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都市圈视角下的济南城市发展研究
2012-10-20郝涛
郝 涛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及辐射周边城市和区域而形成的城镇群体空间组合。①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2003年第6期。都市圈是城市与区域经济演进的必然产物,以规模经济和设施集约优势日益成为实施大都市管治、协调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都市圈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地理学家、规划学家、经济学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学者们分别从都市圈概念的界定、发展特征、空间组织、成长过程及动力因素、发展趋势及规划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许多城市更是以都市圈理论为指导,对各自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空间界定、经济联系、城镇体系演化及都市圈管治等进行了实际的检验和应用。但应看到,目前学者们关于都市圈的研究主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偏重宏观性、整体性、概念性,缺少对都市圈内各城市发展的具体研究,这使得目前的研究成果对指导都市圈内各个城市实际发展针对性不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力量,在都市圈的发展中承担着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科技创新组织、文化组织和生态组织的功能。②张强、陈怀录:《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城市问题》2010年第3期。中心城市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都市圈构建的成败。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成为了构建都市圈最重要的内容。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案例,运用都市圈理论,对济南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济南城市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在济南都市圈发展的背景下,中心城市济南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都市圈理论在指导单个城市的发展上提供一个参考。
一、济南都市圈概况
济南都市圈是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一黄、一蓝、一圈、一带”省域空间结构布局的培育重点,还是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枢纽,更是环渤海乃至东北亚经合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七市,行政区划面积5.2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33.4%;2009年区域总人口3279万人,占山东省总人口34.6%;GDP为12181亿元,占山东省的35.9%;城镇化水平50%,比山东省高出1.7个百分点。
在都市圈初步形成的7项指标中,济南都市圈的人口规模、中心城市非农人口规模、中心城市非农人口比重、周围城市人口和空间距离6项指标达到了都市圈初步形成的标准值,而中心城市中心度和周围城市非农人口比重这2项指标没有达标。参照陈小卉①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对都市圈发展阶段的划分,在这里我们认定目前济南都市圈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
表1 济南都市圈初步形成指标
二、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发展特征
(一)综合实力较强,但城市首位度不甚突出
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圈层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所在经济区域的依托和灵魂,承担着区域商品集散、交通运输、文化教育、信息传递、资金流通等多重功能,对整个都市圈的发展具有极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因此,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一般是都市圈中最强的城市。在济南都市圈中,中心城市济南的综合实力也最强(见表2)。2009年,济南GDP为3340.9亿元,占济南都市圈比重为27.4%;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为112.1亿元,占济南都市圈比重为23.2%;固定资产投资为1506.9亿元,占济南都市圈比重为2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03.1亿元,占济南都市圈比重为34.9%。各项经济指标均占济南都市圈1/5以上的比重,在济南都市圈7个城市中都居于首位。
表2 2009年济南都市圈各城市主要指标比较
都市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一样。通常,在都市圈的初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较高。以后随着都市圈的发育完善,中心城市的首位度逐渐降低。通过前面分析可见,目前济南都市圈正处于都市圈雏形发展阶段。根据国内外其它都市圈的发展经验,这一时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一般都在2以上。但分析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发现,无论是人口首位度(1.4),还是经济首位度(1.37),都远低于这个水平。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说明济南在都市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明显,进而限制了济南在都市圈塑造中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区域内经济联系不强
一般来说,发达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与圈外其它地区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往来,在国内乃至世界的经济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伦敦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伦敦,外向型经济均十分发达,不但是各自都市圈内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世界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城市之一。济南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02.9亿美元,年均增长31.3%;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经营企业2000家,比“十五”末增长了2.6倍;与世界177个国家(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
都市圈通过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整个区域,通过各种人流、物流、经济流、信息流相互流通等将整个都市圈内各个城市连为一体。因此,一个成熟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往往与圈内其它城市保持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往来。经济联系量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的大小,既能反映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中心地区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①丁洪建:《基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经济区划分》,《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3期。通过利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计算出济南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见表3),结果发现:目前济南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普遍偏小,大都在100以下。中心城市济南除了与泰安、淄博经济联系量超过100外,与圈内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量都低于100。济南都市圈内各城市经济联系量过低,说明圈内各城市经济联系不强,中心城市在圈内所承担的集聚与辐射功能不突出,发挥的带动作用有限。
表3 济南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
(三)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与区内产业雷同严重
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一般都是区域发展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创新中心,生产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往往在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济南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及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在充分发挥自身的金融优势、科教优势、交通优势及行政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7.3:45.9:46.8调整为5.5:41.9:52.6,第三产业增加了5.8个百分点;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58.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5%,并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
