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探求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的演变及其原因
2012-10-19陈力
陈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北 武汉430070)
合理探求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的演变及其原因
陈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湖北 武汉430070)
入世以来,我国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逐步转变的历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渐增多,严峻的贸易环境使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绩效,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本文以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贸易救济工作在巨大压力下的相应发展对策。
贸易摩擦;原因;对策
一、当前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特点
(一)贸易摩擦多元化和隐蔽化特点。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包括特别保障措施)外,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调查、绿色壁垒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为主的更加隐蔽、更具有针对性和表面合法性的新形式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一些国家以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保安全为借口,以偏概全、夸大事实,遏制我国产品的出口,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显著上升。近两年来还出现了反规避、反垄断等新的贸易摩擦形式,而且还出现了“西班牙烧鞋事件”之类的“民间壁垒”。汇率摩擦也成为对外经济摩擦的热点。这些种类繁多、花样翻新的贸易摩擦使我国对外贸易造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日渐艰难,尤其是传统壁垒措施和新型贸易摩擦形式之间的交叉使用,构成了贸易摩擦化解上的巨大难题。
(二)贸易摩擦层面高级化、复杂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遭遇的传统贸易摩擦形式依然增势不减,既有由于贸易失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也有因产业竞争激烈、抢占市场导致的贸易摩擦,还有因政治原因导致的经济争端。这些因素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中利益格局的调整异常复杂。这就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更为严重的困境就是,贸易摩擦层面已然从商品层面上升为更加高级的制度层面,从企业运行的微观层面转向政府调控的宏观层面。比如,汇率问题的直接原因就是贸易不平衡。面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中美贸易逆差的扩大,美国国内利益集团将产业转移带来的大量失业现象归咎于中国的货币和产业政策,将贸易摩擦调查的主要矛头直指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被指控的项目一旦被认定,会诱发后续一系列的连锁调查和裁定,继而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运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贸易摩擦的高频化、高强化。以反倾销为例,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统计”显示,自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不断上升。至2008年6月,中国共遭受反倾销诉讼640件,占世界全部反倾销案件的19.4%。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2004年超过 1亿美元的案件有3起,2005年中国共遭遇 15个国家和地区 51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上升了 20%。并且,在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最终导致征收反倾销税的案件比例很高,2008年上半年已经高达到了69%,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最终导致征税的比例甚至高达86%,而同期世界全部案件中,导致征税的比例为63.7%。
(四)摩擦对象范围扩大化。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摩擦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但现在,摩擦对象已经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与日俱增,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是不容忽视的。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虽然在金额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在发生次数与频率上却大幅增加,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次数。仍然以反倾销为例,根据 WTO 1995~2008年6月统计细分对华反倾销的诉讼国,中国遭受反倾销行动最多的不是来自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以哥伦比亚、土耳其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占其全部案件的比例为均超过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如表1所示)。这些发展中国家纷纷高举反倾销大旗,频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这说明,使中国出口屡屡受挫的反倾销壁垒主要不仅来自发达国家,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对象范围扩大化的趋势十分显著。
表1 :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及征税案件比重(1995年~2008年6月)
(五)贸易摩擦涉及领域的广泛性。随着贸易摩擦案件数量的增加,国外对华贸易摩擦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呈现多元化格局。既有有形贸易的摩擦,也有无形贸易的摩擦,甚至还延伸到到了投资领域,特别是利用外资方面,中国遇到了新问题,即如何制定国际通行规范,有效管理资源;如何解决好开放市场;如何维护产业安全等。据商务部统计,自 1979年原欧共体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醛发起第一例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以来,至 2004年底,国外共对我4000多种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五矿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涉案产品类型多种多样,可谓覆盖面宽、影响范围广。更为严重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加快,摩擦领域正逐渐由低附加值产品拓展到高附加值产品。突出的表现在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在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增长迅猛,遭遇的反倾销诉讼数量也开始不断攀升。不仅如此,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近年来也集中上演了越来越剧烈的知识产权摩擦,预示着未来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摩擦在数量上会越来越多,在规模上会越来越大,在范围上会越来越广泛,在频率上也会越来越高。
(六)摩擦态势正从一般性贸易摩擦提升为战略性贸易摩擦。在入世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尤其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从世界贸易发展的进程看,当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经济腾飞的时候,与传统的发达国家之间产生战略性贸易摩擦通常是无法避免。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的时候,一般性贸易摩擦就可能晋升成战略性贸易摩擦。当前的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以及中国入世时承诺的特别保障措施实质上只是为一般性贸易摩擦设置安全阀,因为,某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影响和协调的范围只是针对单一产品级及其所涵盖的产业,而在修正宏观层面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贸易问题方面则效果不明显。战略性贸易摩擦往往是通过连锁性的一般性贸易摩擦表现出来的。在战略性贸易摩擦的条件下,一般性贸易摩擦会表现出强度提高、频度增加、覆盖面宽的特征,这也就从整体的角度印证了上述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趋势和特点。
