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崛起列强环伺清廷两度筹建水师
2012-10-12卫太夷
文/卫太夷
文/卫太夷
光绪皇帝的生父奕環亲王(中)在1886年大阅海军。这是李鸿章(右)和中国海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一、日本首占澎湖列岛
1868年(同治七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加速发展具有封建性的资本主义,殖产兴业,富国强兵,对外侵略。它首先觊觎我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接着便奠定向外扩张的政策。其最具代表性的臭名昭著的田中(首相)奏折,诳言“明治大帝的政策:‘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在以后的 70年,它从入侵台澎开始,蚕食中国。46年后,鲸吞了大半个华夏锦绣河山。最后于1941年秋,与德国法西斯结盟,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和东南亚的世界大战。3年后,日本遭美国原子弹轰炸,最终无条件投降。
回顾1874年日本首次侵略我国台澎,事先它曾得到美国参赞李仙得的协助,指使花旗轮船公司“牛也克”号,偷运 3千日军到台湾瑯峤(今恒春半岛)登陆,进攻番社(高山族村庄),被高山族据险击败。日军便退守龟山设伪都督府,修桥筑路,意欲盘踞台湾。清廷遂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婿)率海陆大军到台,兵力远胜日军。于是,英、法公使出面调停,竟代日军向清廷索兵费二百万两。沈葆桢奏称:“倭番虽增,但其势渐怯。我但厚集兵力,使其无隙可乘,自必贴耳而去。”并通知李鸿章不必接受西方列强的调停。李鸿章也明知三千日军,非我陆、海之敌。但英美法却别有用心,露骨地助日,迫使李鸿章屈服。同年,腐败无能的清廷与日本签订北京条约,其中诬称“台湾生番将日本国居民杀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等语,要挟清廷承认琉球是日本国土,并赔偿50万两白银。
中国军舰“镇远”轮
以后,日本吞并琉球的野心,愈益显露,琉球君臣向中国求援。李鸿章却认为“琉球朝贡,本无大利,若再以威力相角,争小国区区之贡,非惟不暇,亦且无谓。”(这里李鸿章竟丧尽中国礼仪之邦的风度。)如此,更助长了日本侵略的野心。1879年(光绪五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名冲绳县,废其国王。(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227页。)
二、面对东西列强在海上的钳制,清廷初组3支水师
访问长崎的“定远”轮
在处置台澎事件的教训中,清廷痛感来自海上腹背受敌的处境,必须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鉴于近十年来上海制造总局与福州马尾船厂,已制造出 20多艘 2千吨以下的舰艇,加上近年从国外购进舰艇,于是在 1875年度分别组建 3支水师:北洋大臣李鸿章统领北洋水师,配舰艇 15艘;南洋大臣曾国荃统领南洋水师,配舰艇 17艘;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统领福建水师,配舰艇 11艘。南北洋三位大臣地位均等,不相统辖,均同属清廷直接指挥。南洋、福建水师成立较早,士气、军纪最差,从不操练,平时只运送官员,拖船载客,或作海上巡逻、缉私用,没有战斗力。
三、中法战争,福建水师全军罹难
1884年6月,侵入越南的法国陆军,进一步袭击我国广西边境,遭到我边防军的反抗,死伤数十人而溃退。法国政府十分恼火,遂派遣海军中将孤拔率远东舰队 13艘军舰声东击西,8月5日进犯台湾基隆。遭到刘传铭淮军的顽强抵抗,击毙法军数十人,夺其大炮等等。当孤拔正进退两难之际,忽接到法国政府的命令,改攻福州,袭击清廷新建的福建水师。法舰队急调转航向西窜。8月23日,孤拔以“游历”为幌子,蒙骗福州当局,率舰队驶进闽江,竟与福建水师 11艘舰艇,分散锚泊在马尾宽广的江面。
“扬武”轮
不久前,原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已奉调升迁两江总督,清廷却派了一个夸夸其谈的迂儒张佩纶前来接任。此人恃才傲物,是个口俐骄横之辈,原为清廷内阁学士,深受慈禧和李鸿章、左宗棠的青睐,故将他升迁,外放福建船政大臣,并会办海疆事宜。张佩纶到职后,即与福建总督何璟、巡抚张兆栋等会商,他仍旧是高谈阔论,不可一世。福建众吏表面上当他是朝廷的命官,暗地里却厌恶他骄横轻佻,索性将全省军政事务都推给他。此时正值孤拔率舰队停泊马江。福建水师将领每次向他报警,张佩纶却旁无其事地说:“法国舰队不过虚张声势,迫我求和。我按兵不动,镇定自若,彼讨个没趣,自会退走!”于是舰队的将领乐得撂担子。
巳牌已过,福建水师仍不见军令。法舰早将大炮瞄准目标,信号旗一挥,便不宣而战,炮弹雨点般地向福建军舰飞来。福建水师管带虽在慌乱中开炮还击,但已被击沉 5艘。未被击中的赶快起锚向上游逃逸。这次海战,福建水师竟有 9艘军舰被击毁,只有伏波、艺新两舰撤退至林浦搁浅,未被击沉。死难官兵 700多人。翌日,法舰又以排炮轰毁了马尾船厂和福州海岸炮台。(参见中法马江海战图)
马江之战后,左宗棠奉旨赶回福州,查办躲藏在彭田乡的张佩纶。此时他已拟了请罪书。清廷命左宗棠缉拿张佩纶,押赴北京治罪,充戍黑龙江。
8月26日,清政府对法宣战。此时法国舰队也有几艘军舰被击伤,逃出闽江口,再次东窜进犯基隆,仍遭到台湾军民的猛烈抵抗。法舰队忽又转向西北,欲袭击浙江镇海。
四、巡卒冒昧开炮,击毙法舰队司令
