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情况的调查

2012-10-16清,张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大运会运动队教练员

刘 清,张 凯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福建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情况的调查

刘 清,张 凯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的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福建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现状;指出运动员对竞技训练内容的不适应性、院校比赛经费不足、普及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而提出适时举办比赛、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抓好基础训练、推广健美操运动等对策;促进健美操运动在福建省高校的发展,提高福建省健美操运动的水平.

福建省;大学生;竞技健美操;现状;对策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能够表现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1],随着近几年我国健美操运动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迎来了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健美操比赛.福建省的健美操刚刚起步,各高校亦兴起了健美操运动,从本届竞技健美操各运动队中看出竞技健美操运动在福建省的开展则任重而道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参赛运动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部分期刊上有关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现状的文献资料,查阅《健美操》书籍和《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

1.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调查研究的需要,结合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的各运动队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最后发放问卷,其中发放健美操教练员问卷21份,回收21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90.48%;发放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问卷31份,回收31份,有效问卷31份,有效率10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参加福建省第十四届大运会健美操比赛的部分裁判员包括李育林裁判长(国际级裁判员)和部分教练员的采访,了解目前福建省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数据统计法

对比赛的现场观看、比赛结果以及回收问卷的数据分析,在计算机上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赛队伍情况

由第十四届福建省大运会健美操比赛《代表队统计表》得知,参加本次比赛的高校有46所,共49组代表队,参赛运动员达到918人,为福建省历届健美操比赛人数最多的一次,但参加竞技健美操比赛的代表队只有7支,皆来自7所省内具有体育专业的院校.近年来福建省尚未单独举办竞技健美操大赛,因此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代表了福建省竞技健美操目前最高比赛水平.本次比赛将福建省各参赛高校分为四组(本科院校为甲组、专科院校为乙组、独立学院为丙组、体育院系为丁组),但只允许体育院系才能参加竞技组比赛.据了解,丁组参赛队伍中的龙岩学院和福建外语外贸学院未派队员参加竞技健美操比赛,另有几所高校体育院系却未参加本届大运会健美操比赛,因准备不够充分最终未参赛.

2.2 参赛教练员情况

通过对体育专业组19名健美操教练的问卷调查得知,共有12名教练员参与指导本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项目,占被调查教练员人数的63.16%.竞技组教练员从性别比例上看,男教练员5人,女教练员7人,性别比例相差不大,这是受竞技组比赛项目的影响,男子单人操和三人操的项目主要由男教练员承担教学,女单多数由女教练员承担教学,也有部分女教练员指导三人操项目.据调查,这12名教练员一年以内带队经历的有3人,2至3年带队经历的有5人,3至5年带队经历的有2人,5年以上带队经历的有2人.从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年龄在30岁以下的为7人,占竞技组教练员人数的58.33%;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为11人,占到91.67%的比例.由此体现出大部分教练员带队经历较少,教练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2.3 参赛运动员情况

2.3.1 运动员年龄、操龄结构

本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共有31名运动员参加.从调查中发现年龄跨度上最小的只有14周岁,来自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女运动员,其专项为竞技体操;最大的为24周岁,是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0.74周岁,大部分为大二、大三在校生,各高校选拔运动员基本选择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多数掌握了一定的健美操基础,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以及加强和巩固才能练就一身健美操的基本技能,而大一学生大部分未接触过健美操,应届毕业生虽掌握比较长时间的健美操基础但由于实习和工作的原因,基本上不参加本次比赛.

2.3.2 运动员性别比例

从参加比赛的31名运动员性别来看,男运动员21名,占参赛运动员的67.74%,女运动员10名,占参赛运动员的32.26%.造成性别比例上的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三人操项目男运动比例多于女运动员,7支参赛队男运动员16名,而女运动员在三人操项目上仅5人参加.原因是三人操为规定动作,其托举动作和过渡连接在完成上对于女运动员来说相对困难,若是女运动员参加三人操,在力量上要求比较高.

2.3.3 运动员选材情况

通过调查,参加竞技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主要是通过各高校内层层选拔得出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之后对运动员的健美操基础技能进行测试包括协调性、难度、力量、柔韧、表现力等方面,合格的运动员方能进入下一轮特训.而从调查了解到有17名运动员接受过2年以上的健美操基础训练,有6名运动接受过1~2年的健美操基础训练,还有8名运动员基础训练不足一年.通过访谈部分教练员得知,对运动员的选材因人而异,主要是两点:一是挑选接触健美操比较长时间且基本功比较扎实的高年级学生;一是挑选虽训练时间不长但对健美操操化动作比较富有协调性,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低年级学生.当被问及运动员是否持有健美操运动员等级证书时,所有参赛运动员都回答没有获得,只有3名运动员获得过田径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另外有4名运动员持有体操等级证书,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福建省近几年未开展竞技健美操通级测试,也没有举办大型竞技健美操比赛.

2.3.4 运动员训练情况

调查中发现,在被问及运动员所在学校是否拥有竞技健美操队时,7支竞技组代表都选择了有,当问及运动队为长期还是短期集训队时7支代表队同样都选择是短期集训队,由此可见,运动员的训练是为应付本届比赛而进行的短时间训练.由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代表队的训练时间跨度是在半年内的,只有2支队伍训练跨度达到8个月以上,在校期间的训练强度也不尽相同,各个高校皆表示在学习期间,每周训练次数在2次到3次者居多且每次训练一般不超过2小时.

