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IT企业价值实现机理研究①

2012-10-17西安邮电大学欧晓华陈志强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零散细分价值链

西安邮电大学 欧晓华 陈志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浪潮、网络基层建设、电子商务推广,以及通信运营业发展的协同推进下,IT企业一直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在实物价值网和信息价值网(虚拟价值网)的交互作用下形成更复杂的价值网,导致价值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角色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使得IT企业将重新审视价值网络,在商业模式上寻求创新,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

关于企业价值的实现的研究与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密不可分。然而,商业模式在目前的理论界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大多数的学者也都比较支持“价值创造论”,认为商业模式的宗旨就是实现企业的价值即价值获得。因此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参照Scott M.Shafe(2005)的研究成果——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其中在价值网络里,有限资源限制了企业的运营活动范围,这就势必要求企业重视其整个产业链中能合理衡量其所处的地位及所能提供的价值,只有产业链整体的拓展壮大及自身对产业链黏合度的不断增强,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收益。IT企业也只有通过参与价值网中的合作,对企业的内外部关系进行系统化思考,化关系资源为创造价值的能力,规避信息产品的高沉没成本,低边际成本以及网络外部性的劣势,再通过相应的机制转换为顾客价值,才能从中获得价值。

本文拟通过IT企业细分、零散型的机制实现和网络化进程分解等角度剖析IT企业,并重构IT企业的价值网络,探寻IT企业的价值实现机理。

1 IT企业由价值零散到价值网络

1.1 IT企业细分

狭义的信息产业主要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主的产业群,广义的信息产业还涉及教育与媒体、中介咨询与科研机构等产业中的相关市场。

目前IT产业分类以技术/产品为基本划分标准,整个IT产业可以被细分为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共三大类子产业群。硬件业包括电子零部件、个人电脑、局部产品和外部设备共四个细分市场。软件业分为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信息服务业分为信息运营服务、专业IT服务两类细分市场。而相关产业中,除了制造业、电信业、广电传媒外,还有信息商品化产业,专指与信息产品和服务相关联的传统服务业,如出版业、咨询业、教育产业等。在这些细分市场上孕育而生的企业之间必然有相识的地方和不同之处,它们的商业模式也不尽相同,它们获得的价值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统一地、科学地和清楚地得到研究的结论,本文研究的对象也是将定位于那些具有影响性、普遍性和通用性的IT企业(即三大类的子产业群,尤其是信息服务业),尤其是当前热门的信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更是本文重点分析研究的对象之一,而如上所述的相关产业不在研究范围。

1.2 零散型结构的IT企业价值的实现

认真审视早期的IT业的各个细分市场,就可以发现,和大多数新型市场一样,有鲜明的零散型的竞争格局分布,促使这种格局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模仿性、消费体分布的散漫化,以及其他阻碍规模经济或经验曲线形成的因素等。如果成长中的IT企业被套上“高收益”的光环,或向该市场投资本身成为一件有力可图的事情,仍然能够吸引风险偏好者超越高风险、低成功率的“进入壁垒”。这是导致IT企业的价值零散分布的主要原因,形成了零散的IT企业各自忙各自的,甚至没有交集地,无暇顾及竞争对手,一条龙地承办所有业务流程。如果存在以下三类竞技因素的作用,那么,零散型结构将更加明显持久地存续下去。一是由于缺乏成型的市场群体,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替代者力量偏弱、关联度低或信息不充分,制约着该市场资源和经济主体分散化格局的改变;而是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高歧异度和技术标准的非同一性阻碍着该细分市场规模经济的形成;三是该细分市场的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变化趋势支撑零散型结构的维持。显然这种零散状态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企业管理水平的上升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膨化,致使细分市场的不断成熟,并且仅靠单一价值链存在的零散型价值慢慢地开始消失。

1.3 IT企业在现有网络下的价值实现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推动下,许多跨国的IT制造企业直接放弃了从前单一的从研发、制造到生产、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而开始将价值链分解成若干部分并进行重构,然后将一些低价值的环节或是本企业不擅长的环节外包出去,以集中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些被拆分的价值环节(我们称之为合作者或互补者)、供应商、竞争者、消费者就形成一张无形的价值网。

