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012-10-14曾国军蔡建东

旅游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

曾国军 蔡建东

[摘要]文章采用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法估算2000~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产业增加值,并测量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幅度,旨在分析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结论有三:第一,我国旅游产业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速成长,波动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第二,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以旅游产业作为先导产业的省份中,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第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对GDP贡献率主要集中在3%~8%,而拉动系数则保持在0.5至1.5个百分点之间。

[关键词]旅游产业;增加值;国民经济;贡献率;拉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5—0023—09

1

引言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能力效应明显等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08BJY037)、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5581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63023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oe Fund(to PENG Qing)(No.08 BJY037);Doctoral Fund of Ministry ofEducationofChina(toZENGGuo-jun)(No.200805581046);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to ZENG Guo-jun)(No.09YJC630233);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China(to ZENG Guo-jun)(No.09YJC630233);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to ZENG Guo-jun).]

[收稿日期]2010—08—22;[修订日期]2011—05—18

[作者简介]曾国军(1977—),男,湖南華容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战略管理,E-mail:zenggj@mail.sysu.edu.cn;蔡建东(1988—),男,福建泉州人,本科,E-mail:cjd824@126.com。

一直存在争议,旅游的产业地位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重要問题。

以往的研究和现有的各类年鉴往往将“旅游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虽然可以促使人们关注旅游产业的发展,却不甚科学。因为旅游总收入包含了对中间投入的重复计算,只有一部分是产业增加值,所以它和国内生产总值分属不同的统计口径。为此,想要科学地评价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必要梳理评价方法和研究路径,重新测算旅游产业增加值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鉴于此,本文借鉴并改善前人的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法,首次对我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旅游产业2000~2008年的产业增加值进行测算,并在所测算的结果上对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贡献問题进行了探讨。

2

文献综述

2.1旅游产业与旅游产业增加值

旅游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常住地,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连续但不超过一年的活动。一般认为,旅游产业是提供服务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并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行业。由于旅游产业不是生产相对同质的产品,且在财务数量上难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进行衡量,故其产出并不轻易地被认识,这也导致了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旅游产业。

一般而言,总产值和增加值是衡量一个产业产值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总产值包含了中间投入、工资和利税等其他要素,不能真实地反映各产业的贡献,旅游统计中常见的旅游收入应该属于总产值的概念范畴,总产值扣除中间消耗后的价值就是增加值。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虽然有“旅游业”这一分类,但这一“旅游业”仅仅代表了旅行社等少数行业,而旅游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并没有完全在该项目中反映。本文认为,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指涉及所有相关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即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现存文献对于旅游产业增加值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史密斯(Smith)认为,旅游业的综合概念是需要将住宿、交通运输以及其他部门结合起来。为了行文简洁、避免误解,综合过去学者对这一問题的讨论,本文认为,旅游产业可以分为狭义旅游产业和广义旅游产业。其中,狭义旅游产业包括旅行社、旅游娱乐业等行业;广义旅游产业则包括交通运输、游览、住宿、餐饮、商业和娱乐等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相关行业,若本文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旅游产业均指广义旅游产业。基于这些判断,本文对相关的概念界定如下:旅游业增加值代表狭义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增加值则代表广义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即与旅游直接相关的部门中属于旅游产出部分的总和;若考虑由于旅游间接引起其他部门的产出,即旅游对国民经济的完全影响的增加值称为旅游经济增加值。

2.2旅游产业产出的测量

旅游产业的经济测度問题一直是旅游统计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問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者的重视,一些学者和国家组织开始寻求分析旅游产业地位的统计工具。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统计学家率先提出了“卫星账户”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加拿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拉皮埃(Lapierrc)和海耶斯(Hayes)提出了第一个阶段实用性的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将传统行业中生产旅游产品的零散部分结合在一起,创建一个综合的旅游产业。旅游卫星账户至今已经发展30多年,多个发达国家都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践,旅游卫星账户从国家、地区层面测算旅游经济影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旅游作用的认识。在旅游经济的贡献問题方面,早期学者提出了旅游乘数的概念,之后由布尔(Bull)对旅游乘数评价旅游贡献进行完善和讨论。

简单地从旅游增加值的绝对数或是增长速度并不能全面反映旅游产业在当地的发展状况,而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代表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在表1中已经测算出2000—2008年的旅游增加值,但由于2003年我国受SARS事件影响,旅游產业受到冲击较大,各地区的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在该年都有较大的回落,为了避免特殊事件的影响,特将2003年数据剔除,分别对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的8年数据求均值,并在这些均值中分别以3%、5%、6%和9%为界,将我国的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5个类,其结果显示如表2。

