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心”病
2012-10-20依貂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重要性
初患糖尿病的糖友,听到患病的消息后一时沮丧是很正常的,但有些糖友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他们似乎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两周或者更长的时间,就有可能是抑郁的征兆了。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不会抑郁。但是研究表明糖友比正常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为什么会这样还没有确切的解释。糖尿病的日常护理会给患者带来压力。由于要进行额外的日常护理,糖友会感觉没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感到很孤独。如果出现了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例如神经损伤,或者血糖失控等,这个时候他们会觉得病情已经无法控制,甚至会因此导致与医生之间关系紧张,让人感到很担忧。
就像拒绝接受事实一样,抑郁情绪也可能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会影响到糖尿病的日常护理:如果糖友每天都很沮丧,没有精神,他们就会觉得像定期测血糖这样的事情太多太烦了。如果患者过于焦虑以至于不能坚持日常护理,那么好的饮食习惯也将难以坚持,糖友可能会根本不想吃饭。自然,血糖水平会收到影响。
因此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心理压抑也会引发糖尿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原因。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在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是胰岛组织中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分泌的多少,除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植物神经最高中枢的大脑边缘系统,包括脑边缘叶、脑干、杏仁核、丘脑下部等,人的情绪主要受其调节;同时,人的情绪又反作用于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这两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将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因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而诱发糖尿病,这些影响主要限于中老年人,多因该年龄段人群的内分泌功能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促使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当然,也不是说一般的情绪不良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强烈的刺激反复、持久作用于机体,同时机体的胰岛细胞及使血糖升高的其他内分泌腺对上述刺激特别敏感时,才可能诱发糖尿病。
如何调适压抑的心理
压抑,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专指个人在生活中,把意识所不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不知不觉地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逐渐形成了压抑心理。压抑能起到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但不能使焦虑完全消失,而是使其变成一种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起来。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和孤僻等病态心理。因此,充分认识压抑心理的危害性,积极做好对压抑心理的自我调适。
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要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总是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确定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好的心态会让人更加健康。
不要把挫折和失败看得太重。有的人在生活中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失败,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就全部否定自己,把自己看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造成压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挫折和失败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锻炼。人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起来的,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纠正不足,以利再战,不因失败而失信心,不因挫折而伤锐气。
要学会自我调节。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和问题,不要总是想会出现坏的结果,应该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做到乐观面对现实,笑对痛苦。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悲观失望。
要多读些名言哲理。从古到今,许多圣贤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能屡屡地从挫折中走出来。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到达成功的彼岸,圣贤名人们的思想与足迹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要置身于新的情境。不妨多开展一些正常的社交活动,与朋友,或电话或面见,就令人开心的话题聊聊天、叙叙旧,或就令人感兴趣的工作问题互相切磋一下。这样既可以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获得真诚的帮助,又可以化解挫折带来的精神创伤,使人精神振作、性格开朗。散步、慢跑、打球、下棋等文娱活动也可使人彻底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情。或者结伴到野外走走,散散心,极目绿野,回归自然,荡涤一下胸中的烦恼,清理一下思绪,净化一下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