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1年基本情况分析

2012-10-23徐惠华于冬燕

关键词:东华大学载文学报

徐惠华,于冬燕,汪 燕

(东华大学 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051)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1年基本情况分析

徐惠华,于冬燕,汪 燕

(东华大学 学报编辑部,上海 200051)

对2007—2011年《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各学院发文数、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5年间因投稿量的减少导致载文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基金论文比逐年上升,纺织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稿量位居前列,作者群中研究生比例已超过60%.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成果,也为学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东华大学学报;载文量;作者;基金资助论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主办的以纺织、染整、服装、纤维材料及相关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6年创刊,其间历经学校更名,学报名称也相应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年更名为《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本校师生的科学研究成果,适量刊登校外作者的优秀科技论文.50多年来随着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报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纺织领域的重要刊物,受到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好评,2008年学报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1].近几年来,学报多次在全国期刊及行业评比中获奖,现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刊物及数据库收录.从2008年起为了适应学校的学科发展,突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便于读者查阅相关资料,学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将栏目分为纺织与服装工程、纤维与材料工程、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机械与制造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基础科学.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报的发展,更好地展示学校的科研成果,本文对2007—2011年学报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各学院发文数、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分析近5年来学报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样本选择和统计方法

1.1 样本选择

2007—2011年学报共出版30期,剔除4期机械工程类专辑,统计有效样本为26期.

1.2 统计归类

(1)作者单位和职称信息的统计以第一作者为准;

(2)研究生稿件只包括在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投稿,以投稿时的身份为准;

(3)教师作者的职称也以投稿时为准;

(4)如一篇稿件同时受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基金项目资助,以最高级别的基金为统计对象.

2 载文分析

2.1 载文数量

载文是期刊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递的信息基础,载文量是测量期刊信息大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科研结构及办刊质量和水平[2].2007—2011年学报载文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学报以刊登校内稿件为主,校内稿件所占比例平均超过了80%,这完全符合《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对高校学报的定义“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同时为了体现开放式办刊,促进校际学术交流,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学报也适当刊登一些优秀外稿,近5年内刊发校外稿件年均所占比例约17.9%.2007—2011年学报年均载文量为130多篇,近年来由于多方原因,载文量有所下降.特别是2009年投稿量减少,导致2010年载文量下降(稿件从投稿到正式发表周期约为1年).为此编辑部成员主动出击,积极向各学院教师约稿,争取稿源,从而使投稿量下降趋势得到有效缓解.

表1 2007—2011年学报载文情况Table 1 The situation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of the Journal in 2007—2011

2.2 校内稿件所在学院分布

东华大学坚持“增强特色、拓宽基础、加强交叉、按需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以发展应用学科为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学科交叉,鼓励非特色学科“借船出海”,形成“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的学科建设新局面,并在做强传统特色“学科高峰”的同时,形成若干“学科高原”[3].2007—2011年学报所刊登的内稿所在学院分布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除2010年外,纺织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每年发文量位居前2位,这充分说明了学校传统优势学科所在学院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突出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文量只有5篇,经调查,2009年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了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论文集收录论文430余篇,从而导致该学科投往学报的稿件锐减.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化纤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2年建立了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于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其科研实力非常强大,科研水平领先,论文产出量应该很多,但两年一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吸纳了大量稿源,对学报的投稿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表2 2007—2011年学报校内稿件所在学院分布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of papers from different colleges of the Journal in 2007—2011

2.3 基金论文

一般来说,基金论文代表了某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和“制高点”,反映了该领域的学科前沿.基金论文比是指刊物所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的学术水平.2007—2011年学报基金论文数量分布和所属项目基金类型分别如表3和4所示.

表3 2007—2011年学报基金论文数量分布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und paper amount of the Journal in 2007—2011

表4 2007—2011学报论文所属项目基金类型Table 4 The fund types of the papers of the Journal in 2007—2011 篇

由表3可知,在2007—2010年学报的基金论文比逐年上升,而2011年呈小幅下降.由表4可知,国家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最多,其次是省部级基金论文,而校级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较少.总体而言,学报的基金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说明作者的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水平提高,研究内容紧跟学科前沿,同时也反映出学校的总体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不断增强.

