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符号学视角审视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自主学习
2012-10-13钟玉琴
钟玉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从符号学视角审视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自主学习
钟玉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中,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符号关系,即符号代表项、指涉对象以及解释项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多元的和能动的。符号学视角为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学习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对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的符号学剖析,从而透视外语自主学习的多元特征和层级性。
皮尔斯;三位一体;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多元性;层级性
一、引言
符号学逐渐成为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从逻辑角度对符号进行了研究。皮尔斯符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两个“三元组合”,一是他提出的符号学三元关系理论和符号三分法。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外语课程后,高校教师不得不挑战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多媒体为平台的新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也迈向了个性化和自主化。依托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学习成效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等微观因素,又有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学习的设施等宏观要素。但如何创建丰富而生动的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实现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多媒体课堂学习的环境下提高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自主学习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特别是他的三元关系理论重新审视计算机网络和外语课程整合后的外语自主学习,试图探析符号学视角下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自主学习的内在特征。
二、符号的“三位一体”特性与自主学习系统的三维性
每一种符号学的研究都离不开对符号本身的界定,皮尔斯经过对符号本质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符号三重性理论,即构成一个有效符号的基本成分应该包括符号代表项(representamen)、指涉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符号处于符号代表项、指涉对象和解释项这样一种三元关系。具体来说,符号代表项指的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指涉对象指符号代表项所代表的那个“某一事物”,符号解释项指符号使用者对符号代表项所表达的关于指涉对象的讯息即意义。
我们不妨将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自主学习视为一符号系统,根据皮尔斯的符号三重性理论,在该符号中,我们可将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视为符号代表项,代表着学生自主学习成效和能力的测量器,而外语自主学习中即该平台学生、教师等所拥有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学习的设施等宏观要素可视为指涉对象,该符号的解释项就是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等微观因素。
在皮尔斯这个有关符号的三位一体关系中,指涉对象决定符号代表项,而符号代表项在一定的关系中同时又决定解释项。换言之,相应于指涉对象而言,符号代表项是被建构的,因而是被动的,相对于解释项而言,被建构的符号代表项则是主动的。可以说,符号代表项创造了它的指涉对象,符号代表项作为指涉对象与解释项的中介或媒介,是被动和能动的统一。三者合一,构成了不可分割的符号化过程。
折射到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这一符号,我们可得知:首先,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符号代表项本身是一种存在,它所表征的指涉对象即自主学习的宏观要素具有一定的关系,而这种“表征”必定要被解释项即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解释理解后才变得有意义。可以说,他们是互为依赖的,因为他们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这一符号的关联要素。宏观要素即符号指涉对象决定了该示范中心的被动地位,因为信息与学习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施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示范中心平台的成败。而相对于学生、教师等解释项,示范中心这一符号代表项又是处于主动地位,因为该中心的构成、系统设置、模块导航等决定了学生、教师等解释项能否很好地适应与运用。我们可用下图表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这一符号的三个关联要素:
图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符号三元素图
如图所示,该图与皮尔斯的符号三角图略有不同,符号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是虚线,而皮尔斯的符号三角都为实线,这说明符号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联系性质有所不同。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这一符号种,由于学生等与外语实验教学中心的联系是依托信息资源与可用的设施这一指涉对象,示范中心因为其拥有的资源与设施才让学生、教师他们的利用与解释变得有意义,因此需用虚线表示。
三、“符号的延展性”与“关联要素的层级”
依照皮尔斯的符号三重理论,符号代表项,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一样东西。它是针对某个人而言的。符号代表项可以在那个人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或更有意义的符号。这个后产生的符号可视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项代表某样东西,即指涉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支撑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
由此我们可知,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向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等代表自主学习的资源和信息。通过学生等的解释,在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头脑中有了对该中心的概念、印象和评价即另一个符号。该中心通过这些概念、印象和评价代表了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建设情况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皮尔斯还曾指出,符号是通过符号来说明的。也就是说,符号的解释项也可以是符号。解释项还可以有自己的解释项。这样的解释过程理论上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直到解释者认为解释够了为止。按照这样的理解,“符号三角”可以进一步视为“符号的延展”。这一过程表明,一个符号代表项可以有无数个“元符号”,复杂符号的完成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叠垒,呈阶梯性的。
因而,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因为在不同的阶段,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总是有不同的解释,其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评估方式越来越复杂,即“元命题”不断在更新解释前一个“对象命题”。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自主学习功能需要在无数次的解释项之后才能逐步改进完善。具体可用如下图表示:
图2: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外语自主学习符号延展及要素层级图
如图可知,首先在第一层级上,“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通过诸如蓝鸽系统平台所拥有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学生、教师等的初步使用和管理而产生意义作用,同时获得了对该系统资源的初步评价。而该初步评价反馈到系统后,系统经过升级,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中产生新的意义作用,即获得第二层次的评价和反馈。该符号过程不断延伸,新要素的增加使得符号的过程越来越复杂化,从理论上而言是无止境的,最终可得到一完美符号的产生,即该系统中的所有不平衡要素都被优化,使得外语自主学习过程处于顺畅、平衡状态。
四、基于符号学视角的自主学习模式
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是一种实用哲学,符号代表性、指涉对象以及解释项处于三位一体的关系之中,各要素互相关联、不可分割。反映到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外语自主学习这一符号,我们便可得出:该符号是集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符号代表项),外语自主学习中学生、教师等所拥有的信息与学习资源、学习设施等(指涉对象)以及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解释项)于一体的复杂符号。因此,我们在构建符号学视角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大关联要素。例如,在信息与学习资源的选择上,应该首先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经过课堂的引导之后,管理层和教师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共同探求与主题相关的多种形态的资料:动画、歌曲、影片、图片等等。这种集合的效应会让信息资源与知识丰富、新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从而让指涉对象更加准确地表征符号代表项,充分发挥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又如,解释项在该符号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设备的管理上,作为技术支持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应通过信息数字化等手段更加有效地管理实验中心的设备,方便学生和教师使用设备,最低限度地降低因设备故障所带来的自主学习低效与不便现象等。基于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网络方式,做到维护流程简便化,教师的教学选择多样化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
五、结论
皮尔斯关于符号的论述和理论已经理所当然地被运用到哲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美学、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中。皮尔斯三位一体的符号关系对当前网络化的自主学习系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让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背景下的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所受到的挑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理解,并由此可知,计算机网络和外语课程整合后的外语自主学习,作为一个复杂的符号,对自主学习要素和教学实践体系的优化更是一个层进、延展的过程。但不变的是,外语实验示范中心作为符号代表项始终是沟通指涉对象与解释项之间的桥梁,因此要谨慎处理三者之间的表征及意义解释关系。
[1]丁尔苏.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重庆),1994,(3):10-14.
[2]李天贤.皮尔斯的解释项理论与外语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142-144.
[3]王微萍.从皮尔士的符号学看符号的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11-13.
[4]翟丽霞,刘文菊.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济南大学学报,2005,(6):39-42.
[5]钟玉琴.浅析皮尔斯的三元关系理论与翻译理论的结合研究 [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1):104-107.
G642
A
1673-0046(2012)3-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