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2012-10-17

对外经贸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西部基尼系数差距

高 云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一、文献综述

1.国外地区收入差距理论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主要认为经济是有比例相互制约和支持发展的,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后将导致各要素收益平均化,从而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结果。

这部分的代表理论有:赖宾斯坦(Leibenstein.H,1957)在《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Nelson.R.R,1956)在《不发达国家的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论》一文中的低水平陷阱理论;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1943)在其著名论文《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问题》中的大推进理论;纳克斯(R.Nurkse,1953)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此理论不仅强调部门或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同步发展,还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的平衡发展,即空间的均衡化。但是,均衡发展理论把问题过分简单化,忽略了一般区域特别是不发达区域不可能具备推动所有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资本和其他资源。

2.国内地区收入差距理论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和发展趋势问题做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理解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林毅夫、刘培林(2003)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违背是当前我国各省区市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黎德福、黄玖立(2006)从产业结构差异上研究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将各地区的实际增长率分解为结构冲击、结构转换与生产率增长三部分,研究发现结构转换在改革开放期间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从而加快农业发展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刘夏明等(2004)以人均GDP作为地区的近似指标,并用总的基尼系数指标测算了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发现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但90年代之后却一直在上升。

二、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表1是201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人口、GDP、人均GDP等统计量的情况。

表1 2010年全国各省(市)人口、GDP及人均GDP

资料来源:由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三层递进的状态,东部与中西部相差悬殊,中西部之间也存在差距,但并不突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前十位的省市有上海、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内蒙古、广东、辽宁、山东和福建,除了内蒙古,其余都在东部。有九个省市的人均GDP在40000元以上,且集中分布在东部。全国人均GDP是29706.43元,中部与西部的人均GDP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在GDP排名后十位的省份中有七个在西部地区(贵州、云南、甘肃、西藏、广西、四川、青海),两个在中部地区(安徽、江西),只有一个在东部(海南)。可见高比例的富裕地区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贫穷地区聚集于西部地区。

表2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共三个年度的地区收入差距的情况进行对比,从中可以了解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发展概貌。

表2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情况

由表2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值是中部地区人均GDP的1.98倍,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人均GDP的77%。到2005年差距扩大,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部人均GDP的2.05倍,西部与中部地区差距没有变化。在2010年,东部地区人均GDP是中部人均GDP的1.74倍,差距则明显缩小了,西部地区是中部地区的80%,稍有扩大。表2中还列出了其他对比数据,也可看出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态势。

本文根据2001—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以及《中国发展报告2009》,利用基尼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了2001—2007年反映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并将这些数据画成趋势图如表3和图1所示:

表3 我国地区人均GDP的基尼系数

图1 2001—2007年我国地区人均GDP基尼系数变化折线

从表3的数值和基尼系数趋势图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走势。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从2000年以来先是呈现扩大趋势,到2003年到达顶峰,随后的2004年和2005年有所趋缓并进一步缩小,这和表2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

三、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政策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吸引大量的外国资本。虽然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这种差距有所缩小,但有可能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且即便如此,近年的基尼系数仍不容乐观,而有效的政策可以进一步促使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

(二)区位因素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我国东部地区沿海,拥有“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有许多优良港口,便于发展对外贸易。此外,中央对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优惠政策,尤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又在东部地区率先设置各类经济开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经济发展迅猛。反观中西部就不具备这些有利条件,发展速度不如东部地区,因此,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三)经济因素

一个地区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个地区拥有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无疑具备更多发展经济的优势。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比重高,经济发展快,中部地区比重偏低,就不如东部发展快,西部则更低。

四、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建议

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与繁荣,应尽可能采取措施,使地区收入差距达到一个合理的范围,不会危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国家应制定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区域倾斜政策

例如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税收增量返还系数;完善资源税,实施增值税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央财政对落后地区转移支付范围和结构等。

具体就是对投入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资本给予税收优惠,特别是对有利于其发展的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向西部流动,奠定地区收入增长的深厚基础。对西部地区普遍实行低税率,可考虑低于全国其他地区,对西部金融机构实行优惠的流转税政策以吸引更多外资,鼓励金融机构设立西部分支机构;对科技人员的工薪所得适当提高其免征额,对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所得可以适当降低税率。

(二)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防止生产要素市场不规范而产生的灰色收入

目前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农产品市场缺失、工业品区域市场分割、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主体不成熟、劳动力市场缺失等,加剧地区等多种收入差距。因此应尽快完善市场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缩小收入差距。只有完善市场规则才能够确保公平竞争,同时也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恰当干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物品投入

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各地区扩大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区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良好的交通通信设施,完善的网络服务、优良的环境质量、多样化的文化休闲机会以及低犯罪率等,对企业的区位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四)加大中西部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对各种收入差距以及差距的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加大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本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中西部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其有能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收入水平。

[1]魏后凯,刘楷.中国地区发展: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与地区差异[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

[3]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

[4]韩凤芹.地区差距:政府干预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研究: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

[6]于洪平,毕乐强.发展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中西部基尼系数差距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