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新思考
2012-10-15赵宝山
赵宝山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一、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简单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使得两国都能获利。众所周知,比较优势理论也是有着严格的假设条件的,本文的分析也是在这些假设条件的框架之内进行的。大卫·李嘉图为了说明比较优势理论,在其著作中简单举了一个例子进行解释。后人虽然对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了各种模型进行解释,但目前最流行而简单的方法仍然是这种简单举例的方法,如表1所示的葡萄牙和英国的例子:葡萄牙生产1单位布需要劳动时间90天,生产1单位酒需要劳动时间80天;英国所需的劳动时间分别为100天和120天。由于在生产单位布时葡萄牙耗费的劳动时间占英国耗费的劳动时间的比率是90天/100天=0.9;在生产单位酒时,葡萄牙耗费的劳动时间占英国耗费的劳动时间的比率是80天/120天=0.67。按照大卫李嘉图的观点,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两国通过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英国专业化生产布,葡萄牙专业化生产酒,两国总共生产出的布和酒的数量,要比两国没有进行专业化生产时要多。然后两国分别用自己专业化生产出的商品交换对方的商品,就能使两国人民都能消费到两种产品,而且消费量比分工生产前更多了。表1为两国不存在分工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只消费1单位酒和1单位布,在专业化分工之后(见表2),两种产品的两国总产量都大于2单位,贸易之后两国消费的两种产品都大于1单位,也就是两国都比分工之前消费更多的两种产品。因此可以看出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都获利。
表1:分工前两国的劳动时间和两种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
表2:分工和贸易后两国的产量和消费量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简单解释没有考虑的情况
上面的例子虽然成功的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但是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如果简单改动一下表1中两国生产两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就不再容易得出专业化分工后进行贸易对两国都有利的结论。比如把表1中葡萄牙生产每单位布的时间改为80天,生产每单位酒的劳动时间改为90天,得出表3所示的情况。
表3:分工前两国的劳动时间和两种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
表3中情况的特点是两国生产单位酒比生产单位布的劳动时间都要长,而表1中的情况是葡萄牙生产单位酒的时间比生产单位布的时间短,而英国生产单位酒的时间比生产单位布的时间长。表3中的情况应该是最常见的,因为一种产品耗费劳动比另一种产品耗费劳动多,往往是由产品的制造复杂程度决定的,比如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总是比生产一根针耗费的劳动时间长,很可能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这样。那么在表3这种更常见的情况下,各国专业化分工生产再进行贸易还能不能获得更多利益呢?按照李嘉图的观点,葡萄牙生产单位布耗费的劳动占英国生产单位布耗费劳动的比例是80/100=0.8,大于葡萄牙生产单位酒耗费的劳动占英国的比例90/120=0.75,所以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英国在布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表4是葡萄牙专业化生产酒和英国专业化生产布的产量和贸易后的消费量。
表4:分工和贸易后两国的产量和消费量
从表4中可以看到,英国专业化生产出了2.2单位的布,葡萄牙专业化生产出的酒是1.889单位,整个世界的酒产量小于2单位,无论两国怎么进行产品交换,两国贸易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国家酒的消费量小于1单位。比如英国用1.01单位的布交换葡萄牙0.88单位的酒,贸易后虽然葡萄牙消费的布和酒的数量都比专业化分工前更多了,但英国消费的酒的数量为0.88单位,小于分工前所能消费酒的数量1单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不能说专业化分工再进行贸易对两国都有利呢?
三、本文提出情况的分析和解决
假设葡萄牙用于生产酒的劳动时间是x天,英国用于生产酒的劳动时间是y天,则葡萄牙剩余(170-x)天的时间用于生产布,英国剩余(220-y)天的时间生产布。可以得出:
两国酒的总产量=x/90+y/120单位,
两国布的总产量=(170-x)/80+(220-y)/100 单位,
其中 0≤x≤170,0≤y≤220。 组合(x,y),表示葡萄牙和英国用于生产酒的时间分别是x天和y天,因而代表两国的一种资源配置组合。这样对于每一个资源配置组合(x,y),都对应一个酒和布的产量组合 {x/90+y/120,(170-x)/80+(220-y)/100}。将酒和布的所有产量组合描绘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酒的产量,纵轴表示布的产量,得出两国充分利用本国劳动的生产可能性区域。由于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用EXCEL绘出资源充分利用时的世界生产可能区域,如图1:
图1:两国资源充分利用时世界的生产可能性区
通过观察上图,可以看出存在使得两国布和酒的世界总产量都大于2单位的生产可能点,在这样的点上两国通过贸易有可能在两种商品的消费上都大于1单位,从而都获得利益。我们可以通过解方程组的方式求解出使得两种产品的世界总产量都大于2单位的资源分配组合(x,y)。
由于两国酒的世界总产量=x/90+y/120单位,
两国布的世界总产量=(170-x)/80+(220-y)/100 单位。
其中 0≤x≤170,0≤y≤220。
现在令 x/90+y/120>2,(170-x)/80+(220-y)/100>2,
则同时满足条件(1)和(2)的所有资源配置组合(x,y)都能使得两种产品的世界总产量均大于2单位。我们可以从这些资源配置组合中随便找一个组合,比如资源配置组合(105,101),来验证一下两国通过分工和贸易是否能够获得更多利益。由于资源配置组合(105,101)表示葡萄牙和英国分别将105单位和101单位的劳动用于生产酒,则两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产量如表5所示:
表5:资源配置组合(105,101)下的两种产品产量和贸易后消费量
假设葡萄牙用0.16单位的酒交换英国0.188单位的布,也就是说酒和布的交换比例是1:1.175,则两国贸易之后可以消费到的产品如表5所示。最终两国在两种产品的消费上都超过了1单位。相比表3所示两国不进行分工和贸易的情况,两国在两种产品上的消费量都增加了,这说明通过分工和贸易能够使两国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我们选取同时满足条件(1)和(2)的其他资源配置组合(x,y),由于这些组合都能使两种产品的世界总产量都大于2单位,总能找到一个商品交换比例,使得贸易后两国每种产品的消费量都大于1单位,因而同样可以得出通过分工和贸易能够使两国都获利的结论。
四、政策含义
我们会发现同时满足条件(1)和(2)的资源配置组合(x,y)虽然要求两国进行分工,但并不要求两国进行完全专业化分工,比如英国要进行非完全专业化分工。我们观察条件(2),可以看出x至少要大于90天,而90天是葡萄牙在没有分工时国内用于生产酒的劳动数量;我们知道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存在比较优势,所以条件(2)是要求葡萄牙比分工之前分配更多的劳动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酒。通过条件(1)和(2)可以得出,y的最小值要大于13.3333(当x=170时,y的取值会尽可能小,这时 13.3333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告诉我们各国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可以使得各国都获利,但这里的专业化生产不一定是完全专业化生产,很有可能是非完全专业化(上文中说过表3中所示的情况是最常见的)。所以一个国家不能因为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就盲目的完全专业化生产这种产品。同样,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也不意味着就要完全放弃这种产品的生产,否则有可能使得这种产品的产量太少,影响该国甚至世界对该种产品的消费量(如表4的情况)。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5,(9). [2]闫亚南.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2,(1). [3]刘培青.比较优势理论的科学性[J].改革与开放,2009,(3). [4]郑光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 [5]平耿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6]朱学辉.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消极影响[J].理论观察,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