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HLM效应数据检验与对策

2012-10-17林哲明

对外经贸 2012年2期
关键词:贸易条件账户贸易

林哲明 刘 佳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一、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经常项目保持着持续顺差。巨额的贸易顺差是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不断增强的表现,但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经常项目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失衡的,或顺差或逆差,要想保持一种在贸易余额数值上为零的状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键看其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经常账户的以及是否可控。

Harberger(1950)、Laursen和Metzler(1950)最早提出了HLM效应,认为当一国贸易条件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并恶化时,真实收入会降低,从而降低储蓄和投资,进而导致经常账户出现赤字。这一观点被称为 Harberger-Laursen-Metzler效应(简称HLM效应)。此效应在国外的研究相对成熟,大量跨期的、不同假定前提下,贸易条件变化对经常账户影响的研究表明HLM效应对经济中的某几个关键因素变量是敏感的,这其中包括:(1)消费者偏好;(2)特定劳动力供给和资金供给下的生产率;(3)国际资金市场的不完善;(4)冲击的持续时间;(5)投资。模型的前提假定的相异导致HLM效应对不同国家数据检验成立与否并不相同。

二、经常账户影响因素的趋势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趋势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近年一直较稳定地持续增长,1992—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0.3%,季度年均增长率为2.49%,标准差为0.45。我国GDP几乎呈现出直线型增长,这种数据特征不仅显示出国内生产总值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也隐含了我国GDP增长具有确定性趋势。另一方面,1997—2000年我国经济曾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和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尽管GDP总量仍保持增长,但GDP增速有所放缓。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二)人民币汇率趋势分析

1985—2000年期间人民币汇率指数变动的基本情形是:有升有降,波动显著;1985—1993年是下降时段,1993—1998年是上升时段。截至1995年,前13年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状态,1995—200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于平稳状态,而在2006年之后,持续的贸易顺差造成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出现小幅升值现象。这一变化趋势与经常账户的变化趋势并未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故不能简单地以汇率因素来解释中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的现象。

(三)贸易条件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与贸易规模的显著增长和贸易地位的快速上升相比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长期以来,中国典型的贸易条件恶化的表现形式是:出口价格水平下降,进口价格水平上升。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平均售价上升了16.6%,但与此同时进口商品售价却下降9.7%,相差7个百分点。由于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制成品的商品贸易条件恶化是正常的。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由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国的贸易条件将会得到逐步改善。

三、模型的构建与实证检验

(一)模型的构建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本模型选取(CA/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CA是经常账户余额,GDP是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经常账户不包含长期借贷和投资的资金流,这些均是资本账户上的项目。考虑到每年的通货膨胀等因素,所以用二者的比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的选取

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条件分别用G、R、P表示,a、b、c为待估参数,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条件对经常账户的影响程度。

3.计量模型

依据上述分析,拟构造的经济计量模型如下:

(二)实证检验

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回归,模型估计的结果即为:

基于上述结论,虽然该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并不是很好,但从该模型中仍可看出解释变量“贸易条件”与被解释变量“经常账户”之间高度的正相关性,即HLM效应在中国可能是成立的。然而在本模型中,备受学者关注的另外两个解释变量“GDP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却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相关性,原因可能是该模型并不适合前两个解释变量,亦可能是经常账户所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不仅是这三个。为确定HLM效应在中国的成立与否,再进行一次回归,这次的回归剔除了前两个因素,只做解释变量“贸易条件”与被解释变量“经常账户”的回归,结果如下:

再次的回归结果显示出的拟合优度不高,但t检验和P值检验都对解释变量“贸易条件”和被解释变量“经常账户”的正相关性作出了肯定。由此,基本可以确定HLM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

(三)结果分析

1.GDP增长率与经常账户间的关系分析

一国GDP的实际增长率反映出该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资本收益越高并吸引更多的投资。同时,如果行为主体对未来收益产生一种预期,预期到未来潜在的更高收益自然就会导致其储蓄率的下滑,从而会使GDP增长率和经常账户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相关度并不明显。对此,可理解为现实中人们可能不会有这种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因此人们只能获得暂时的收入增长,即便存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存在比较严重的两级分化的收入分配不公正现象,可导致长期经济增长不可维持。在这些情况下,根据生命周期—永久收入假说的相关理论,会出现行为主体储蓄率的上升,从而导致经常账户顺差。

