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铅球运动的出手速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2012-10-18李恒
李 恒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铅球运动的出手速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李 恒
(西华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使用高速摄像对运动员的五次推铅球过程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用力学分析和数学运算方法研究运动员推铅球的实际运动过程,验证铅球出手速度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运动员出手速度对铅球的飞行距离有影响,实验值满足运动力学方程.
推铅球;出手速度;运动学方程;生物力学
现代推铅球技术中,铅球的飞行距离主要由铅球的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决定.目前,围绕铅球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实验研究.本文在前期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在本院专业学生中选取了一组铅球运动员进行了推铅球实验,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其过程,分析出手速度对铅球飞行距离的影响规律,对指导教学和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铅球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忽略空气阻力,根据力学原理分析铅球运动过程.如图1所示,铅球的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抛阶段,运动方程为:
图1 铅球运动轨迹图
三式连解可得:
第二阶段为平抛阶段,运动方程为:
将(2)式代入(6)式得到
(7)式代入(5)式得到
由图1可知,铅球投掷距离为:
从(9)式中可以看出,铅球的投掷距离s与铅球的出手角度α、出手速度v0和运动员的身高l均有关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我院田径专业的一名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身高160cm,体重52kg右手持球,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
2.2 研究方法
采用国产高速摄像机从投掷方向正侧面进行平面定点定焦拍摄,拍摄频率为300帧/秒,拍摄距离13m,机高1.3m,拍摄了运动员的五次推掷铅球的过程,将拍摄的图像进行了解析,得到相关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用高速摄像机定点拍摄,解析图像获得运动员推掷铅球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见表1.表中列出的铅球投掷距离为实际测量所得.
表1 运动员推铅球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投掷距离的测量值
将表中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的值逐一代入公式(9)中,运动员身高已知l=1.6m,得到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程计算的投掷距离的理论值s',列入表2中.
表2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方程计算出的投掷距离理论值
图2显示的是投掷距离的理论值与测量值随出手速度的变化关系(视五次投掷的出手角度相等).
图2 投掷距离与出手速度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出手角度和运动员身高一定时,投掷距离与出手速度呈正比,出手速度越快,投掷距离越大.由运动生物力学方程中的(9)式分析得到当出手角度和运动员身高一定时,出手速度与投掷距离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式中,常数a,b,c与出手角度相关,常数d与运动员身高相关.(10)式表明当a,b,c,d为定值时,投掷距离随出手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结论与实验测得的结果一致.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推铅球的过程中,当出手角度和运动员身高一定时,投掷距离与出手速度呈正比.因此,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当其他条件没法更改时,调整出手速度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运动员要结合实际情况训练以提高出手速度.
〔1〕马文蔚,柯景风.物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5~86.
〔2〕王新坤.概率论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17~26.
〔3〕王倩,周华锋,刘茂辉,鲍伟.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4~406.
〔4〕肖林鹏.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速度节奏的特征与模式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30~32.
〔5〕王红卫,白光斌.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68~69转92.
〔6〕白光斌,龚锐.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34~136.
〔7〕刘新光,张效良.铅球运动的出手角度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2):190~193.
〔8〕徐月明.铅球运动最佳出手角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模拟研究[J].大学物理,2004(5):68~69.
〔9〕徐玉华,邱丹,徐丽丽.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运动,2010(11):19~20.
G824.1
A
1673-260X(2012)11-01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