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2012-10-15陈玉霞田毅李晓敏
陈玉霞 田毅 李晓敏
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陈玉霞 田毅 李晓敏
目的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在手烧伤后整形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手烧伤整形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心理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心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烧伤整形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手功能和外形恢复较好,心理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手烧伤整形;护理干预;术后
手为人的重要劳动器官,且为暴露部位,故烧伤发生率高。占总发生率的50%左右。双手的面积虽仅占体表面积的5%,但结构精细,功能复杂,深Ⅱ°以上烧伤后常遗留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丧失劳动力,故手部深Ⅱ°以上烧伤应视为严重烧伤。烧伤可波及全手,但一般以手背较多、较重。这是与手背常暴露,烧伤时手多持物或呈握拳状,以及手背皮肤较薄,皮下脂肪少有关。但如果手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所致的接触烧伤,则以掌部较多见,尤以儿童多见。其范围一般较局限,但损害较深较重。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以来我院进行手烧伤整形手术的患者36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以来我院进行手烧伤整形的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共计患手36只。致伤原因为开水及热液烫伤26例,火焰、化学药品等烧伤10例,均为深Ⅱ°及以上创面。年龄30~55岁,平均 (35.8±1.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心理功能进行对比分析。
2 护理
2.1 按一般术后常规护理,双上肢制动,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包扎敷料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2.2 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有利于伤口愈合。
2.3 多与患者交心、谈心,促其心理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2.4 有供皮区者,做好供皮区的护理。
2.5 一般术后7~14 d检查修复组织成活情况,对生长良好者酌情拆线,然后继续包扎两周以上。
2.6 恢复期功能锻炼 ①教患者自行翻身,先仰卧挺胸抬臀,向床边移动身体。由仰卧位到俯卧位返复练习。②手部创面愈合,可嘱患者自行洗嗽,吃饭时先用刀叉用餐,逐渐使用筷子。右手致残,训练左手功能。如仍不能撑握用餐具,可用绷带或金属装置将餐具固定在手上进行练习。③行走功能训练,长期卧床患者,下床前先训练两下肢垂至床边,2~3次/d,15~30 min/次[1]。2 ~3 d后属患者原地站立,在病室内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自行200~300 m时,可到室外活动。
2.7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做好住院指导。
3 结果
对手烧伤整形患者术后的护理对比分析,治疗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心理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手是劳动的器官,也是暴露的部位,容易被烧伤,因此,如何注意保持烧伤后手的功能恢复是很重要的,手部为上肢的末梢暴露部位,烧伤发生率高,感染机会也相对增加,尤其易受体位影响造成严重水肿,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严重的手烧伤可致手的功能完全丧失而失去工作和生活处理能力。护理要点:①保持功能位置:腕关节在单纯手背烧伤时宜掌屈固定,手掌烧伤背屈固定,全手烧伤保持中间位,手背烧伤时,掌指关节屈曲80°~90°,指间关节伸直或屈曲1°~10°,拇指宜保持外展对指体位。②减轻水肿,早期活动:抬高患肢,减轻水肿,手要高过肘,肘要高过肩;创面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导致淋巴和静脉回流受阻加重水肿;应向患者讲清活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鼓励早期功能锻炼,如用汤匙吃饭,手拿报纸阅读等。③预防感染,尽快消炎,创面早期清创要彻底,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外用抗感染药物,保持创面干燥,及时植皮,消灭创面。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尽快清除坏死组织,及时植皮,消灭创面,对深度烧伤最好采用暴露疗法,使焦痂迅速干燥,或局部用药,以减低细菌浓度,防止侵袭性感染。焦痂或痂皮已自溶或痂下积脓,应及时将焦痂或痂皮清除,充分引流。总之,手烧伤整形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手功能和外形恢复较好,心理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 廖镇江,方培耀,史济湘.烧伤治疗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吉林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