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的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和教育指导能力
2012-10-15王江慧
王江慧
(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社科系,云南 德宏678400)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幼儿教育的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状况和条件的总和。教育通过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可以激发、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幼师必须具备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应符合环境创设的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允许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将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与园所的“小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等。
创设教育环境与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同步的,即由幼师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通过幼儿学习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开发潜在的教学资料,充分利用潜在的教师资源,可以最大化的体现出教育环境的价值。
1.1 制定规范的教学环境
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促进幼儿养成自律的品质。培养让幼儿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最有效率的办法即制定教学规范,并与他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沟通。
适当的教学规范能让一天当中的各项教育活动有组织的实施,并且可以让整个教学气氛变得欢快、有序、活跃。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通常他们会亲自动手进行感官体验,若在没有监护人进行指导帮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幼师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行为规范,比如:不在较小空间内奔跑、不攀爬桌椅、不要随意触摸插座、不能随手乱丢积木。与此同时,为了有序的实施课堂教学,也应该制定某些课堂秩序,比如:上课时不喊叫,不能相互间吵闹、打架等。
诚然,幼儿的童年应该是充满乐趣富有幻想的,作为幼师,我们不应该制定太多“规矩”强迫小孩子照做,否则他们整天淹没在“这也不行”、“不能做那”的教训中。规则的制定,不是建立在压制幼儿活泼的天性,限制他们发展学习的空间,假如我们针对幼儿行为特点,要求他们“上课时要坐姿端正,背部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面”等条条框框,这是幼儿难以接受并能愉快地执行的,要知道即使是大人也不能长时间保持端正的坐姿。值得注意的是,小朋友在课堂中更喜欢通过感官体验来进行学习,因此,,幼师应该尽量将制定规范的“量”降到最少,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制定规范的教学环境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幼师多多思考,即这些行为规范会造成幼儿一些压抑、不情愿的感觉,最终的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解决的办法是,不妨让小朋友来参与制定行为规范,比如:大家一起商量在活动区怎么做、更换活动项目时应该怎么做等等。最后经过商量、讲解、筛选,这时的规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规范了,接着幼师应该引导幼儿想想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如果这样进行的话,小朋友们会比较乐意接受。因为这些规范不仅仅是小朋友们自己提出制定的,更是可以遵守的,例如:玩耍后应该将玩具整理一下,放到先前的地方,这样会方便今后的玩耍,若持之以恒小朋友们渐渐会有意识的收敛某些行为,慢慢的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1.2 注重玩具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作用
(1)让玩具促使幼儿“动”起来
在玩具的选择与使用上多下功夫,让玩具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幼儿有强烈的愿望去触摸玩具,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发展,这就要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加强视觉刺激,以吸引幼儿的视线。此外,要以多种感官、多种途径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发声的玩具、触摸的玩具都是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明白,让玩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的目的是促使幼儿“动”起来。
(2)不断加强玩具的可操作性
玩具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幼儿能否一看就明白或不需太费周折就能在他的兴趣丧失之前琢磨出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玩具要多选可拼接的,少选一体的;多选简单有趣的,少选复杂难懂的。不管你设置的玩具是需要幼儿剪贴,还是需要幼儿画描,还是需要幼儿拼插,总之是让幼儿动手动脑,且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和趣味,那么在这一点上你就算成功了。
1.3 实例及分析
实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春天的花园》的故事,故事里小狐狸拥有的漂亮花园令孩子们非常向往,自己也想来造一度。于是老师在室外为孩子们准备了泥土、铲子、塑料盘、冰棒棍、草籽等各种玩具,孩子们围绕“春天的花园”这个题目,充分地展开想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去完成。他们用塑料盘装上泥土,报上种子,用冰棒棍儿搭建篱笆,用彩色纸做成花装点自己的花园……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自身生活经验的运用,又在与同件、老师的相互交流中生成新的经验,他们成了发明家和创造者,体验着快乐。
分析: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的黄葵老师及时捕捉孩子们的愿望,为他们自发开展“春天的花园”主题建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玩具,却把环境创设的自主权完全留给了孩子。这样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既符合孩子的兴趣,又满足了他们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幼儿正是在与环境积极主动地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自我建构、自我发展的。
