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主要种植模式调查与经济效益分析

2012-10-21李长忠夏美翠翟桂玉杨国锋孔繁臻

草业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草业饲草轮作

李长忠,夏美翠,翟桂玉,杨国锋,孔繁臻

(1.青岛农业大学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山东 青岛266109;2.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 济南250000)

中国仅有世界面积7%的土地,却要养活22%的世界人口,因而特别注重粮食生产。但从中国粮食需求量的发展趋势来看,粮食产量从1978年到1984年有一个陡升期。但1984年以后,则无显著变化,而在此期间城镇人均粮食消耗量从160 kg·a-1下降到81 kg·a-1[1]。实际上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量,已经从粮食人均需求量下降中得到弥补[2]。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今天,我国粮食生产难有产量上的突破,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没有价格上的优势,而国内需求量的下降又造成了产量上的相对过剩,使得这种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才能扭转这一局面,为此,任继周等[3-4]提出了“藏粮于草”的设想。所谓“藏粮于草”就是“引草入田”,他指出:“实行草田轮作,部分农田拿出来种草,不但不会降低粮食产量,反而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经济又安全”。

所谓草田轮作就是“将牧草与作物在一定的地块、一定的年限内按照规定好的顺序进行轮换种植的一种合理利用土地的耕作制度”[5-6],实施草田轮作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氮素供给、改善土壤物理性、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防止土壤侵蚀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7-9]。

随山东省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和草食家畜饲养量的快速增加,尤其是奶牛饲养量的上升,牧草因其优质高产和良好的生态效应成为该省“引草入田”的饲料作物之一,尤其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工作的推行,将会大大促进该省草田轮作模式的发展。在此之前,有必要对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摸底调查,对各种现存的耕作种植模式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限制其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瓶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优化种植模式及其改进措施,为科学实施草田轮作模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均温11~14℃,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繁衍和生长,具有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基础。山东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4 000万t左右,每年可向饲养业提供1 400多万t玉米,5 000多万t作物秸秆和大量的饼粕、麸皮,青贮氨化农作物秸秆3 800万t。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为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省肉类总产684万t,居全国第1位;禽蛋378万t,居全国第2位;奶类258万t,居全国第5位。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0,其中,肉类总产量连续20年稳居全国首位。畜牧业产值1 684亿元,从1990年开始,有15年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山东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和《山东省畜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山东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00万t、420万t、800万t;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60%。

1.2 研究方法 2011年8-10月,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调研的方式对山东省鲁中、鲁南、鲁东等区域的种植模式及其经济产投比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在网上发放问卷100份,现场调研问卷10份。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区域、种植模式、作物名称、播种收获日期、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市场单价、单位面积总收入和投入项目。投入项目包括种子、灌溉、施肥、农药、耕地、收获、人工以及其他费用。实际调研中重点搜集青贮玉米(Zeamays)、冬牧70黑麦(Secalecereale)、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苜蓿(Medicago sativa)等的轮作模式和投入产出情况,要求每个地区调查10种以上轮作模式,当地主要农作物轮作模式填写5项以上,与牧草种植相关轮作模式填写5项以上。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67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种植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有9种,包括粮-粮、粮-经、粮-饲、经-饲等种植模式(表1)。每公顷年纯收入最高的前3种均为粮-饲种植模式,且饲草茬收入是粮茬的4倍以上,是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经济效益最高的小麦+苏丹草轮作模式年纯收入40 725元·hm-2,是所分析9种种植模式中经济效益最好的,苏丹草一年收获一季青草(产量为150 000 kg·hm-2),一季干草(产量为30 000 kg·hm-2)和1茬种子(产量为4 500 kg·hm-2),产量和利用率是单纯籽实生产的粮食作物所不及的。其次分别为小麦+墨西哥玉米和小麦+青贮玉米的种植 模 式,年 纯 收 入 为 3 8901.6 和 3 6801.6元·hm-2。经济效益最低的是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该模式下的纯收入为12 486元·hm-2。

对同为小麦+大豆(Glycinemax)种植模式的沂水县和台儿庄区进行分析发现,台儿庄区两季作物产量都显著低于沂水县,从而造成了沂水县和台儿庄区每年每公顷约有20%的纯收入差距。这说明,粮油作物受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同时,比较沂水县的6种种植模式,可以看出每公顷年纯收入较高的种植模式为小麦+墨西哥玉米、小麦+青贮玉米和黄烟+冬牧70,这3种粮/经-饲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要显著高于小麦+花生/玉米/大豆的粮-粮/经种植模式,其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小麦+墨西哥玉米模式年收入是小麦+玉米模式的3.12倍。另外,从单茬收入来看,饲草和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要远高于粮食作物。

