目少影响学习爱好占13.2%,因场地、器材少而缺乏兴趣的占15.5%,对体育课本身不爱好的仅占6.1%。可见教学内容单一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锻炼兴趣。

2.3 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参与体育积极性低

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以郑州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2007级在校生为例,学生90%是农村孩子,初中阶段体育课开设不充分,广播体操也都没有普及,其他体育项目掌握程度也较低。抽样调查发现每周主动锻炼3次以上的中职学生人数,男生不到50%,女生不到30%,并且锻炼时间短;还有35%的男生和48%的女生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体育技能掌握得很少,湖南桃源6所学校随机抽24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浅薄,如跳高有什么样的过竿姿势,仅有5位学生各讲对了一种,占20.8%,有近80%的学生答不出。

2.4 体育教师队伍稳定性差,男女教师比例失调

正式教师少,教师总数少,女教师少,教学任务重的现象在中职学校极为普遍。较低的待遇、满负荷或超负荷的工作量及过去运动损伤复发或加重等健康原因,导致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由于客观原因,女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改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男女教师比例明显失调,增大了教学难度。

2.5 学校体育管理结构单一,各部门配合少

学校体育管理结构单一,体育只有体育教研室负责,没有与学生科及其他科室形成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导致体育仅仅成为校长、科主任及体育教师之间的工作,没有调动各科老师的力量,形成全校参与、重视的局面。同时,此结构造成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及兴趣所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2.6 缺少统一的中职体育教学大纲,体育达标测试执行力度不够

教师没有教学大纲供参考,只根据经验进行授课,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都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过程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对于技术类学生而言,多数学生无法从学校体育中获得足够的体育锻炼。对于体育达标问题,多数教师按照国家体育总局1978年制定的锻炼标准对学生测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情况的改变,其科学性已大打折扣。而学校不同,执行力度也参差不齐,由于没有类似于中高考体育测验这样的考试来检验学生的体育成绩,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抱有“应付差事,能躲就躲”的思想。

3 对 策

3.1 转变体育教学思想

作为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在生源和师资方面存在差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体育教学无位置,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致使中职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应引起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使学生、教师、学校同步良好发展。

3.2 加大体育投入,完善场地和设施建设

学校应在有限办学经费中保证体育经费的比例,根据教学需要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购置必需的体育器材以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场地器材必须定期检查、维修。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各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尽量补充和丰富体育器材及用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开展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体育需求,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3 丰富体育活动项目,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校应为学生组织更多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比赛和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可根据男女生的不同爱好进行安排。学生会可根据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多少组建学生自己的体育社团,在设施齐备、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加入体育社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的快乐环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还应了解学生的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身体负荷强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和锻炼安排,适时引导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3.4 优化体育教师结构,调动教师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大力引进优秀体育教师,吸引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工作。经常组织体育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加强与外界交流,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充电”,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重视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学校应对教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减轻体育教师负担,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对体育教师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怀,调动体育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5 构建全校共同参与的管理职能模式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和协调学校各构成部分的职能,合理高效利用学校体育资源。较科学的管理职能模式应如图1所示。

图1 理想的中职院校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图

主管教学的校长是中职学校体育管理的最高领导,重大体育工作由其做出决策,其不能决定的事务,也可及时反映到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分管副校长领导下学校体育可以获得较丰富的资源系统;可以较好地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的利用;体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可及时反映到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得到较快的解决。

基础科主任是教学副校长和所有科室的沟通桥梁,要将教学副校长的要求及时通知各科室,并协调监督各科室的执行情况;将各科室的情况及时反馈。各科室在具体工作中如遇到问题和困难,需要基础科主任及时协调帮助。

体育教研室是专门负责学校体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学校中重要体育工作都由体育教研室承担实施。对全校学生开设体育课、负责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举办全校性各种体育比赛、组织全校性的达标测验。

各系(科)是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基础。除体育课、校队训练比赛外,其余大部分体育活动都由各系(科)组织或积极配合。系(科)组织的各种级别和类型的体育比赛发动面广,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补充体育教研室工作。

学生科是学校体育管理的得力辅助。学生科拥有良好的管理条件,管理着团委及学生会。团委和学生会积极发挥作用,便可成为学校体育管理的得力辅助,弥补不足。

校医务室是学校体育管理的保障。校医务室每年都要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身体机能测试,根据检查和测试结果,可以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医务监督,因人制宜地指导学生锻炼身体。

3.6 进行系统的达标测试

体育课围绕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测试后得出全校学生平均水平,并按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最新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衡量。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在进行达标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校医务室完全配合。测试完成之后,学校应及时对身体素质不能达标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3.7 编写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大纲

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学者和中职院校优秀体育教师编写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大纲。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各个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形式与内容无法统一,一些需要大量身体劳动的技术类专业学生更无法从有限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建议从中职院校选拔优秀体育教师配合专家学者编写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锻炼标准,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贯彻终身体育思想,这样更符合中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身体需要。

4 结 语

学生是学校体育的参与主体,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实施者,体育器材及场地是进行体育教授与锻炼的条件,科学的体育管理模式是学校体育科学发展的保障,体育达标与检测是学校体育发展进步的指向标。各中职院校重视学校体育管理,动用全校资源,为学校体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及充足的物质保障,是学校体育发展科学化、组织系统化的前提条件与基础,更是中职学生日后成为技术人才的保障。

[1] 韩东,曹莉,孙晋海.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15-254.

[2] 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30-147.

[3] 韩林.浅析高校体育管理内容与机构[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4):20-25.

[4] 李建军.学校体育管理体制适应体育教育功能变革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5):30-31.

[5] 何伟.湖南省中专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259-260.

[6] 马开军.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32-33.

G807.3

A

1674-151X(2012)02-08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2.041

投稿日期:2011-12-19

王昕昕,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院校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