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师应慎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2012-10-15杨金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泻下苦寒收敛性

杨金华

临床医师应慎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杨金华

目的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研究大黄的主要成分并列举应用实例来阐述观点。结论大黄及其复方制剂长期滥用有严重的副作用。结果临床医师应慎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

大黄;复方制剂;副作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为临床常用药之一,近几年来有滥用迹象,引起一些不为人们所重视的副作用。

大黄为苦寒峻泻药,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燥结、积滞、便秘、湿热、下痢、吐血、炄血、口疮牙痛等,也可用于血瘀阻滞的多种证候、湿热黄疸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大黄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健美等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中医医生能正确运用大黄治疗疾病,西医也可以根据病情使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如用大黄制剂导赤片、清肺抑火片、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治疗胃肠积热、口疮牙疼、便秘等,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用大黄与中药配伍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均可收到较理想的治疗结果。

450000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在使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中心,认真运用辨证论治方法,正确体现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的治疗原则,合理应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由于医者辨证的偏差,药物配伍、用量不当;加之患者体质因人而异,在患者服用大黄及其复方制剂后也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在门诊诊治患者中,有因长期服用大黄配制的各种中成药,如三黄片、导赤片、清肺抑火片、牛黄解毒片或服单味大黄的患者,如停服或少服药后,则引起便秘,有的因超量服用大黄(一次配伍使用20 g左右)后引起剧烈腹泻,直至大便失禁,但泻后腹胀更甚,秘结加重,使患者痛苦不堪,进而影响患者康复和治疗的继续进行。

大黄生用具有攻积导滞的作用,而炒碳后则有止血止泻的功用。大黄苦寒为峻泻之品,易耗气伤阴,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影响运化输布功能,食滞肠道,津液不足而导致大便燥结,加重肠道内阻使使食物残渣运行排泄减慢,燥结成块,难以排出,痛苦不堪。

现代医药学对大黄作用药理研究后发现,大黄药物成分主要为泻下性成分和收敛性成分两大类。泻下成分为蒽醌化合物类如番泻苷、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等;收敛性成分是鞣质类物质如没食子酸、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等。大黄药物分解为“递次式”进行,泻下成分含量多,挥发性强分解快,故服用后先出现泻下作用,而收敛性成分分解缓慢,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服用后2~3 d则会出现秘结现象。大黄的毒性较低但配伍不当、大量或长期服用就会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大黄苦寒,服后分解物可刺激大肠,导致排便,大量服用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甚则呈急性胃肠炎症状;长期服用可引起黄疸,并可导致肝硬化和电解质紊乱。长期服用一段时间后如停服可发生继发性便秘,形成慢性结肠炎。

由此可知,临床使用大黄应认真辨证,严格把握适应证、配伍禁忌、用药尺度,避免误下。中医临床运用中药下法根据病情不同,用药各异,有寒下、润下和攻补兼施。毒火宜急下,风火宜疏下,燥火宜润下,食积宜消下,瘀血宜通下,水火互结宜导下。老人幼儿、妇女及病体虚者应慎用、减量。只有注重整体观念,认真辨证论治,严格掌握用药尺度,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泻下苦寒收敛性
苦寒也有芬芳
瀑 布
Lp-混合阵列的Lr收敛性
观菊赏鹦有怀
太阳
咏棕树
END随机变量序列Sung型加权和的矩完全收敛性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行为ND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