1995 年,Jefferey F.Rayport 和John J.Sviokla 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念,即电子商务在信息与通信中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价值网络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价值创造主体发生了范围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虚拟价值链和实物价值链交相作用,形成复杂的价值网络。即出现了当前盛行的线上和线下模式。这导致了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并具有不同价值功能的企业形成一个集合来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创造企业价值[1]已成为一个必然。

图1 价值网中IT企业价值实现的机理

显然任何一个IT企业都无法逃脱这张价值网,否则就会被孤立而无法生存。现有的价值网络与价值链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是在这个网络中,顾客的地位成为了中心,整个价值网络的建构必须围绕顾客需求展开,这是网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是互补者地位的提升,互补者不仅可以降低焦点企业成本还能有效提高顾客价值,从而给整个网络带来增值效应。三是焦点企业除了与供应商、互补者、顾客之间具有竞合矛盾性,与竞争者之间同样具有竞合双重性,联盟与合作可以缓和竞争压力、规避囚徒困境以保证双方的共同获益。四是线上与线下双重渠道的将为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更多的形式和途径。由此,在该价值网络下,IT企业的盈利机理可以大致总结为图1:(1)线上的信息服务的多样化模式和合作者与互补者的产品服务多样化提供增加了顾客的感知价值Vp,为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Pf赢得提升的空间;(2)焦点企业争取同供应商、合作者、互补者、竞争者等角色经行合作来达到企业成本Cf的降低的同时也为Pf的增值增加了机会;(3)在这个价值蛋糕做大之后,同样需要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来实现价值的分配才能达到所谓的共赢局面,这也是价值网络存在的基础和必然条件。

2 总结

本文从IT企业的细分入手,诠释了IT企业从价值零散到价值网络蜕变的过程,最后基于价值网络的重构,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剖析IT企业价值实现的机理。在价值网络重构中发现一些规律,从侧面证明了重构价值网络对IT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重大的利益,这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中有所论述。最终而言IT企业追求的是端与端的价值,即顾客价值与企业价值。而这两个端就是价值网的两端。IT企业通过其他价值网的角色共同创造价值并通过它们来给顾客传递价值,而企业的价值也由顾客那端通过中间者传给企业,并按照各自的议价能力,获得价值,这就是势必造成了企业价值的流失。因而只有通过价值网的重构才能给企业减少了价值的丢失。IT企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系统+终端+内容+服务”商业模式以及软件、硬件、内容及服务的整合能力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因而技术联盟、市场联盟、研发联盟等的单一价值模块联盟的相继出现,再到整个联盟组合的形成,都在追逐的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IT价值网络重构的最终目标是在未来让消费者与企业对话,实现价值共创,让消费者自己创造自己想要的服务和产品,使得消费者与企业成为一体。

[1]华婷,余来文,张鲲.企业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讨[J].企业管理,2012.

[2]余青.IT企业发展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王少海,胡晓娣.基于价值链演变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4)上旬刊.

[4]王琴.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5]凌晓东.企业价值网的形成于模式分析[J].世界科学,2007(8).

[6]盛革.基于价值网络的知识管理模型及IT架构[J].中国科技论坛,2009(9).

[7]刘明宇,芮明杰.价值网络重构、分工演进与产业结构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2(5).

[8]鲁皓,方政.中国IT企业商业模式比较与趋势研究——以海外上市公司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0).

[9]简兆权,陈键宏,杨金花.研发服务价值共创研究——基于价值网络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10]刘雪梅.联盟组合:价值创造与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2(6).

[11]孟庆红,戴晓天,李仕明.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锁定效应及其关系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1(12).

[12]李强,揭筱纹.商业生态系统网络核心企业价值评价研究——基于华为和中兴的对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

[13]董必荣.基于价值网络的企业价值计量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1).

猜你喜欢

零散细分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星星看得见我们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零散小”项目后评价实践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