二、中国遭遇贸易摩擦升温的原因
贸易摩擦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2009年底,WTO总干事拉米在“危机过后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国际会议上表示,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还至少持续一年到两年。他认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不断增加,原因就是在于人们对于保护贸易政策存在误区。因为贸易摩擦从本质上来说,是各国对贸易利益的竞争。为保护国内产业,占据更多的利益,各国常常实施保护性的贸易政策,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对本国国内经济发展有利,由此贸易摩擦也就产生了。如果失业率进一步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随之扩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之所以如此频繁,愈演愈烈,既有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外部原因。也有中国经济贸易迅猛增长、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制度缺陷等自身的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贸易保护主义和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是根本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交往频繁进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但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贸易摩擦。因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依然是一国参与贸易往来的首要目标,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所带来的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产生摩擦在所难免,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总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过程,就是国与国之间不断发生摩擦、碰撞、妥协、调整和融合的过程。因此,所有的国家总是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花样翻新地采取一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行为,如频繁地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标准、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等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些行为看似合理,实则行贸易保护之实,必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加之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给其他国家带来竞争压力。近年来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一些国家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把本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归咎于中国,对中国产品进口进行打压,这也是中国目前遭遇一波接一波的国际经济摩擦的重要因素。另外,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在经济低迷时显得最为严重。近年世界各国经济普遍发展迟缓,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以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陷入衰退,为避免外部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各国的贸易政策往往趋于保守,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便乘机沉渣泛起,一些国家内部利益集团利用“中国威胁论”向本国政府施压,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进行限制,频繁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几年来,中国遭遇贸易摩擦之所以特别严重,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外部大环境也密切相关。
2.世界贸易组织例外条款的模糊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以及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性,导致对华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是主导因素
为协调各成员国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缔约国可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消WTO的各项义务。但由于WTO协议是多边框架协议,为便于实施,各种贸易救济手段定义模糊,使用条件宽泛,尤其是以上例外规定存在漏洞,再加上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以及我国入世时承诺的“特殊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使其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他们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极易造成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的滥用,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而且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和政府处于劣势。以反倾销为例:贸易摩擦国忽略中国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在确定中国相关产品的反倾销价格时,滥用反倾销条款中的替代国价格,严重扭曲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与出口价格,导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裁定极高。同时,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更加没有规范,明显的程序违规之处更多。同时虽然WTO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比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机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实际上促成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加剧。
(二)内部原因
1.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外向性增强导致的竞争威胁是主导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加,中国产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有力竞争者,从而使一些国家产生顾忌。特别是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日、美等国市场中,出口产品质优价廉,竞争力强,外贸顺差过大,强烈地冲击了其国内相关产业,制造了出口竞争压力,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是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下,中国出口仍然保持迅猛强劲的增长势头。2008年出口总额100394.9亿元,比2007年得93455.6亿元增长了7.4%。中国经济以及出口的持续快速发展,对国际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引发的贸易摩擦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此外,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而言,产生出口替代效应,削弱了其他投资国对中国的出口,同时极大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对拉动中国外贸出口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中,本土企业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1%,外商独资企业占39%,另外的20%则是中外合资企业完成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在全国外贸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因此,虽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写着“中国制造”,但是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由三资企业参与的。相比之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的。由于中国尚无能力大规模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厂,直接生产销售来替代中国原有的对该地区的出口贸易,这样就导致我国持续的高贸易顺差。以上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导致了中国外贸发展的严重不良影响,更加重了进口国的警惕和不满,贸易摩擦在所难免。