旅游增加值占GDP比例最高的地区是经济极为发达、旅游产业开发较为完善的城市,三个都是我国的直辖市。而类似海南、贵州、云南则是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重要的地位、旅游资源丰富且开发较好的地区,其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大。沿海的几个地区和重庆、四川经济较为发达且旅游产业发展都比较好,旅游增加值占GDP比例不高,可能是由于该地区本身GDP较高。一些内陆的地区,以湖北、湖南、安徽为代表,这些地区经济中度发达,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旅游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相对比较低,本身旅游产业发展并不好,而且地区的进入性、交通等都较不方便。上述情况,从总体来说是符合我国各地区的旅游发展现状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所处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必然联系。也就是说,经济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旅游才能较好地进入产业化。

4.2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拉动

虽然旅游增加值比重是反映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比重反映的仅是相对水平,所以这一比例并不能够完全衡量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用其他的指标进行修正。在统计分析中,经常使用“贡献率”的指标来分析经济效益,指的是有效或有用的成果数量与资源消耗及占用量之比,即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而贡献率也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①。各产业的贡献率即为产业当年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当年的增量之比。基于此,本文在测算每一年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即为旅游增加值的当年增量与各地区GDP当年增量之比。

为了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本文此处通过计算31个省级单位2000~2008年旅游增加值的贡献率②,贡献率指的是旅游增加值增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其中,各地区2000~2008年的旅游增加值都已经在表1中计算出来;其次,再计算2000~2008年旅游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旅游产业拉动是指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当年旅游产业贡献率的乘积。通过上面的步骤,可以计算2000~2008年各个省市旅游产业对本地区GDP的贡献率与拉动。

由于部门增加值率在短期内波动较小,这也是国家多年才编制1次投入产出表的原因之一,本文9个年份的测算取用了4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增加值率,而且根据贡献率和拉动的测算方式,部分采用非当年部门真实增加值率所造成的贡献率和拉动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例如2000年运输邮电业部门增加值率为0.52,2002年运输邮电业部门增加值率为0.48,则2001年运输邮电业部门增加值率本文中取二者均值,即0.50,若假设2001年运输邮电业部门实际部门增加值率为0.51,增加值率误差为0.01,但对贡献率和拉动的影响仅为2个百分点左右,不影响对整体分析。

以2007年为例,北京当年的GDP总量为9353.32亿元,旅游增加值为1015.28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例为10.85%,该年度北京的GDP调整为可比价格后的实际增长速度为13.11%,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4.57%,对GDP的拉动作用为1.91个百分点(表3)。而且在2008年,31个省级单位中,旅游产业多国民经济拉动最为明显的是贵州、辽宁和上海,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分别为1.62、1.30和1.19个百分点。此外,通过分析各地旅游产业的贡献率趋势图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旅游产业的变迁过程(图3)。

北京、上海、湖南、贵州和四川在该指标上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尤其受2003年SARS事件的影响,上海和北京表现得最为明显,其中贵州的旅游产业贡献率近年来稳步上升,保持着良好的态势。此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进入2000年以来都较为稳定,波动性不大,但2003年之后的波动幅度略小于2003年之前。由于我国在此期间的国民经济保持强势增长,故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确实保持着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2003年SARS事件对于旅游产业影响较大,本文此处剔除2003年的数据,对31个省级单位的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分别求均值,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贡献率主要集中在3%~8%,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则主要集中在0.5—1.5个百分点之间(图4)。

通过与前文表2对比,可以发现:首先,前三类的省级单位中,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较重要的地区分别是北京、贵州和辽宁,三个地区的旅游产业无论是在对GDP的贡献率还是拉动上作用都十分明显,第三类省级单位中除福建和广东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超过0.8个百分点,说明了这些地区旅游产业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其次,第四类和第五类的省级单位,其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都较低,说明旅游增加值较低的地区其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第三,第五类省级单位中,其旅游产业的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的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并不高,且原先属于第四类省级单位的湖北省,其旅游产业贡献率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低,与第五类省级单位情况类似。

5结论和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改进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的方法估算了2000~2008年国内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增加值,并测算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和拉动作用。研究表明:第一,进入2000年以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旅游产业在地区差异的波动性更大,几个以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的省份(贵州、北京)其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旅游产业拉动作用较高,可以有效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旅游产业贡献率都较为稳定,旅游产业贡献率主要集中在3%~8%之间,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保持在0.5~1.5个百分点之间。综合来看,旅游产业发展得比较好的是北京和贵州,发展相对较落后的是宁夏和甘肃等地。第三,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旅游增加值相对也更大,旅游增加值较低的地区其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本文通过测算旅游增加值,提供了各省级单位通用的、可比的旅游增加值,计算并讨论了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可以让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客观、真实的体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我国旅游统计与产业贡献评估时的不足。然而,囿于统计数据的来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我国每隔若干年度编制一次投入产出表,使用某一年的增加值率替代其余缺失年份的增加值率,数据的准确性欠佳。若未来可以提供年度投入产业表,数据的准确性也将增加。第二,要全面研究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就要剔除进口(出境旅游)的影响。若数据允许,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旅游进口的漏损以更为全面地评价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如何从更长时间段内讨论旅游产业的变迁过程,提高测算方法的精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间接影响等問题都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問题。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