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是那朵娇艳的莲花—专访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范姣莲教授

2012-10-18李新苗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5期
关键词:北京邮电大学外语实验教学

记者 李新苗

☆人物访谈☆

最是那朵娇艳的莲花—专访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范姣莲教授

记者 李新苗

编者按:

在2011年的一次论坛上,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范姣莲教授介绍了该校实验教学新模式,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可。为推广他们的宝贵经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计划在2012年出版首部大学英语实验教程。此次,本刊(http://www.cmee-online.com)记者将带您走近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了解他们的发展近况。

范姣莲,硕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现任北京邮电大学语言教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评审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评审专家,中央政府及北京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长期从事语言实验教学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的情结为基础,以新的理念、方法、视野,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外语教与学中的理论基础与应用,并对我国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项,其中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示范项目1项,教育部专项建设项目4项,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

构建语言实验教学新模式

2011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以下简称“北邮”)举行了一次语言实验教学高级论坛。作为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范姣莲教授在这次论坛上汇报了北邮语言实验教学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如何构建语言实验教学体系。此次汇报,范老师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贯通、三个结合、四项功能、五个掌握、六个转变”的外语实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新体系。

语言实验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强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这个理念,北邮语言实验教学中心首先完成了对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媒体观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并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与内容(五个掌握),针对不同实验教学课程,构建了五个语言实验教学平台,最终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四个功能)。可见,新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据笔者了解,这次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和肯定。来自兄弟院校的专家和领导就语言实验教学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他们高度赞扬了北邮电在语言实验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认为北邮在语言实验教学与技术整合方面为北京高校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其他院校提供了范本。

就是在这次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希望语言实验教学模式进一步在北京乃至全国高校推广,于是就有了出版社首部大学英语实验教程之约。

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早在1998年,北京邮电大学就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建立了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先后被评为邮电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大学英语示范院校、北京市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语言实验教学过程中尚缺乏相关规范。对此,范老师指出:“目前国家还没有对语言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规范,甚至长期以来人们对外语学科是否需要开设实验课程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中心认为在该领域值得探索。”

通过多年的外语实验教学,范老师认为,外语实验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个别化训练过程,是对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媒体观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彻底转变。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个性化学习和有效学习的策略,是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

北邮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实践!”这个哲学范畴的词汇正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思考,范老师开始着手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她希望能帮助学生找到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范老师一开始就界定了具体的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实验平台。实验教学启动了,“具体的实验是建立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上,为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北邮本科生中选取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作为参与者接受实验教学,所有的参与者都将提交实验结果报告,而教师则通过点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这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实验的教学实践中,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自己惊人的创造力。”

构建语言实验教学的新模式需要学生的参与。事实也证明,在北邮接受这种实验教学课程的学生,已经在语言学习方面体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开拓创新能力。谈及学生在这种创造性学习氛围中发生的种种乐事,范老师笑了起来,她感慨地说:“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转变观念,激励创新,希望能实现语言实验教学新突破。没想到,我现在都是50岁的人了,还屡屡被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所鼓舞,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眼下的探索经验。”

矛盾重点转移 教师从教学的决策者向指导者转变

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其中蕴含的矛盾也随之突出。

首先突出的是师资矛盾。范老师在带领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生进行科研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对各种学习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很多时候他们表现出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教师。这说明教师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而其前提是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和教师的持续创新。

她为学生的无限创造力感到自豪和骄傲,并引用了一句名言:“世界最终将是他们的。”对此,范老师认为,当前的教师必须实现从教学的决策者向指导者的转变。

范老师还告诉笔者,在大学英语实验教学的应用和实践中,北邮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郑春萍等多位教师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他们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的理念、思路、方法以及大学英语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一系列数据,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我们需要对实行教育改革的教师进行经济上的鼓励,这应该也是利于缓解师资矛盾的一个方法。”

其次,推广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推广行为需要经济基础,这一点,需要得到学校乃至社会更多的关注与资金方面的支持。

编后语

笔者记得范老师在一次论坛中讲道:“外语实验教学模式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我们多年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结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必然产物,是把教学和学习从课堂之中延伸到课堂之外的有益拓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双主’教学指导思想,意在保证学生外语知识的掌握和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使得这位思维活跃、内心青春的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

猜你喜欢

北京邮电大学外语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智能机器人“北邮一号”正式亮相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邮电大学新旧食堂的竞争力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北京邮电大学新旧食堂的竞争力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北京邮电大学首届长江学者杨义先教授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座谈交流
Mobile Phone Using Among Young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