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产业体系最新动态播报

2012-10-23本刊编辑黄若涵

猪业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输精种猪养猪

本刊编辑/黄若涵

高品质技术培训会议

山东省规模猪场生产关键技术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培训会议,体系专家报告精彩纷呈

2012年11月2日至4日,“山东省规模猪场生产关键技术暨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培训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胜利召开。

会上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瑶生教授做了关于“我国猪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报告,对我国猪育种现状、引种存在问题、种猪性能测定及其评价系统,以及种猪性能大规模测定对猪选育进程的缩短、种猪性能的提升和种猪性能稳定遗传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要求种猪企业改变育种观念,加强种猪选育,使种猪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种猪的“中国制造”。目前国家核心种猪场的遴选,是为了促进猪选育进程,提升种猪品质,目前已经遴选出56家,分布于全国17个省市,区域性明显。计划2013年对已经遴选出的猪场进行动态调整,有可能会对个别做的不好的猪场出示黄牌警号。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教授做了关于“现代养猪的营养理念与技术要点”的报告,就现代养猪营养理念、高效生产营养关键技术两大方面,从出生3日龄和断奶后3天2个关键时间与营养调控、品种与营养匹配关系、饲料配制原则、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肠道健康,系统营养技术、抗病营养应用技术、各类猪饲养关键技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现代生猪养殖如果解决了“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三个问题,就能实现生猪养殖的高效、优质和环保。生猪营养供给关键在早期,营养干预越早越好,出生前大于生后,生长前期大于后期。生猪营养供给需讲平衡,平衡讲结构,营养的供给与营养素、营养源、添加剂的应用息息相关。该报告对养猪生产的饲料配制、不同生产阶段的关键营养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议期间,武英、魏述东、宋春阳、刘玉庆、吴家强等专家针对与会者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解除了疑惑,有利于山东省养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育种与繁育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杨国明到陆良检查猪子宫颈深部输精试验进展情况

2012年10月16日,育种与繁育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杨国明到陆良检查猪子宫颈深部输精试验进展情况。陆良区域推广站技术人员向专家汇报了试验进展情况、输精过程中的相关感受及经验。陆良区域推广站自2012年8月开展母猪子宫颈低剂量深部输精试验以来,在育种与繁育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杨国明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已完成了试验36头的任务。此项试验在陆良县种猪试验场开展,选择同胎次经产母猪10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头滇陆母猪。试验组采用低剂量(20 mL)精液(≥0.4亿精子/mL)进行子宫颈深部输精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80 mL)传统母猪人工授精方法,均采用二次输精;试验用种公猪选定县供精站153号大约克,经检测,精子活力达0.8以上、精子密度≥0.8亿精子/mL、每剂量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数45亿,各项指标均符合试验要求。试验母猪选定2~5胎滇陆母猪100头,目前常规剂量组已完成输精18头,18头均受孕,受胎率为100%;低剂量组深部输精18头,17头受孕,返情1头,受胎率为94.4%。

在低剂量深部输精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对输精技术进行了总结,即:(1)深部输精相对于常规输精多了内导管,在进行深部输精时,母猪如果处于拒绝状态时,内导管比较难于插入,如果勉强插入输精则会出现精液回流现象;(2)内导管的插入深度根据母猪个体不同,插入深度相对也不同,据目前已经完成的深部输精母猪,插入深度平均为内导管标记刻度8cm;(3)在进行深部输精时如果能顺利插入内导管,通过母猪子宫的负压作用,20ml精液吸入速度较快,则母猪受孕机会较大。

在听取技术人员汇报后,杨国明研究员指出:试验应该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找出试验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试验误差,努力完成母猪子宫颈低剂量深部输精试验。

2)平谷区综合试验站推进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的应用

2012年10月18日,平谷区综合试验站站长张文喜一行4人来到应用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北京绿都育种有限公司和平谷靠山集猪场指导工作。

张文喜站长就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进猪舍现场观察。王实忠场长与郝德旺场长都表示应用此套设备可及时发现返情母猪及生病母猪,对提高生产性能、减少人力、保胎都有一定好处,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节省抗菌药的支出,而且母猪产仔头数提高了10%~20%,均匀度较好。这两家猪场是平谷乃至北京较早应用母猪管理系统的猪场,今年平谷还有3家猪场要引入管理系统。据了解,3家猪场均已完成了场房改扩建工作,近期将安装系统设备。张文喜站长要求先使用的猪场掌握使用技术,总结经验,定期开展交流,使得更多养猪户受益,促进本区域养猪水平上台阶,大家共同致富。

突遇自然灾害险情时迅速作出反应,奋战在养猪一线

2012年11月3~4日,延庆突降52年来最大暴雪,雪深近半米。位于延庆香营的兴旺源猪场,6栋母猪舍和2栋饲料库被压塌,百余头种猪伤亡,生产遇到严重困难。

在第一时间,营养与饲料功能研究室的季海峰研究员与场方取得电话联系,提出了雪灾后养殖方面的注意事项。延庆县道路打通后,11月9日季海峰等科技人员赶赴雪灾猪场,实地查看了猪舍与猪群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灾后保暖、猪群管理和生物安全等综合技术措施,并赠送了自主研制的猪用益生菌制剂,希望猪场能在各方的帮助下尽快度过难关。

2012年11月3日大风卷着雨与雪突袭京城。房山长沟镇坟庄村生猪田间学校工作站根据北京市生猪创新团队的要求,在3日晚上就电话与辖区的5个规模场和8个养猪户取得联系,4日,工作站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及时到规模场5个与26户养殖户家中了解灾情。

此次走访中根据饲养户的实际情况认真指导养猪生产,指导解决技术问题12个,发放技术资料160份,发放消毒药品15件,并对雨雪后养猪的注意事项以及冬季养猪生产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讲解,指导饲养户进一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成果喜人

由体系专家编写的《猪场环境管理与猪舍设计》一书正式出版

近日,由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资助,部分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共同编写的《猪场环境管理与猪舍设计》一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针对养猪生产中猪舍环境管理、猪舍设计、猪场粪污处理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技术需求,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实际,从猪场场址选择与布局、养猪生产工艺设计、猪舍设计与建筑、猪舍设施设备、猪舍环境调控、猪场环境污染防制以及猪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猪场环境管理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

目前,该书已陆续发放至各综合试验站和区域推广站,并将作为各站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的重要参考书,以推动云南省养猪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对促进云南省养猪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2012年9月15 至17日, 德国波恩大学斯奈德教授(Prof.Dr.Schellander)和拉比博士(Dr.Raab)一行来川,与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大学洽谈合作项目。德国专家一行专程考察了位于成都大学的生猪创新团队产后处理与加工岗位研发中心,并与岗位团队专家进行了交流,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达成共识,合作内容包括:加强合作的力度,互建工作站;加强工作交流,在食品供应链管理、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域深入开展研究与交流,双方定期互派专家到对方进行合作研究;加强信息交换,进行学术资料和学术刊物的互换,开展相关的讲习班、研讨会和学术会议等。

猜你喜欢

输精种猪养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深部输精技术在规模猪场中使用效果分析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