各模式之间存在如此大差异的具体原因还需深入各模式种植基地进行深入调查,将那些经济收入较低、增值空间较大的地区,作为着重考虑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的区域,并着重在养殖户中间进行推广,这将会大力促进该区的草业种植面积和养殖业的发展。

2.2 不同种植模式下投入比较 从各作物的投入来看,土豆和黄烟两种经济作物年总投入分别为24 900和20 400元·hm-2,远高于饲草和粮食作物的投入,粮食作物与饲草作物的总投入差别不大(表1);土豆+玉米轮作、黄烟+冬牧70两种种植模式下年 总 投 入 最 高,分 别 为 37 350 和30 075元·hm-2,而这两种模式的总收入也最高,分别为64 800和66 388.8元·hm-2(表2)。可见,经济作物部分是两茬作物投入的主要构成部分,且远高于粮食作物的投入。

2.2.1 人工费 比较各种种植模式下的人工投入发现,8种模式下的人工费用占整个投入比例的20%~53%。其中,小麦+苏丹草、土豆+玉米轮作两种种植模式下人工投入要比其他种植模式高出近3 000元·hm-2,小麦+苏丹草模式下人工投入占到了总投入的53%,而最低的黄烟+冬牧70种植模式中人工费用仅占20%,前者人工费用的比例是后者的2.6倍。由此可见,人工费用的投入在各种植模式下占整体投入比例差异较大,是控制各种植模式投入成本的关键所在,而经济作物和饲草作物比粮食作物需要更大的人工投入,在人工费逐年飙升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若要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来降低人工费用的投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费用将不再是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

2.2.2 材料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种植模式下投入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的费用不同。其中,小麦+大豆种植模式材料投入比例最低,种子投入占总投入的7.5%,化肥占16.5%,农药占6%,三者共占30%,而材料投入最高的小麦+墨西哥玉米种植模式种子投入占总投入的8.2%,化肥占35.4%,农药占2.7%,三者共占46.3%。因此,在山东的9种种植模式中,材料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为30%~46.3%,在整个投入中占居重要位置,因此可以考虑利用冬闲田引草入田,种植绿肥草本植物,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成本投入。

2.2.3 管理费 在各种植模式中,耕地、灌溉、收获的费用因种植模式而异。其中,管理费用占投入比例最高的两种模式为小麦+水稻和小麦+大豆种植模式,耕地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为总投入的7.4%和10.3%,灌溉分别占13.3%和9.8%,收获分别占7.4%和5.7%,管理费用所占比例分别为28.1%和28.6%,而黄烟+冬牧70种植模式在收获方面没有投入;小麦+墨西哥玉米种植模式的耕地费用投入最少,减少了耕地环节费用;小麦+苏丹草种植模式灌溉投入较少。可以看出,粮-饲种植模式耕地、灌溉、收获3项管理费用在总投入中的比例较小,可节省管理费用投入。总体来看,管理费用投入在总投入中比例最小,低于人工投入和材料投入。

2.3 产投比与收入关系分析 前3种粮-经种植模式下年总收入较高,其中土豆+玉米轮作种植模式总收入高达64 800元·hm-2,但产投比较低,只有1.73,而台儿庄区和沂水县小麦+大豆种植模式投入少而收入高,产投比分别为1.78和1.8。以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粮种植模式年总收入较低,仅为31 386元·hm-2,产投比仅为1.66,在8种种植模式中产投比最低,而粮-饲和经-饲种植模式总收入最高,产投比也最高,小麦+苏丹草种植模式总收入和产投比分别高达60 750元和3.03,黄烟+冬牧70种植模式分别为66 388.8元和2.21。总体来看,含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总投入和产出均较高,而含饲草的种植模式总收入和产投比均较高,可见含饲草的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最高。

在调查中还发现,近年来山东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展迅速,这可能是由于青贮玉米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单位面积生物量较高、收获技术成熟、机械普及面广等特点的结果。此外,在调查中获知,由于2012年人工短缺,很多种植户将普通玉米直接卖给养殖场作为全株青贮玉米用,这样算下来,收入要比收获玉米籽实高1 500~3 000元·hm-2。

3 讨论

3.1 草田轮作下经济和生态效益要远高于单纯的农作物种植 调查结果显示,饲草作物的纯收入能达到粮食作物的4倍以上,因此在山东省引草入田能够大幅度提升农民收入。同时,种植饲草不仅为养畜提供大量的优质饲草,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对粮食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10-12]。用地与养地结合的草田轮作制度是我国传统耕作制度的精华,在未来的种植结构中饲用作物和牧草的种植面积将大幅度增加,而草田轮作是满足饲料粮需求和养地作用的最佳耕作制度,也是实现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的重要措施[13-15]。