3 作者情况分析

3.1 第一作者的职称分布

2007—2011年学报署名第一作者的职称结构分布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署名第一作者为副高级职称的发文量占全年发文量的平均比例最高,为18.5%;其次为中级职称作者,占14.2%;正高级职称作者占8.6%.这一现象说明,由于正高级职称作者大多具有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他们主要指导研究生的工作,往往以导师的身份作为论文的第二署名.另外,由于晋升职称的需要,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发表论文的积极性要高于正高级职称作者.

表5 署名第一作者职称结构分布Table 5 The titl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authors

3.2 署名第一作者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稿件分布

2007—2011年学报署名第一作者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分布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署名第一作者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占全年发文量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8.3%和48.9%,两者累计已达67.2%,其中硕士研究生的发文量远高于博士研究生.由此说明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报论文发表的主力军,这是因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学校对研究生毕业条件要求的提高,研究生作者群体大幅增加,稿源也不断增加.

表6 署名第一作者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稿件分布Table 6 The papers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authors for master's and doctoral graduate students

4 分析与建议

由于国家和学校的评价体系导向,各种大学排名、学校评估、科研成果评价、职称晋升、各种评奖、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等大多只承认国际4大检索系统(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4],导致校内学术论文外流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作者一般先将论文投到国内外的SCI和EI源刊,其次才投学报或国内其他期刊,这不仅造成学报的来稿量及稿件质量的降低,也使研究生成为学报的主要作者群.虽然学报发表的基金论文逐年提升,但目前这种情况无法真正体现学报是学校学术交流和成果发布的窗口,也没有完全反映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更不利于学报影响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报的审稿要求不断提高,采取严格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制,退稿率也较高,从2011年起,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报稿件质量,编辑部改变审稿方式,采用“双盲制”审稿,同时编辑加工也非常严谨和认真,每一篇稿件都需经过至少3次修改才能定稿.而有些国际会议论文集基本上没经任何修改和编校就直接录用,主要是因为会议组织方可将会议论文申请进入ISTP,因而国际会议论文集深受师生的欢迎,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为普遍.

鉴于学报的发展现状,为了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发布的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应适当调整科研评价标准,有关部门给予论文发表资助或奖励,鼓励师生将高质量稿件投往学报,从而凸显学报的学术窗口作用;

(2)充分发挥学报编委作用,适当召开编委会,请他们为学报的发展出谋划策;

(3)学报编辑人员加强与各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应经常深入科研第一线,与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研究进程,争取高质量稿源;

(4)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增强服务理念,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编校水平,改进编校质量.

[1]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力民,祁鲁彤.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005年载文及计量分析[J].农业图书学刊,2006,18(12):175-177.

[3]吴敏,邱登梅.大学办学遵循教育的规律性:专访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J].上海教育,2011(21):12-13.

[4]刘飚.高校学报的发展不能偏离其功能[J/OL].(2012-02-29)[2012-03-31].http://www.editorhome.cn/reading/13568/6b9d6376-0697-4ceb-b9e6-b949a6ad8d95.aspx

Basic Situation Analysis of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in 2007—2011

XU Hui-hua,YU Dong-yan,WANG Ya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Donghua Universtiy,Shanghai 200051,China)

The published paper amount,the fund paper ratio,the number of papers from different colleges,authors of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in 2007—2011are analysed statist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published paper amount decreases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the amount of contribution,the fund paper ratio increases year by year,the number of papers from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the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re in the forefront,author group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more than 60%during the five years.The statistical results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 the school's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research findings,also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the published paper amount;author;the fund paper

G 237

A

2012-04-09

徐惠华(1968—),女,浙江嘉兴人,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学和纺织工艺.E-mail:hhxu@dhu.edu.cn

1671-0444(2012)03-0357-04

猜你喜欢

东华大学载文学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东华大学开发出全纤维结构智能电子皮肤
致敬学报40年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