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2-10-24左双喜
左双喜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修养水平
所谓的心理修养就是指教师的认知、情感、需要、兴趣、气质、性格等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出来的个人修养能力和对学生人生修养的影响力,班主任的修养、情感、意志及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要具有广泛的兴趣。班主任要想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必须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广泛的班主任将会很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班主任的能力和才气,还会使班主任产生巨大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敬仰。班主任所具有的才气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能把学生牢牢吸引在自己周围,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诲,并以此为荣,受益终生。班主任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需要,更是育人的需要。
2. 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班主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感染每一位同学。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班主任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以献身教育事业为荣,以培养天下英才为乐,在任何情况下都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成为生活的强者。
3. 要具有坚强的意志。班主任的言论行为,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都会被学生视为榜样,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随地用敏锐的双眼注视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会对学生产生无形而巨大的影响.
二、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及时疏导学生心理“症结”。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通过专门教育及时疏导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利用思想政治课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2.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得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怀疑、孤僻、嫉妒,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班会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懂得怎样磨练自己,培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如何面对挫折”、“顺境成才与逆境成才”、“我自信,因为……”等。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鼓励学生表现自身。例如:开展演讲比赛、运动会、卫生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争先意识、团队意识,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大显身手,去实践各种机会,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信心。在活动中认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4. 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座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使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师要及时与家庭沟通,建立家校联系卡,共同探讨、统一教育。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要时刻提醒家长注意对孩子进行意志品质的磨练,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方向发展。改变那种只要考出好成绩就行了,而忽视了孩子内心世界的教育成长。教育方式不当,久而久之,孩子心理就会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也可以针对学生与家长个别沟通。引导学生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