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领导人 回信有个性

2012-10-19南柯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16期
关键词:江泽民董必武信件

国家领导人 回信有个性

中南海,也有飞鸿出入。这些信件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百姓直接连接起来。

国家副主席会给谁寄东西呢?

1957年2月,董必武在海口参观五公祠时作诗一首。见报后,身在海南儋县的中学教师唐虞政,将两首和诗寄往中南海董必武处。让唐虞政没有想到的是,董必武接到信后,又新作一首诗回信给他,由此开始了国家领导人和一位普通教师之间长达18年,而从未谋面的诗词唱和。

当时,儋县邮电局一名年轻工作人员常看到有从北京中南海寄到儋县的信件和包裹。国家副主席会给谁寄东西呢?直到有一天,他亲眼看到来取包裹的唐虞政,才终于知道了答案,并对唐虞政羡慕不已。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子女日后有机会到海南,务必代他去看望唐虞政。子女感叹不已,遂愿前往。

哪位领导人的回信最多?

千差万别的写信原因、数目庞大的人民来信,对于日理万机的领导人而言,要想凭一己之力全部通读都很困难,一一回复更不可能。即使如此,中央领导人接触来信的频次依然惊人。

据何虎生所著《毛泽东初进中南海》记载,1950年5月上旬,毛泽东亲自回复了将近80封信,仅5月7日一天,就回了18封。有的同志说,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选送一些,一般来信搞内容摘要。待毛泽东同意后,秘书室每天送信5封至10封,一直到1966年。

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年要读5万封人民来信,读到愤慨处,常拍案而起。据新华社报道,胡耀邦自1979年至1985年,6年间批阅的人民来信达到2000封,平均一天一封。胡耀邦在一封“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上,写了这样一段批语,可以视为中央领导人对回信给民众这项工作的思考:“6年以来,我几乎每个礼拜都收到要求落实政策的信,大部分我都批了,可能不下一千件。批了的,大部分都有回报。为什么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这是人的问题。我主张有专人负责,查一个就解决一个,使官僚主义无法推脱。”

毛泽东复信酝酿国家政策

走群众路线、经常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将阅读人民来信当成接触民众的窗口,因为他已不能像在延安和西柏坡那样,可随意走进寻常百姓家。

“我收到一封来信,念给大家听。”1949年8月,北平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上,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群众来信,“国民党、共产党半斤八两,粮食不断长(涨价)。”毛泽东请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不久,国家开始抓“粮老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解决粮食涨价问题。

也正是一封来信,让晚年的毛泽东开始反思自己的失误。1972年,福建省某小学教师李庆霖写信给毛泽东,陈述了下乡知识青年的困境,以及上山下乡运动中不合理的因素。毛泽东读信时,眼泪滴落。此时,毛泽东已经79岁,但仍亲自给李庆霖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之后,中央把李庆霖的信和毛泽东的复信印发全国。中央下决心调整知青政策,由此,1700万知青的命运开始改变。

邓小平回信开门见山

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的亲笔复信很少,他更愿以面谈的形式来回答来信问题。毛泽东的信件喜欢旁征博引,从侧面点拨;邓小平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举重若轻。

1979年,我国两次邀请美国圣卡勒拿大学教授陈树柏回国访问,但因其父系国民党元老陈济棠,陈树柏顾虑颇多。于是,他给邓小平写了一封试探性的信。邓小平亲书“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句诗,回信赠与陈树柏。原本陈树柏回国就打算回避谈其父亲,岂料邓小平却偏偏开门见山,令他感动不已。

刘丹阳拿着给胡锦涛的画的复印件

在极少的邓小平亲笔回信中,内容也多简短直接,毫无虚词。

1987年,粤剧名家红线女(邝健廉)北上演出,写信邀邓小平赏光。第二天,邓小平回信说:“谢谢您的邀请,但我不能来,因为我耳朵不好,听不见。请不要因为我不能来影响了您的情绪,影响了您的演出。您的演出要成功。”语言平实诚恳,有一说一。

新时期领导人回信有亮点

在新时期,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对信件回复工作有独特的理解。2001年8月1日,江泽民极为罕见地给一名曾在华旅游的美国纽约州大学中文教师迈克·奥谢伊回信:“中国有句俗话,叫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怀着友好的感情,希望你和其他美国朋友多到中国来看看。”当时,中美撞机事件发生不久,中美关系降至冰点。而在10月份即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江泽民与布什将不可避免地首度会晤。在会晤之前营造良好的会晤氛围,就需要微妙的设计。江泽民的回信,正是这一历史变化的起点。

虽然出身理工科背景,但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书信语言却充满“温度”,这也成为胡锦涛回信的特点。除去给聋哑小学生刘丹阳回信时的那句“我同你的爷爷、奶奶一样爱你”,在给北京大学教师孟二冬女儿的回信中,胡锦涛说“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你这封来信的”,“斯人已逝,伤如之何”,这样情感流露的语言,确是中共高层领导回信中的亮点。

(文/南 柯 据《老年生活报》)

猜你喜欢

江泽民董必武信件
董必武严律教子
My Vacation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清廉为政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江家的家风
历时三年采访近百当事人青年江泽民纪事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有奖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