草田轮作是农区饲草的主要来源,也是农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途径。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和畜牧大省,草田轮作、种草养畜,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且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推动畜牧业和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机械化水平是限制农区种植模式发展的瓶颈 草田轮作下的经济效益要远远高于单作模式[16]。农区的作物机械化普及面比较广,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如果再轮作牧草,就需要增加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的投入,而这不是广大种植户所能够承担的,即使能承担也不能接受这种一次性大规模投入机械的做法,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造成了其产投比的降低,限制了草田轮作模式的发展。而牧草是营养体生产,每年要收获3~5茬次[17-18],收获数量如此之大是用人工难以完成的,即使能够完成也难以实现高效生产。因此,种植户宁愿选择单作也不愿增加机械投入,这限制了草田轮作的发展。

3.3 牧草产业链的不完善也限制了农区引草入田模式的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农区草业没有像粮食一样稳定的产业链条,也缺乏适时的专家指导,使种植户不知该如何去销售或者合理利用自己田间生产的草产品,当遇到种植技术问题时,也感觉求助无门,这就需要引入企业操作和专家介入的模式。因此,以“企业+农户+专家”的模式推动农区草田轮作将会大力促进山东地区的优势种植模式发展。

随着人们对肉、奶、蛋等畜产品需求的增大,饲料缺口极大,在农区和灌溉条件较好的半农半牧区通过草田轮作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已成为解决我国饲料缺乏及饲料生产用地紧缺的有效方法[19]。因此,在山东省如果加强政府导向,推广草田轮作,引进大型机械和先进技术,再借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的庞大专家团队的力量,必将大幅度地减少成本及人工投入,增加土地经济效益,进而使种植户积极主动地“引草入田”,进行饲草种植,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总之,山东省种植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政策、市场、劳力资源、机械化程度等都会影响到种植户的决策,只有人工投入低、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市场流通顺畅、经济效益高的种植模式才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4 小结

在山东省,草田轮作下总收入和产投比较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远高于单纯的农作物种植,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平台下,推行“企业+农户+专家”的模式将会大力促动农区合理高效种植模式的发展。

致谢:本调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历城区畜牧局、台儿庄畜牧水产局、沂水畜牧局、青岛畜牧兽医研究所和莱西市良种繁育中心5个示范县技术骨干的协助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1] 任继周.藏粮于草施行草地农业系统——西部农业结构改革的一种设想[J].草业学报,2002,11(1):1-3.

[2] 卢良恕.中国解决温饱问题的成就及其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375-382.

[3] 任继周,林慧龙.农田当量的涵义及其所揭示的我国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潜力——一个土地资源的食物生产能力评价的新量纲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草业学报,2006,15(5):1-10.

[4] 任继周,常生华.以草地农业系统确保粮食安全[J].中国草地学报,2009,31(5):3-6.

[5] 王无怠.草田轮作的现实作用[J].中国草业科学,1988,5(1):1-3.

[6] 王无怠.草田轮作的新进展[J].草业科学,1989,6(4):20-23.

[7] 韩建国,孙启忠,马春晖,等.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8] 林大仪.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56-60.

[9] 大久保隆弘.作物轮作技术与理论[M].巴恒修,张清沔,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8-9.

[10] 鲁鸿佩,孙爱华.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J].草业科学,2003,20(4):10-13.

[11] 田福平,师尚礼,洪绂曾,等.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草业科学,2012,29(2):320-326.

[12] 邢福,周景英,金永君,等.我国草田轮作的历史、理论与实践概览[J].草业学报,2011,20(3):245-255.

[13] 王宏广.中国耕作制度70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00-407.

[14] 张新跃.发展农区草业系统的理论、作用和技术[J].草业科学,2000,17(3):47-50.

[15] 田福平,师尚礼,洪绂曾,等.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草业科学,2012,29(2):320-326.

[16] 刘成龙,王静,郭亚男.草田轮作粮食增产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6):58.

[17] 陈水红,张剑云,付春艳.刈割次数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69-171.

[18] 戚志强,玉永雄,曾昭海,等.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0,19(1):134-142.

[19] 饶应昌,谭鹤群.我国饲料资源的缺口原因及其对策的探讨[J].饲料工业,2000,21(3):5-6.

猜你喜欢

草业饲草轮作
青海草业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