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的来源及运行研究

2012-10-16傅丽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良性高校学生社团

傅丽琴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对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的来源及运行研究

傅丽琴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中国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数量大大增加,但品牌社团、高质量社团、参与程度高的社团并不多,这主要原因是动力的调节不足而引起的.高校学生社团动力的主要来源是:(1)来自学生本身的内动力;(2)来自国家、学校及社会的外驱力;(3)社团活动项目的吸引力.适度的动力是社团运行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要注意抓好社团动力源的开发、动力转化、动力培育、动力分配、动力监控与反馈的各个环节,以达到良性运行的目的.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良性运行

1 前言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中国的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一所高校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有些学校干脆称之为“百团大战”,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种类不同的学生社团同时又存在着或这或那的问题,如指导思想模糊,管理理念陈旧;管理制度脱离实际,落实困难;管理控制手段僵化,缺少针对性;指导老师有形无实,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学生参与程度并不高等等[1],以上问题可以反映出高校学生社团没有形成一个良性运行的动力机制,本研究试着从社会学角度探讨高校学生社团良性运行的动力机制,为各高校学生社团的组建、引导及管理提供参考.

2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来源

高校学生社团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也遵循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讲究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讲究的是系统内部各种障碍、失调等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范围之内,因此社团的良性运行是社团发展的理想模式.高校学生社团若要良性运行,必须要拥有一个较为适度的动力,它才能保持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而社团运行的动力机制处决于学生本身的需要,需要又来源于三种力量.

2.1 内动力

内动力是指学生为了更好地获得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而积极主动参与的一种动力,这是学生为满足自身多层次的需要而内在的产生的一种推动力,它是一种原动力,若没有内动力,能持久参与社团活动是不可能的事情.内动力源于学生自身很多需要,如就业需要、兴趣爱好需要、归属需要、娱乐健身需要等,当只有这些需要内化为自己的动力的时候,才会持久地参与社团活动,当今不乏有退出社团的学生,其中就有很多的同学内驱力不足,需要的诉求不明显,因此要想动力机制能良性运行,必须招收有共同利益的群体进入社团.

2.2 外驱力

外驱力是从外部施加给学生的一种强制力,这种强制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比如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育人理念、校园文化、培养目标、领导的权力、治学风格;社会的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等都会形成这种压力,从而推动学生去参加社团活动,完成育人目标.这种外动力也不可忽视,不管国家、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将来发展有帮助的社团进行鼓励、扶助、规范、引导与管理.

2.3 吸引力

项目的吸引力是指社团活动项目的本身诱引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从而对项目产生兴趣,并自动、自愿、自发地去参加,直至需要得到满足.如有学生对书法感兴趣,刚好该高校书法协会名气大、活动多、影响也大,这些学生肯定会自动自发地去参加,因此,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项目会无形吸引学生去参加.就像吸引定律说的那样“同频共振,同质相吸(That which is like unto itself is drawn)”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共振会产生同质性,同质性会产生吸引力,吸引力会把这两个共振体牵扯到一起.所以,假如共振性没有改变,则在吸引定律之下,一样东西将会不断地持续扩大、成长.这种成长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于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的,所以其威力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没有任何外力能够阻挡它.因此我们不能忽视项目吸引力,并要在社团项目上做文章,组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社团项目.

3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的良性运行过程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的运行的过程是围绕提供适度动力展开的,在这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必须采用相应的手段来保证动力机制给社团提供的动力是适度的,从而避免动力不足或动力过度对社团运作产生的障碍.社团运行动力机制由五个环节组成,即社团动力源的开发、动力转化、动力培育、动力分配、动力监控与反馈,其运作过程见下图[2].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的运作过程

