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溪铁厂的划时代意义

2012-10-21范同寿

当代贵州 2012年14期
关键词:黔东南贵州

文 范同寿

青溪铁厂的划时代意义

文 范同寿

在黔东南,在贵州的近代史中,“青溪铁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段。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一月,署贵州巡抚潘霨上《黔省矿产甚多煤铁尤甚可否体察开采片》,得到清政府“着即该署抚详细体察,认真开办,毋得徒托空言”的批复。由此,中国近代钢铁企业的创办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青溪这个地方原名清浪,因盛产铁矿,土法炼铁一直很活跃。但要办铁厂首先要资金。潘霨解决奖金的办法是,先查明煤铁最旺之处,然后竭力招徕,用“商办官销”的形式办厂开采。为解决资金问题,潘霨决定派人到上海募集股份,标准是每百金为一股。虽然募股不尽如人意,预计的3000股,只募到了1000余股,约银10万余两,与原先设想的30万两之数相去甚远。最终仍以拨公款银19.2万两,再“请借洋款三十万两”解决了筹建费用。

镇远青溪铁厂1890年生产的“天字一号钢”。(作者供图)

接下来的购办机器,相地安置及运销各事宜,潘霨决定向朝廷推荐上海制造局候选道潘露来贵州承担。潘露“讲求西学三十余年”,曾被左宗棠奏派办理金陵、上海两局的制造事务,是一个“留心时务,洞悉机宜”的干员。青溪铁厂的筹建正式进入实施。

在当时,青溪铁厂的生产设备是一流的。铁厂订购了英国谛塞德厂的熔矿铁机炉全副,又订购了轧造钢铁条板机床、轧造钢铁条板汽机及各种耐火材料,设备总重达1780余吨。光绪十四年(1888年)初,采购的设备分3批陆续运抵上海,随即运往贵州。

从计划设厂、募集股本、采购机器到运输安装,青溪铁厂的筹建过程整整耗费了5年时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一日,这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钢铁工厂,终于点火投产,炼出了它的第一炉铁。

中国第一座设备和技术都领先的钢铁厂,竟出现在遥远荒僻的贵州青溪,这不仅非常让人惊叹,简直是一种历史的意外。建成后的青溪铁厂占地60余亩,不仅能够炼铁,还能炼钢和轧钢,各种机器设备多达32件。仅炼铁部分就有大炉一座、汽炉5座、热风炉4座,吊机一台、大风机2台。炼钢和轧钢设备也甚齐备。技术上不仅有由法国人罗克莱带队的5名外籍工程师把关,还有一批来自江浙等地的技师和工匠负责生产。按照最初设计的生产能力,青溪铁厂可日产生铁25吨、钢48吨。无怪乎铁厂投产后,潘霨会产生“大利将兴,民生有望”的感觉,并兴冲冲地在六月二十六日把青溪铁厂全厂图说和铁样,呈送给中央政府看。

然而,潘霨的兴奋只维持了两个月零几天,一场意想不到的事故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迫使他不得不于同年八月初三日,向清政府上了一份青溪铁厂请求“退还洋款,暂行停工”的奏疏。导致铁厂的停产的直接原因,是突然发生的塞炉事故。

青溪铁厂的失败是若干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立项和施行以前未曾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此外,统治当局观念陈旧,以封建主义的心态和管理手段去经营近代企业,也是导致青溪铁厂失败因素之一。

昙花一现的青溪铁厂,犹如流星转瞬间消失在贵州的历史夜空,但它留下的辉煌,却给贵州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青溪铁厂创办以前,生活在万山丛中的贵州人是没有见过机器生产的。崇山峻林和激流险滩阻挡了他们的视野,阻碍着他们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了省境的封闭与落后。但青溪铁厂的创办开拓了贵州的眼界,向原始与封建生产方式并存的贵州社会生活,注入了近代工业生产和股份制经营的新概念。无论它的生产与经营成功与否,这番轰轰烈烈的举动,对贵州社会变革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而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青溪铁厂的诞生证明了,黔东南这一地区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多彩民族文化、锦绣山川,亦有着丰富地下资源与工业发展潜在优势;同时也证明,黔东南各族群众曾在中国近代化启动阶段,做出过令人瞩目的努力,这是一种贡献,一种虽然未曾取得成功,却揭示与留下了诸多值得后人深思教训的贡献。由此可见,对黔东南这片土地,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对她再认识和再发现。

(作者为历史学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责任编辑/尹 辉)

猜你喜欢

黔东南贵州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遇见黔东南
这里有一枚“金钉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贵州,有多美
诗书画苑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贵州好故事
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