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的新突破

2012-10-24陈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课本剧学科课程

陈爽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中学创建于2001年,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和谐、超越”的校训精神,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化办学为突破口,以教育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教育实践创新为主要内容,确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开展符合区情、校情和学生实际的特色教育活动和创新实践,丰富了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教育创新特质,建构了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理念、特质和模式已转化为全校上下统一、自觉的教育行为,已熔铸在实验中学校园文化之中。在诸多特色教育和创新实践中,“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程”被较早地培植出来,教育实践活动效果良好,成果突出,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现已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系列化、常态化和特色化,是我校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办学特色,得到了领导专家、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与高度评价,多项特色教育成果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一、语文学科开设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新突破

在教育观念层面上,我校语文学科开设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程,首先从解决教育观念入手,积极引导、统一认识,逐步实现了教育观念的新突破。

课本剧把教育教学全过程交给学生,从感悟课本中的文章,到编写剧本、设计场景,再到排练演出、观赏品评,这些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本剧教育教学是在表演活動中完成的,把“咬文嚼字”和“感悟体验”统一起来,而且更加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情感体验;课本剧教育教学打通了“学术型教育模式”与“活动型教育模式”的关节,很好地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建构起比较理想的教育运行模式;课本剧教育教学有效克服了培养“书呆子”的价值追求偏差,努力培养学生的“文气”,使其更加具有“文化人”的综合素质。

二、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育形式的新突破

课本剧是以课本中的典型文章为文本,经过学生加工、创作,编写剧本,以简单的场景和生动的音乐为衬托,用丰富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化对教材内容认识和理解的一种新颖、有效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式。在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校语文课教学已由传统的教学环节转变为“编写脚本→布景排练→汇报表演→赏析品评”四环节活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环节上的新突破。

脚本编写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主要有三种方式和途径,即直接使用课本中的戏剧篇目、改编课本中有故事情节篇目和对无故事情节篇目进行加工创作;布景排练由有表演天赋和组织才能的学生负责组织完成;汇报表演可在课上、大课间和课后时间实现;品评赏析既是全体学生对课本剧的欣赏过程,也是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还是剧组学生对编演课本剧的再创作、再加工过程。

三、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活动展现形式多样,实现了教育呈现方式上的新突破

实施新课改后,以完整知识体系为主题的教学内容转向以生活内容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客观上要求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必须随之而改变,要有新突破。我校语文学科开设课本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展现形式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改进,实现了创新。

以“课程资源”的方式展现课本剧教育教学。在我校,课本剧不是演出本身,不是活动本身,而是置于同英语、数学、物理等相同地位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虽然属选修课,但因其趣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特征,已为广大学生所喜爱,成了“人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简单的戏剧知识、表演技巧训练、综合素质要求等作为教学内容,以编写剧本、布景排练、汇报表演、赏析品评为主要教育教学途径,更加突出了它的活动特性。

开展课本剧常态教学活动。在我校,凡是能通过角色体会和表演的文章,都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全面的发挥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作天赋、艺术才能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到目前为止,语文课本中有52个 篇目都是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

开展课本剧大赛活动。即每年举办一届“课本剧”大赛。大赛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集中展现学生编演的优秀课本剧,评定出档次,以展示课本剧教育教学新成果,并助推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到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推出20个优秀剧目,这些优秀剧目已渐成我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优秀课本剧”展演活动。与其他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如家长会、科研年会、体艺运动会等)配套举办的优秀课本剧展演是一种展现学生风采、宣传学校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教育教学活动,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亮点之一。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成功为领导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兄弟学校师生和在校生演出“优秀课本剧”20余场,均受到观看者的高度评价。

四、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综合教育功能上的新突破

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的实现具有综合性。我校开设的课本剧教育教学课程并不是将学生完全限定在“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内,也不是将学生的思维、情感限定在“一节课”这一短暂的时间里,而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展开想象、放飞情感,使学生“心”的发展更加全面,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综合促进功能。

课本剧教育教学有力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在课本剧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觉接受并辨别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追求个体目标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需的技能,学会认同自己的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所处的角色,促进了学生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和个体社会角色意识的逐步形成。

课本剧教育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在课本剧教育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里,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主体能力得到发展;个体差异逐渐形成和发展,具有了人的独特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到实现。

五、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试验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育效益上的新突破

科研兴校,是我校既定并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之一,这一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科研为先导,教科研一体发展、同步推进。在不断探索中,语文学科于2002年开展了以课本剧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语文教育教学的“课本剧”新模式。这一模式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积极的影响,在县区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

2009年,我校以“课本剧编演”作为主要试验项目,申报了省级校本科研课题。2010年,在省十四届科研年会上,课本剧《孔乙己》获省级三等奖。2011年《课本剧编写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被评为松原市特色教育成果一等奖。2012年,申报省级科研课题《编、演、品课本剧,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我校已将近四年的优秀课本剧目整理成册,编印了四册课本剧脚本,作为校本教材,展示了我校课本剧编演的新境界和高水平。

我校课本剧教育教学也全面促进了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育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形成一支有特长、热心课本剧教育教学的教师群体。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撰写的关于课本剧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20篇,在教师指导下上演剧目76个。同时,积累课本剧照片400余幅,视频资料76件,师生撰写课本剧观后感、编后记等10余万字。《松原日报》、《松原晨讯》对我校课本剧教育特色给予了专题报道。

回顾几年来我校语文学科课本剧教育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改革的阵痛,但也收获了特色化发展的喜人成果,更加欣喜地看到了学校特色化创新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我们还深深认识到,学校特色化、创新性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会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大的勇气、信心、胆识和魄力,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为大规模、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

猜你喜欢

课本剧学科课程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