2.人民币汇率与经常账户间的关系分析

从上文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量在回归的结果中是不显著的,符号为负,这和经典理论或其他许多研究结论相一致。原因在于中国贸易盈余持续大幅攀升主要是由加工贸易顺差引起,由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有一半以上属加工贸易,它一般会产生一个正增加值(外贸顺差)。这样在贸易弹性不是很大、人民币升值产生的支出转换效应可能会较小,但如果因升值减少了中间品的支付价格而产生的实际收入效应又很明显的话,那么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就有可能进一步放大。

3.贸易条件与经常账户间的关系分析

传统理论认为在满足Harberger-Laursen-Metzler(HLM)条件下,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的收入效应会导致当前收入和总储蓄的下降,并最终导致经常帐户的恶化。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结论只有在所有国家都生产同质产品并且所有产品都是贸易品的情况下才会成立,如果考虑一个既包括进口品和出口品,又包括非贸易品的三产品模型,这一结论就未必成立。在本文计量检验中,中国贸易条件指数在回归结果中是高度显著的,且表现出和经常账户之间较强的正向关系:中国贸易条件指数每上升1%,会使CA账户盈余增加3.058%,高出2个多百分点,也即在中国贸易条件恶化情况下所造成的收入降低,会大过替代效应所带来的储蓄增加,可见HLM效应在中国是成立的。

四、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贸易现状来看,我国贸易条件特别是制成品贸易条件确实处于不断恶化之中,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期的结束及国际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通过使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国贸易条件会进一步的恶化,然而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要建立在对外贸易条件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我国当前的贸易条件,保持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努力维护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为了实现最终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优化,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的产业技术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首先,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在确保就业的前提下,加快以机电产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医疗、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最终逐渐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其次,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术附加值,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使其重新获得比较优势。第三,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为了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应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业,从而大量降低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贸易条件改善。

(二)加强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以及中介机构的建设

由于体制因素,我国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也极为有限,而各种协会、进出口商会和中介机构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承担许多不宜由政府或企业承担的事宜,因此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协会、商会往往带有半官方的性质,既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也从事一些营利活动。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对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和中介机构的规范和扶持力度,引导其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摆脱对政府的依赖,真正发挥其收集市场信息、提供咨询服务、规范行业行为、协调行业竞争和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等的职能作用,以此来促进我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对关税体制的改革力度

积极推进关税体制改革,优化关税结构,也是促进我国贸易更好发展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应当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特别是要规范加工贸易关税方面的政策,努力把加工贸易引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同时不能只针对单个企业和项目实施关税优惠政策,而是要针对整个产业进行调整。此外,还要优化市场环境,使国内外所有企业均享受国民待遇,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改革力度

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是一个复杂过程,其中外贸企业是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主体,要花大气力对外贸企业进行改革,只有外贸主体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促进我国贸易的健康、平稳运行。为此,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外贸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实施行业集中策略,改变企业分散经营的状况,实现规模经营,以促进外贸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1]Harberger,A.C..Currency depreciation,income,and the balance of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0.Vol.58:47–60.

[2]Laursen,S,Metzler,L.A.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nd the theory of employment[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0.Vol.32:281 –299.

[3]Obstfeld,M.Aggregate spending and the terms of trade:is there a Laursen-Metzler effec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Vol.97:251 -270.

[4]Svensson,L.E.O.,Razin,A.,The terms of trade and the current account:the Harberger–Laursen–Metzler effec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Vol.91:97–125.

[5]焦武,许少强.中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中长期变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2Q1-2007Q3多元时[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8(5).

[6]丁骋骋.论财政政策影响经常账户的三个微观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1).

[7]艾瑶,叶德磊.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实证研究:1982 -2007[J]. 金融观察,2009(3).

[8]赵玉敏.总体趋于恶化—我国贸易条件变化分析[J].国际贸易,2002(7).

猜你喜欢

贸易条件账户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如何切换Windows 10本地账户与微软账户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外汇账户相关业务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父亲的股票账户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
入世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原因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基于SITC2分类的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