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CT及MRI表现分析

2012-10-17刘国辉冯少仁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蝶骨脑膜瘤颅骨

刘国辉 冯少仁 傅 蓉

1.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CT室,江西新余 338025;2.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新余 338025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较为少见,为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正确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年发现颅骨穿透型脑膜瘤11例,均经病理证实且资料齐全,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30~50岁,平均42.5岁;发病部位:额部2例,蝶骨嵴7例,顶枕部1例,额颞部1例;本组病例3例行CT平扫及MRI增强检查,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检查。

1.2 成像方法和检查技术

采用飞利浦公司PICKER HeliCAT flash螺旋CT扫描仪和GE Maxplus0.5T超导磁共振装置,头颅CT平扫,采用横轴位平扫,下缘自听眦线,上缘至颅顶,矩阵512×512,层距10 mm,层厚10 mm,标准算法;窗位、窗宽分别为35 Hu和100 Hu,骨窗窗位280 Hu,窗宽1 500 Hu。CT增扫描使用优维显(300 mgI/mi)100 mL,高压注射器注射。MRI平扫采用T1WI、T2WI、P(D)WI序列均行横、冠及矢状面三个方位扫描, 扫描参数为:T1WI:TR/TE=400 ms/20 ms,T2WITR/TE=23 000 ms/100 ms,激励 2~4 次,矩阵 160×256,FOV 22,层厚7 mm,层间距2 mm。增强扫描层面与平扫一致。

1.3 肿瘤观察指标

①肿瘤形态:分为结节状、新月形、扁平形。②肿瘤的MRI信号强度:与正常灰质相比,将肿瘤分为低、略低、中等、略高及高信号5个等级。③肿瘤的CT密度,与正常灰质相比,将肿瘤分为低、略低、等、略高及高密度5个等级。④强化均匀度和硬膜尾征:肿瘤内部强化是否均匀,有无硬膜尾征。⑤瘤周水肿:将本组病例分为无瘤周水肿组和有瘤周水肿组。⑥瘤-脑组织界面:分为界面清楚组和界面不清楚组。

2 结果

2.1 肿瘤的生长情况

病变均呈颅骨内板下肿块并向颅外生长。发生在大脑凸面4例,其中2例位于额部,1例位于顶枕部,1例位于额颞部均穿透颅骨内外板形成颅外软组织肿块,对应的颅骨和硬脑膜增厚,并伴有颅骨破坏,7例位于蝶骨嵴长入眼眶内,形成软组织肿块,蝶骨大翼和部分眶尖骨质增生,其中1例伴有同侧颞骨破坏。颅内肿瘤所在部位的额叶、颞叶、枕叶、顶叶脑组织均见轻度、中度受压,眼直肌和视神经受压移位,眶上裂变窄,3例伴有视神经管狭窄。

2.2 病理类型

11例脑膜瘤的组织学类型以合体细胞型为最多占36.3%(4/11),以后依次为过渡细胞型、纤维细胞型、血管瘤型脑和乳头型。见表1。从表1中可知颅骨穿通型脑膜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合体细胞型和过渡型。

表1 11例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组织病理学类型

2.3 CT表现

1例位于顶枕部,CT平扫表现为顶枕骨内、外板明显增厚,边缘毛糙,呈放射状骨针状,颅外见新月形软组织肿块(图1);1例位于额颞部,CT平扫表现为额颞交界区颅内外软组织肿块,为等密度,增强后肿块均匀明显强化,邻近额颞骨内外板增厚,颞叶脑组织受压中度水肿;3例位于蝶骨嵴,CT平扫表现为蝶骨大翼增生肥厚,眶上裂变窄,额骨眶板增厚,增厚的骨质边缘毛糙,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伴有同侧颞骨局限缺损,病变同侧眼眶内均见软组织肿块,眼直肌和视神经受压移位,眼球凸出,其中2例伴有颅内椭圆形结节,边缘不光整肿块,脑组织受压,轻度的瘤周水肿,脑室结构受压,中线结构轻度移位,增强扫描表现为颅内外肿块明显同一均匀强化,与脑组织分界清晰。

