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互联网3·15三大猜想

2012-10-17庄毅佳

互联网天地 2012年3期
关键词:运营商流量消费

文|庄毅佳

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又到了,2012年中消协确定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在过去的一年里,许多餐饮企业爆出惊人内幕、各种食品卫生安全指标超标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因此本次3·15主题与此问题密切相关。在互联网行业,消费与安全也同样值得关注,传统互联网已经深入千家万户,移动互联网则刚刚兴起,出现了许多新的消费形式,对于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水平、网络消费安全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的消费维权比传统行业来说都更有难度,因此,互联网的消费与安全也将成为今年315的关注热点,下文笔者将就今年3·15互联网投诉热点做出三大猜想,与各位读者分享。

猜想一:团购网站的消费安全

中国网络团购业在一年多时间内从无到有,迅速催生出5000多家团购网站,规模越发庞大。然而近日有报道,因团购券作废、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全国十大团购网站之一的团宝网曝出“跑路门”事件。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团购网站倒闭数量持续增长,到年底达到1960家。

团购网站的模式是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的典型代表和尝试,也给消费者维权的法规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团购网站要求消费者进行预付费,即便曾经在实体店消费过,仅仅是看过网站页面的相关介绍,消费者也难以准确判断团购产品的性价比,而一旦在网上消费订购,日后即便到实体店消费感到不满意,消费者也只是不再团购这家店的商品,很少人会去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团购行业的混乱带来了高利润,就可能导致更多的低信用的企业混入其中,而有些团购网站则是参与到了与同行的广告大战中,造成了资金的紧张以致资金链断裂,不得已宣告倒闭,造成消费者已支付但未消费的订单无法兑现。

笔者认为,团购网站的消费纠纷问题症结来源于提供信用担保的团购网站并不具有真正的信用保障资质,应对此问题有两招,一可以成立团购网站行业管理机构,对所有上线的团购网站进行资质审核并交付一定的赔偿保证金;二是让消费者直接将预付款打至可靠的中介金融机构,待消费后再与团购网站进行结算。

猜想二: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安全

3G时代已经来临,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一轮创业高峰。移动互联网吸引了电信运营商、各手机制造厂商、各手机系统厂商、各移动应用开发团队等的诸多目光。移动互联网目前还缺少很好的盈利模式,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主要还是依靠拉动流量赚钱。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很多消费者在对此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一些消费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流量套餐扣费高的问题

近期微博上流传这样一则笑话:“有人买了诺基亚4100万像素的手机,开心自拍一张照片传微博,一个月流量没了”,笔者发现很多评论者并不明这其中的笑点何在。许多消费者对于传输文件类型与流量的关系并不清楚,殊不知原来在2G时代一个月使用的50M流量在3G时代可以是几分钟内就耗掉的,这就出现了很多消费者在更换了3G手机之后并没有调整合适的流量套餐,从而出现了天价的手机上网费用。

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各电信运营商从客户角度出发,在教会客户使用3G手机的同时为其挑选合适的流量套餐,并告知其浏览网页、欣赏图片、观看视频所消耗的流量情况,并通过短信方式让客户实时掌握自己的流量使用情况,做到明明白白消费,也才是长久的销售之计。

手机的质量安全问题

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的时候迅速转型,摇身一变成为3G智能手机的生产厂商,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雷军领衔的小米手机。小米手机打破了传统的手机主要通过卖场分销、运营商集采的方式,采用了网络直销的方式,省去了中间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了性价比很高的小米手机,一时间小米手机不但赚足了吆喝,销量更是一路攀升。但是在高销量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诸如维修难的售后问题,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非议。小米公司高层十分重视此事,逐步完善售后维修网络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但从中也暴露出网购数码产品如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另外,3G手机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如一味追求高性能的山寨机,以超长待机数十天而令人瞠目,却爆出手机电池在充电时候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惨痛消息,不得不让人为手机的消费安全捏一把汗。

移动应用的安全问题

关于流量扣费的问题上面已经探讨了正常使用3G手机可能导致的费用纠纷,而在非正常使用3G手机时所产生的流量则考验移动应用开发团队的道德底线了。

由于流量分成是移动应用开发的重要利润来源,有些不法开发团队将如何吸引消费者多产生流量当成首要目标,通过在安装程序的时候加载非法后台木马,致使用户即便不打开应用,其仍然能够自行访问网络并产生流量,更有甚者还将窃取手机使用者的通讯录和通话纪录作为他用。因此,移动应用在给消费者带来3G美好体验的同时,最好设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对于那些存在漏洞的移动应用一律封杀并定期公布黑名单。

猜想三:网民信息的泄露

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的各种骚扰,垃圾短信、垃圾邮件尤其疯狂,互联网用户几乎无一人幸免。日前沸沸扬扬的“用户信息泄密”事件,暴露的问题值得深思——不仅一些大型网站的信息安全意识相当欠缺,本该是安全防护盾的网络安全厂商,其员工竟然成了信息泄露的助推器。今年3·15消费与安全的主题,也将与此密切相关,也许有人会反驳互联网的服务很多都是免费,网民首先不是消费者,更谈何维权呢?这确实道出了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互联网维权的尴尬,但是网民是互联网的立足之本,首先网民缴纳了上网费用,是电信运营商的消费者,作为电信运营商应该对于那些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网站停止接入服务,其次,访问流量为网站带来了广告收入等资金收益,运营商理应对网民的信息安全负责。

2012年互联网的消费与安全也到了该集中整治的时候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方兴未艾,3G移动互联网更是扑面而来之时,更需通过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还互联网一个健康、清新的消费环境。

猜你喜欢

运营商流量消费
直播助农冲流量 勿忘质量
张晓明:流量决定胜负!三大流量高地裂变无限可能!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寻找书业新流量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