3.1 动力源的开发

动力源的开发也就是学生内在需求的开发,学生的需要越是强烈,则个人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学生需要越是广泛,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适度动力原则要求人们的需要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一定范围之内,并具有正确方向,这就是说,需要是合理的,合理需要有如下几个要求:(1)合理需要是与学校各种条件相适应的需要,也就是说高校学生的需要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在校人数)、场地器材情况、经费来源多寡、指导老师的配备等的实际情况相符,不能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与组建,否则会有形无实,停滞不前;(2)合理需要是学校需要、社团需要、个人需要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有机统一,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社团又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展现才华、提高素质的重要园地,它对提高高校学生理论水平、科研能力、交际能力及创造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社团组建的初衷是与学校教育目的是相统一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很好手段,那么,作为社团活动的主体与客现的学生就要在学校、社团组织相统一的条件下满足各自的需要;(3)合理需要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来满足需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高校社团发展规律,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繁荣校园文化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适度动力原则要求,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需要应积极开发,以扩大社团的动力源,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则应加以某种限制或改造.

3.2 动力转化

合理需要严格说来还只能是动力的潜在形态.动力转化环节就是要将这种潜在形态的动力转化为现实动力,转化为一种实现需要满足物的群体行动,由需要到学生付出行动之间,有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这是过程是:内驱力——外驱力——(社团项目)吸引力——参与社团的行动.内动力是一种原发力,其大小取决于个体某种需要的程度,需要越迫切,则内动力越强大.但是内动力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学生会搜索到不同的满足需要的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内动力具有很大的弹性,个体的需要变化了,其搜索的目标会发生变化,相应的行为也就发生变化了,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其它力的存在,社团参与主体有可能为所欲为;另外,学生的需要是动态的,内动力因而具有权变性.外驱力是一种压力,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这是一种外援力,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把个体的行为引导向特定的方向,使个体有所为有所不为,外驱力具有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刚性.项目吸引力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诱激物,它也给学生是否参与该社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并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在设置合理的特色的项目诱激下,个体一定会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学生是否参与社团是在这三种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外在的外驱力和吸引力是通过个体的内在需要发挥作用的.外动力和吸引力会把潜在的内动力引导到某一个方向上来,推动学生产生某种行为,也阻止学生的某些不合理的行为.学生会综合三种因素,权衡利弊得失,最终选择自己的行为.

3.3 动力培育

某一动力由潜在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后,可以推动学生去参加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而要在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时期仍然拥有相适应的适度动力,动力主体就必须有动力的积累、贮存、增长与发展.这时培育动力贮存体就成为动力机制运作的必要环节,动力的培育机制包括社团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与分工、内部文化、理念、宗旨、权利义务、功能、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方法、经费来源、激励办法等等的了解和认识,当学生对社团有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加入社团或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他们归属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3.4 动力分配

动力分配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指给其余机制也供给动力,如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等;其二,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主要是为社团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而存在的,因此,它不仅要产生、培育出适度的动力,而且还要将这种适度动力恰当地分配给社团运行的每个部门,从而保证运行动力发挥功能作用.

3.5 动力反馈

反馈环节是指整个动力机制输出的结果对动力机制运作产生影响的过程.经过动力源的开发,动力转化、培育、分配等环节的动力机制是否给社团运行提供了适度动力?其中每个环节的状态如何?整个动力机制是否良性运转?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反馈才使得动力主体获取有关信息,从而使动力主体对自身的动力过程做相应的调整.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社团动力机制决定于学生自身对社团活动项目的需求,这种需求由兴趣而始,诉求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团队精神的加强、管理经验的丰富,终于归属、自我发展的实现及各种需要的满足;同时学校的引导、规范、强化、培育,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外在动力也不可忽视,管理者应加强扶植、引导、培育;最后项目本身的吸引也是学生动力之源,有形、无形中驱使学生参与其中,组建社团时,一定要考虑项目的吸引力,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社团更快更好发展.总之,只有在适度的动力条件下才能使高校学生社团良性运行,才能达到社团育人的目的.

〔1〕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1.

G640

A

1673-260X(2012)06-0187-03

猜你喜欢

良性高校学生社团
缤纷社团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