图1 CT平扫轴位骨窗

2.4 MRI表现

本组9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6例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位于顶枕部的大脑凸面,颅内外见新月形软组织肿块,T1WI呈均匀等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图2),增强检查表现为均一强化,脑组织受压,可见脑膜尾征,颅板增厚呈放射骨针状(图3)。2例位于额部的大脑凸面,颅内外见形状不规则扁平和结节状肿块,其中1例T1WI呈均匀略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1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造影检查,1例表现为结节状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肿瘤内低信号区未强化,脑膜和颅板增厚,额叶脑组织受压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瘤-脑组织界面不清,上直肌受压下陷。6例位于蝶骨嵴,表现为患侧蝶骨大翼正常骨质信号消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均匀强化。MRI可以清楚显示位于增厚蝶骨一侧、两侧或三侧的扁平状或结节状软组织肿块,T1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明显强化,可见颅内肿块与眼眶内沟通,眼直肌和视神经受压,其中4例伴有眼眶扩大(2例同时伴有眶尖和眶上裂狭窄,2例推压颞极,伴有颞叶中度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图2 MR平扫轴位

图3 MR增强矢状位

3 讨论

脑膜瘤穿透颅骨侵入颅外文献报道极少[1-2],现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关于脑膜瘤如何穿透颅骨向颅外生长,至今未见文献报道,为此,笔者加以探讨。本组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均伴有颅骨的增生、破坏,其原因可能是脑膜瘤对颅骨的侵蚀引起肿瘤基底部颅骨血管的增殖、扩展,如此,颅骨侧脑膜瘤血管数目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肿瘤颅骨侧的血供,而血管的增殖、扩展是实性肿瘤生长的必需条件[3-4]。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过程中起着十分的作用[5-6]。脑膜瘤在血供丰富侧的生长可能加快并可能沿着血管周围间隙延伸至颅外。这与CT、MRI所见的颅盖骨放射性骨针和病理所见肿瘤近颅骨侧瘤细胞丰富、远颅骨侧逐渐减少相符。因此,其机制可能为颅骨增生、破坏,引起颅内血管构筑发生变化,血管数目增加,肿瘤位于颅骨侧细胞分裂加快并可能沿着血管周围间隙延伸至颅外,形成颅外肿块。

颅骨穿透型脑膜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增生、破坏伴颅内外软组织肿块。CT可清楚显示骨质的异常,累及眼眶可见眼直肌和视神经受压,眼球凸出,部分伴有眼眶扩大,由于脑膜瘤大多为等密度,CT显示软组织肿块的能力较差,有时不能发现软组织肿块,尤其不易发现颅内肿块,例如位于颅底或颅盖板的脑膜瘤有时因肿瘤较小或瘤周无水肿,加以颅骨所造成的伪影,容易漏诊,此时MRI可以弥补CT的不足。CT增强扫描,虽然可以为诊断提供帮助,但不如MRI,MRI除了可以显示病变的全貌外,还可显示具有诊断脑膜瘤特征的征象,如脑膜尾征等,因此,CT怀疑颅骨穿透型脑膜瘤时须行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检查能更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鉴别诊断:根据肿瘤发生不同部位进行鉴别,发生在大脑凸面的穿透型脑膜瘤应与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成骨肉瘤、中心型软骨肉瘤、脑外单发转移瘤以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鉴别。发生在蝶骨嵴颅骨穿透型应与软骨瘤和视神经胶质瘤鉴别。

总之,CT、MRI对于颅骨穿透型脑膜瘤诊断均有优势和不足,CT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细微颅骨骨质改变和肿瘤内的钙化,然而,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无骨伪影,可同时进行多方向、多层面扫描,能清晰显示软组织,并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对临床早期治疗和正确治疗均有较大价值。

[1]Bonnal J,Thibaut A,Brotchi J,et al.Invading meningioma of the sphenoid ridge[J].J Neurosurg,1980,53(5):587-599.

[2]冯少仁,孙西河,王滨,等.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13-14.

[3]Vries C,Escobedo JA,Ueno H,et al.Th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a receptor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J].Science,1992,255(5047):989-991.

[4]徐冬香,游庆华,王爱华,等.Survivin和Smac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16(8):11-15.

[5]刘策,余新光,周岩.脑膜瘤骨侵袭行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12(5):23-25.

[6]付振杰.乳腺肿瘤 CT灌注成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72-73.

猜你喜欢

蝶骨脑膜瘤颅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Sphenoid wing 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cognitive impairment
视频脑电图监测中蝶骨电极加做过度换气提高检查阳性率的护理配合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