成熟都市圈的特征之一是区域各城市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域地位与发展潜力,在都市圈内承担特定的职能,形成了职能分工合理、互动合作广泛、自身特色突出的产业分工体系。如日本东京都市圈,东京承担行政、文化、金融、信息中心的职能,土浦和筑波承担大学、科研机构集聚区的职能,横滨和川崎承担物流、工业职能。②李廉水等:《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可以反映地区间产业结构的相似度或差异度,它的值在0—1之间,值越高,说明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越相似。按照国际惯例,对国家或地区间产业结构进行评估时,一般以0.9为界来评判相似性高低,高于0.9说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较严重的同构现象。③孟照龙、孙曰瑶:《济南都市圈产业同构问题研究》,《山东经济》2009年第6期。通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公式计算,发现济南除与德州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低于0.9外,与其它五个城市的相似系数都高于0.9(见表4)。这说明当前济南与区域其它城市产业结构相似度很高,产业雷同现象比较严重。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但与区内网络衔接不够
发达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都具有比较完善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这样才能有利于集聚或扩散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增强中心城市在都市圈发展中的领导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济南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截止2009年底,济南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4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1.9公里。等级公路达到1118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3.2公里,一级公路399.8公里,二级公路1101.4公里,三级公路1300.6 公里,四级公路8035 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 3.02%、3.52%、9.71%、11.46% 和 70.81%(见表5)。路面铺装率达到95.4%,行政村通公路比例达到100%。基本建成了以4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16条省道为骨干,农村公路为支线的连接城乡、干支相连的公路网络,形成了以绕城高速公路为核心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会城市与各市政府驻地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
表4 2009年济南都市圈三产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表5 济南公路通车里程技术等级构成表单位:公里
都市圈是一个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流通的城市化地域,公路、铁路和公共运输设施等基础设施组成了都市圈发展的生命线,交通系统延伸的尺度和组合建设水平决定了都市圈成长的规模和速度。国外都市圈的发展十分强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是其重要特征。但当前济南都市圈内道路交通网络衔接不够好,尤其是济南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虽说都市圈的公路网密度超过山东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在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国省道所占的比重不到13%,县乡低等级公路所占比重高,且有相当一部分破损严重,路况较差。而且都市圈还没有像国内外其它发达的都市圈那样,建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济南不但与区内其它城市之间道路上设立很多收费站,而且在市内之间的交通上也存有收费站,如北部的黄河大桥收费站,经十路通向章丘的收费站等,这极大限制了济南与其它城市及城市内部之间的交通往来。另外,当前都市圈的客货运站场缺少一级站场(所占比重不到4%),站场结构不合理,缺乏现代管理设施和设备。尤其是济南,缺少现代化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使得区域中心城市物流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足。
三、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发展对策
济南都市圈现处于都市圈的雏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都市圈发展要以培育、发展、协调为主要内容,强调以培育为核心,引导城市化集聚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高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区域内部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协调区域内部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内经贸往来,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根据济南都市圈发展阶段和中心城市发展现状、特征,济南都市圈中心城市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首位度
中心城市拥有较高的首位度是各都市圈在发展初期必备的特征之一。针对济南首位度过小、在都市圈发展中主导作用不突出这一问题,济南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强济南在都市圈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济南城市首位度,首先要拓展济南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一城三区”中心城发展格局,建成现代化大都市,增强济南的区域带动能力。其次,在强化济南为核心的基础上,积极整合都市圈中与济南距离最近、发展最好的两个城市——淄博和泰安,构建济淄泰大都市区,建成济南都市圈参与区域竞争和对外联系的核心竞争力区域。最后,要立足济南发展优势,突出发展特色,加快济南经济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提高济南在都市圈发展中的经济首位度。
(二)加快要素整合,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都市圈是个经济社会高度一体化的经济实体,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不同城市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互补,实现都市圈内资源的最佳组合。但目前在济南都市圈中,由于地方保护、思想观念等因素的作用,济南与区内其它城市的经济联系还比较薄弱。为了加强济南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加济南在都市圈中的辐射带动能力,首先,应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都市圈资金自由流动体系,整合都市圈内城市商业银行金融资源,建立济南都市圈城市银行战略联盟体,实行都市圈内银行存储的跨区域通存通兑,同时建立济南都市圈银团贷款中心,联合举办金融新产品展示会,推动产品跨区域流动。其次,积极推动人才的交流与共享,建立以济南为中心的人才中介与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地域界限、身份界限和户籍界限,消除行业壁垒,推动都市圈内部人才自由流动。最后,打造以济南为中心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区域共享的“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等,实现都市圈内信息共享。
(三)打造核心产业,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建立都市圈的目的之一是在区域内建立一套功能互补、协调有序、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最优发展。针对济南与周边地区产业雷同的问题,在未来都市圈发展中,济南要立足自身产业发展优势,深化与周边地区产业分工与协作,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关联紧密的区域产业体系。首先,济南应立足现有基础,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趋向和城市功能定位,大力发展金融、文化、旅游、会展、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都市圈的组织、管理、服务中心。其次,充分发挥技术扩散、要素配置、产业转移和信息传递的聚集辐射作用,重点发展以汽车、电子信息、制造、机械装备为骨干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新信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医药及生物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一批名牌企业,提升济南制造产业整体竞争力。最后,周边六市要在做强做大自身主导产业的同时,主动接受济南产业辐射,配套发展关联产业,在产业、产品、功能上实现错位发展,提高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功能完善的都市圈离不开布局合理的各类基础设施、尤其是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但有利于沟通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快人才、资金、物资流动,推动都市圈内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城市化进程。针对济南与区内交通衔接不畅的问题,未来济南要进一步强化都市圈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建设一批与区内外相连的重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提高城市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开工建设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周边各市的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实现半小时快速通达。改革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构建共建共享投融资平台,提高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抓紧清除交通行业行政壁垒,建立统一的运输市场,尽快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使之与其它公路管理体制相统一,尤其要尽快取消区域内重要省道、黄河公路大桥、济南绕城高速收费,打造区域交通“无障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