在距离比赛最后两个月时间段,各个高校代表队的训练计划各不相同,28.57%的代表队每周训练7天即天天训练,42.86%的代表队每周训练5~6天,28.57%的代表队每周训练3~4天.不同的训练强度和训练效果必然导致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发展呈不同水平.

2.3.5 运动员参赛动机

各高校的运动员都是通过选拔后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参加本届比赛的,运动员们为了不同的参赛动机而执着地进行训练直至完成比赛.从调查数据显示,31名竞技组运动员中有17人是为了发挥个人特长,充分展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人数占到54.84%,有5人选择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利用本届比赛的机会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占到16.13%的比例,还有9人选择为获得学校奖学金,顺利拿到学分而争取比赛好名次,这一部分人占总数的29.03%.虽然运动员的个人参赛动机有所不同,但都通过本届大运会比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4 竞赛排名统计分析

从本届大运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三个项目的积分排名显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莆田学院名列前两位,并包揽了三个项目的桂冠.比赛结果数据显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男单、女单和三人项目的完成分在所有运动队当中是最高的,这得益于运动员的体操基础,由于经过系统、全面的训练,在力量、柔韧、动作规格以及节奏控制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而其他六所体育院系的运动员全部是普通体育专业学生,从三人操项目中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全部选派女队员参赛并夺冠就可以看出体操基础优势尽显.莆田学院能够在总排名上位居第二,是由于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突出,包括运动员的感染力和可自编操化部分的编排效果.

表1 各参赛队竞技项目积分排名

2.5 存在的主要问题

2.5.1 院校的比赛经费和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得知各院校在本届比赛上的投入经费均比上一届大运会多,有的院校出资超过10万元,资金主要用途是服装费、教练费、器材费等,而学生的奖金以及补贴只占一小部分.另外有28.57%只参加大运会健美操比赛,其他院校则参与了大运会的多个项目,如田径、游泳、篮球等,此类经费开销大,用于健美操的经费则降低.大运会比赛项目的繁多也使得院校领导对其中单项比赛并不重视.

2.5.2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本届大运会竞技组比赛为规定套路,而运动员的套路学习主要是模仿教练员的动作,教练员模仿视频的能力各不相同,还出现了更改动作超出允许范围的情况,这既是不符合大会规定,也是不尊重原创的表现.不同的教练员训练出的运动员在动作完成质量上、风格上与原创动作有一定的差距.

2.5.3 训练内容的不适应性

竞技健美操的训练主要从难度动作,膝踝关节的弹动性,上、下肢及腰腹肌的力量,上、下肢的控制能力,操化动作以及表现力与路线等方面入手.通过调查31名竞技组运动员所认为最难训练部分的发现:有51.61%的运动员选择难度动作,比例占到第一位,41.93%的运动员选择上、下肢的控制能力,32.26%的运动员选择上、下肢的控制能力,最少人数选择操化动作,只有16.13%的比例.从选择类型和比赛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运动员在难度动作的完成上,在比赛中出现身体姿态僵硬、上下肢缺乏控制力等现象,身体机能以及心肺功能达不到训练的要求.通过对裁判长的访谈得知操化动作的协调性是裁判对运动员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多数运动员的误区是认为最容易掌握的是操化动作.虽然操化动作容易习得,但也最难训练出协调自然的状态.

2.5.4 竞技健美操的普及程度

竞技健美操是在健身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使健美操的发展更具有方向性,进一步提高人的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使之达到强健体魄.通过赛后对竞技组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访谈得知:在高校,练习竞技健美操的学生运动员人数明显少于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的普及程度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其运动强度和技巧性比健身健美操的要求更高,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不容易掌握这些能力.

3 对策

3.1 福建省教育厅、体育局应适时举办福建省大学生竞技健美操比赛,以一年一次为宜.通过竞技健美操比赛来促进各高校健美操的开展,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技能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使竞技健美操在福建省逐步普及.

3.2 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竞技健美操的场所、做好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选派优秀健美操教练参加中国健美操协会组织的教练员交流中心等培训会,汲取前沿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本校的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在经费投入方面应有所保障,开设健美操课程,尤其是竞技健美操部分的学习;合理安排好学生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通过支持健美操事业,将健美操打造成本校的品牌.

3.3 健美操教练员应抓好基础训练工作,培养学生运动员在身体姿态和精神面貌方面的意识;在技能技术方面正确指导学生运动员,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运动员以合适的运动处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保障高校的运动员后备人才.

3.4 各高校健美操学生运动员首先要加强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理解,只有了解这项运动才能够融入其中,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其次,运动员应在技术规格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完成质量和艺术表现方面取得突破,提高在难度动作方面的完成;再者,运动员应带动身边的学生参与健美操运动,积极参加健美操训练和比赛,这样才能更广泛地推动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1〕FIG国际体操联合会.2009~2012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健美操协会,2009.

〔2〕李遵华.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7-119.

〔3〕黄咏梅.影响福建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4(6):116-119.

〔4〕陈世高.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85-87.

〔5〕陈西玲.2005年陕西省大学生健美操比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49-51.

〔6〕杜力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3):120-123.

〔7〕肖光来.健美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G831.3

A

1673-260X(2012)06-0090-03

猜你喜欢

大运会运动队教练员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大学生体育群英谱
深圳大运会火炬
深圳大运会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