2.我国外贸产品结构的不尽合理是刺激因素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玩具等,既便计算机、汽车等表面上看是高技术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在我国的生产加工则是简单的加工装配,这也正是我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措施相对集中的行业。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仅以数量和低价取胜进行大量出口,往往会对进口国的就业造成一些冲击,自然易遭受他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其次,中国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外贸出口严重依赖美国、日本、欧盟、香港、东盟,其中美国、日本、欧盟三大市场几乎占据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并且连续多年保持外贸顺差。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一结构特性及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非常容易引起进口国的高度关注,处于对中国产品的大量进口极大冲击其国内相关产业和就业的顾虑,大部分贸易伙伴国纷纷以各种借口,执行不断翻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贸易摩擦。
3.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制度缺陷是加剧诱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非常时期,尚未形成完善的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现有体制与WTO规则也尚未完全接轨。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政企职能界限的不明晰,相关法律保障的空白与缺失,也相应地致使我国当前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出口秩序混乱。从外贸增长方式来看,由于国内投资混乱无序,企业多而分散,重复投资、无序增长严重导致传统出口产品国内产能扩张剧烈,出口竞争激烈。我国的出口企业对特定的市场大多缺乏长远眼光,通常是某一家企业打开了某一国际市场,其他企业纷纷涌入,而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有效协调机制的缺位,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过度竞争使国内地区价格差异较大,加上价格体系尚不完善,外贸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造成国内企业相互压价无序竞争。短期集中低价出口就容易导致低价倾销,进而诱发贸易摩擦。这种低价竞争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不仅使我国出口企业难以获得正常的利润,而且常常招致进口国对中国产品进口采取保障措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提高了贸易摩擦的概率。
4.部分企业对国际经贸规则不熟悉,应诉不积极
中国有许多出口产品具备真正的竞争力,通过法律途径取得国外贸易救济诉讼的胜诉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面对国际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许多深受其害的企业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根本就没有积极主动地应诉,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严重的是造成了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容易成功的错觉,导致国外更加变本加厉地对我国提起贸易救济的诉讼。
三、针对贸易摩擦现状的相关措施
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一方面,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然出现的正常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贸易摩擦的厉害性就在于“以点打面”,由发生摩擦的某种产品,蔓延至整个产业和关联产业,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审视、正视和重视贸易摩擦问题。冷静观察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研究驾驭贸易争端的规律,积极应对和化解贸易摩擦。针对贸易摩擦现状的相关措施,在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正当利益。2.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一方面是在应诉时加强行业和产业的团结作战一致对外,实现联合应诉与抗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解决贸易争端的过程中,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由政府出面协商与谈判以及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3.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备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在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4.加强对外贸易规划,严格行业自律,积极创建和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5.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特别是自主创新的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构建结构互补、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交织并存的国际分工网络体系,进行国际产业政策的协调,实现在出口市场选择上的 “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实现各贸易方的共赢。6.建立和完善贸易摩擦信息预警系统,加强完善数据信息建设与共享,通过多边、区域、双边等多种渠道搜集贸易伙伴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变动的信息,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完善现有的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等,提高预警效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而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动性。7.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平衡进出口差额,促进贸易均衡增长。8.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重视法制建设的同步性,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1]于蕾.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动因及多视角研究[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08.
[2]刘志彬.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新趋势及对策浅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1).
[3]李海霞.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上).
[4]邵来安.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