2.教育指导能力
幼儿教育活动指的是所有能够影响幼儿的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家庭、社区和幼儿教育机构里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其教育活动是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幼师的引导。作为一名幼儿幼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指导中,幼师既要注意目的性、计划性,也要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2.1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性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宏观层次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它是一种教育教学过程的指导。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和教育环境的创设。微观层次特指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侧重对学习过程的直接指导。根据知道主题的不同分为内部指导和外部指导两个层次。前者指幼儿对自我的指导,后者指幼儿园幼师的指导。
(1)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模式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做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如何决定去做以及什么时候去做的知识。与之对应的呈现模式:行动模式和探究模式。呈现模式是指设计呈现信息知识的教育活动指导,分认知、联系和整合与自动化三个阶段。行动模式是指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探究模式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2)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
系统的幼师指导是一种步步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整个发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幼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知道是在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幼师给与的指导与自我指导是一种尝试错误的学习方式。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发现学习为主,也不能忽略幼儿的接受学习。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进行一定的接受学习是完全有能力的。
表1:幼儿发现学习的分类
2.2 实例及分析
实例1:小班幼儿天天坐在桌子边搭积木。他先把一块长条积木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在长条积木的两头各竖起一块同样大小的柱状积木,再打算把另一块长条积木来到这两块柱状积木上。这是一个类似于“窗户”的简单的搭建,但是由于第二块长条积木和第一块等长,显然她的这一尝试无法获得成功。成人一眼就能发现的问题,幼儿却不能洞悉,新来的小杨老师在一边观察了一会儿,没有马上走过去帮忙。当她确信天天无法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就走过去坐在天天身旁,自己也拿过一些积木搭起来,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我也搭个窗户。我把这个(长条积木)放下面,这两块(柱状积木)放两头,这个(另一等长的长条积木)架在上面可以么?”小杨老师故看眉头做出一副思考状,拿总积木比了比:“哦,不行,它和下面的那块一样长,架不住,我得换一块比这块长一些的……”说着自己拿了另一块长些的积木放上去:“哈,成功了!”小杨老师高兴地给自己鼓掌。天天一声不吭地在一边看着,自己也照杨老师的样子换了一块长些的积木架了上去。“哇,你的窗户搭得也很棒!”杨老师笑眯眯地夸奖说。天天羞涩而兴奋地笑了。
分析:小杨老师在发现天天搭积木中存在的问题后没有马上走过去帮忙,是想给他留下一个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确信天天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解决问题后,小杨老师使用了一个“平行游戏者”的指导策略,既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使其体验到了成功感。
实例2:作为对一个月实习的总结,园长要求小中大班各推选一名同学上一节公开课。小徐是大班的代表,她组织的是一节数学教育活动。活动先以集体形式进行,小徐运用精心设计的教具引导孩子们共同探手数的组成规律,一切都很顺利,被提问到孩子回答得都挺准确。接下来是分小组活动,孩子们利用小徐准备的各种操作玩具和记录单进行数的分合练习。达下,问题显示出来了,有的孩子似懂非懂,答案不停地涂改;有的木然发呆,似乎一窍不通;还有的照着旁边孩子依葫芦画瓢,自己不肯动脑筋。小徐尽管也在几个小组间走来走去,却并没有仔细查看,对旁边同学提出的应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建议也不以为然。预定时间到了小徐把孩子们集合起来,简单地总结了两句就结束了活动。
分析:小徐以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就是根据事先精心准备的教案把课按计划讲下来即可,却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各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后者需要把握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对各个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加以引导。尽管对新手老师来说达到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但这样的教育活动指导能力却是幼儿幼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始终应该奋斗、追求的目标,它更有效地促进了每个幼儿的发展。
3.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通过环境对幼儿产生影响,可以激发、帮助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幼师需要注重对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指导能力同等重要。作为一名幼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的发展。在教育活动指导中,幼师既要注意目的性、计划性,也要重视发展幼儿的主体性。需要掌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的发展。
[1]罗蓓,崔玉平.幼儿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15-18.
[2]刘琳.我国幼儿教育管理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5):194-196.
[3]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