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新海南人”文化观

2012-10-23杜明娥

今日海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海南观念生态

□杜明娥

探讨“新海南人”文化观的内涵,首先涉及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什么是“新海南人”?“新海南人”主要是指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特别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的海南人。当然,“新海南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新海南人”既有落后的保守观念,又有先进的创新观念,他们的思想文化处于激烈变动之中。正因为如此,需要创新“新海南人”的文化观,以此铸造海南人的新形象,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内在根据和动力源泉。第二,什么是“文化观”?“文化观”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是人们的生存方式,集中体现在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等方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导,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没有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塑造出来的秉持先进文化观念的“新海南人”,就不会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真正建成。

创新“新海南人”文化观念的主要内容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是海南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南创新文化观念、塑造“新海南人”的载体和过程。“新海南人”之“新”,核心在于新文化观即先进文化观念的形成,文化观念的创新取决于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内涵和宗旨,创新的文化观念反过来又会成为国际旅游岛的灵魂和内涵,引领、主导着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国际旅游岛建设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其中蕴涵了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内涵。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要素,是文化内涵的体现,而文化自觉对发展内涵的积极诠释与提升,会逐步形成深刻的发展理念和文化观念,为国际旅游岛注入灵魂。

国际旅游岛是开放的,不仅是旅游产业、旅游产品面向中外游客的开放,还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民间与官方、海洋与陆地、红色与绿色、民族与世界等多元文化的并存与融合,更是要形成“新海南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心态。

国际旅游岛是生态的,生态优势是海南的最大优势,国际旅游岛建设要凭借这一优势,发挥这一优势,延续这一优势,提升这一优势。马克思指出,人类实践活动所作用的自然界是打上了人类文化烙印的、社会化了的自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被社会化了的海南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应具有原始的自然美,还应该是附加了文化要素的自然美,这需要在作为文化自觉的生态文化建构中形成。

国际旅游岛是文明的,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辩证,是不断摆脱愚昧、粗俗、野蛮的以文化人的过程,是形成、保持、提升人之为人的尊严的过程。在贫穷落后、环境脏污、秩序混乱、尔虞我诈、精神空虚中是没有人的尊严可言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是一个除旧布新的文明化过程。

国际旅游岛是和谐的,和谐是对关系的描述,就现实而言,要和谐三大关系,一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使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脱钩,建立环境优先型经济和生态经济;二是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抛却等级观念,改变贫富悬殊,建立平等、公正的人际关系;三是人的身心和谐,物质的获得是有限的,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是必然的,精神的需要是无限的,不断提升人的文化自觉是必须的,被物所累、为物所驱是无法获得身心和谐的。

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是要建成富人岛,不是要使人成为物化的“现代性”的人,而是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着眼于各种关系和谐及普惠民生,把海南建设成为“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上述发展内涵决定了“新海南人”的文化观念创新在于:

第一,生态逻辑的发展观。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还是世界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一个战略选择,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它必须从GDP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它必须以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普惠民生为宗旨。国际旅游岛建设不能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进行,而需要在生态逻辑的主导下推进。这里的生态,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态。

第二,适度消费的生活观。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多买、多用、多扔,时尚、奢华、超前成了消费的核心内容。消费主义是对人的另一种奴役,它使人在“拜物教”中失却人的生活尊严而成为欲望和物质的奴隶。对于物质消费,马克思的立场十分明确:既要征服贫困,又要反对把消费作为最高目的。“圣雄”甘地也说过,世界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但决不能满足人的贪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果信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那么它的自然生态资源会被迅速地消费殆尽。

第三,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是人类进行各种价值选择、实现各种目的性追求的过程,人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应该把任何物种的评价标准与人评价标准统一起来,形成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构建共生和谐的各种关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应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致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物质富裕与精神充实的并存、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的结合、本土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创新自然美与文化美有机统一的海南范本。

第四,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创新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当代中国,主要有三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海南国际旅游岛实质上是实现这三种文化对话的一个特定平台、海南平台,只有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才能在对话交流中创新中国文化,创新海南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也是在各种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形成和强化的。

创新“新海南人”文化观念的基本共识

海南从2006年开始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截至2011年9月底,全省经营性出版单位、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省级和地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地市级以上歌舞类文艺院团均已实现转企改制,全省广电系统电视剧制作机构和省级党报发行机构实现了剥离转制,广电网络早在2007年就已实现全省一张网。海南文化改革发展呈现出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形成园区化和集聚化发展模式三大特点。2010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目前提出要将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陵水黎安片区建成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已被列入“十二五”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海南省文化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还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短板,是海南科学发展的软肋。文化是国际旅游岛的灵魂和内涵,文化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改革理顺关系、释放活力,需要产业项目带动推动、产生效益,但更根本的是人的先进文化观念的形成,或者说,文化体制改革也好,文化产业发展也好,最终目的是要创新人的文化观念,因为人是最终目的,也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创新文化观念、塑造“新海南人”,至少需要在如下方面统一认识、落实到位:

一、高度重视“文化是国际旅游岛的灵魂”“努力建设魅力独特的文化岛”的重要理念,明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文化观念创新和“新海南人”塑造是一体两面,是同一个过程。

二、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是其核心,如果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无助于生态文化的形成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背离了其初衷和目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化是“新海南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建设国际旅游岛,除了要搞好硬件建设,当务之急是要提高海南的软环境,加强海南的软实力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最终体现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新海南人”的先进文化观念的形成。

四、在海南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分步推进上,省委、省政府已有周密规划,但在具体实行和落实过程中须贯彻两点:一是观念先行,要始终坚持生态环保、公平公正、普惠民生、开放包容的理念。二是各领域各部门要有各自不同的载体和做法,比如学校要做好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和生态文化教育工作。海南部分市县的中小学已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编写了系统教材;海南师范大学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生态文明专业课,这些做法都值得进一步总结、推进。

猜你喜欢

海南观念生态
维生素的新观念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怀念海南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