浙江提督获悉法国舰队北上,欲袭击镇海,急令该海防炮台守将及早做好堵击的准备。但守将等候了两天未见动静,巡卒不免有些松懈。恰在此时,法舰由远而近到达三门湾港外。心急火燎的孤拔,遥望港口无人,静听海岸炮台刁斗无声。于是壮起胆量,亲自猱登桅杆眺望,窥探港口军情。守卫海岸炮台的一名值岗巡卒,突然发现法舰联樯而来。他顿时心慌意乱,暗忖:“如果法舰此时开炮偷袭,那我就罪责难逃!”于是横下一条心,反正是个死,瞄准首舰,径自开炮报警。“轰隆”一声,不偏不倚,正中桅杆上的孤拔。孤拔中弹噗通跌落甲板。此时炮台将领皆被炮声惊醒,弁目飞步赶到炮台,只见那巡卒还在装弹欲发。弁目厉声申斥:“没有上级命令,你擅自开炮,该当何罪!”巡卒至此,反应过来,低头认罪,并禀明原委。弁目急向外海望去,却见法舰队已掉头退去。于是,弁目带领巡卒去见统领,遂被关了禁闭。次日,闻报轰伤法舰一艘,舰队司令孤拔已毙命,炮台将弁不禁喜出望外,遂向浙江提督报捷请赏。并赦免巡卒擅自发炮之过,提拔为弁目。
“致远”号全体船员
中法马江海战图
五、七旬老将冯子材大战“镇南关”
冯子材,广东钦州人,1882年已退休。中法战起,两广总督张之洞推荐他帮办广西军务。1885年3月,年近七旬的他,率清军同法国侵略军在“镇南关”前决战。他手执长矛,带头冲锋,率士兵杀敌千人,法军首领尼格里少将受重伤,狼狈溃退。
不久,法国的远东舰队司令在中国沿海被击毙,其陆军又在广西边境惨败的噩耗传到巴黎,激起全市群众游行示威,包围议会,反对当局的殖民侵略战争,当晚茹费理内阁倒台。
可是此时的清廷,竟把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所取得的胜利,当做求和的资本,派李鸿章与法国政府签订了《停战协定》: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法军停止进攻基隆和广西。以致为世人讥为笑柄:“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六、海氛日益险恶,清廷重建北洋水师
右面的插画——时局图,是 19世
右面的插画——时局图,是19世纪末,出现在我国媒体上的一幅漫画。近代史界都称赞这位画家具有敏锐的世界观和忧国情怀。它揭示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中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图中的雄鹰喻美帝、猛虎喻英帝、德国像一条毒蛇紧紧缠住山东半岛、烈日喻日帝、黑熊喻俄帝、南面大青蛙喻法帝,以及清廷官僚腐败和贪财。形象地表达了当时中国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遇。漫画两旁,还有一幅讽刺对联:“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令人观后,肃然揪心,义愤填膺!
这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正是: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昔日的武装侵略转为资本输出,进一步残暴地掠夺我国资源;而东面新兴的日本帝国主义,正虎视眈眈,磨刀霍霍,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1890年后,它疯狂地扩军备战,竟挤出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决定每年从宫廷费用中,拨出 30万元,又从政府官吏薪金中,提取十分之一来补充造船费,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侵华战争。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扩军计划。同时还派出乐善堂、玄洋社等间谍人员潜入中国,加紧对中国各方面的情报搜集和渗透。
面对东邻劲敌的疯狂备战,又鉴于 1884年福建水师的覆没,清廷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建北洋水师。
1885年,清廷决定设立海军衙门,慈禧太后委醇亲王奕環(光绪帝生父)为总理大臣,庆亲王弈劻和李鸿章为会办大臣。其实两位亲王只是挂个名,借他们皇亲贵族的身望,来抬高军威。其实权均由李鸿章掌控。例如在山东威海设立的海军衙门(即北洋水师的指挥所),就是委任李鸿章的淮军将领丁汝昌为北洋水师的提督。山东威海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建军港,隔海相望建立渤海防线,以拱卫京畿。
又鉴于此前洋务运动派首领曾国藩逝世后,朝野保守顽固派刮起一阵国内“造船糜费”论的非议:“指责国内造船糜费倍于外洋购船。今欲急成军,须在外国订造为省便。”于是清廷调整了造船政策,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转产制造枪炮弹药,马尾船厂自被法舰轰毁后,造船业处于瘫痪状态,于是李鸿章为重建当代北洋水师,此后近十年就成为采购西欧新式军舰的大主顾。
关于 19世纪后叶,西方列强造船技术的迅速进步,这里谨引述恩格斯1878年在《反杜林论》中的一段精辟的描述:“仅在近二十年,就有更加惊人的变化。19世纪中叶的军舰,还是靠风帆航行,蒸汽机仅为辅助木质舰船的动力。但到了本世纪晚叶,军舰钢板的厚度,最多达到 24英寸!现在的军舰是一种巨大的螺旋推进器的蒸汽机,有八九千吨的排水量,6千到8千匹马力,有旋转的炮塔。”
北洋水师12艘军舰的配备状况
此时,李鸿章在总理衙门的支持下,通过驻德公使李凤苞,向德国伏尔舰厂,订购了两艘排水量为 7335吨,6千马力的铁甲舰,取名“定远”和“镇远”,成为北洋水师的主力舰和另一艘 2800匹马力的铁甲舰,取名“济远”。这三艘军舰共付银四百万两。以后他又向英国买了5艘中型军舰。此时恰逢马尾船政学堂派往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学院深造毕业的学生刘步蟾、林泰曾、萨镇冰等正待回国。于是他们就以见习驾驶,协助操纵这批军舰返回祖国。
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同他的陆军一样,用了许多外国人。在“定远”、“镇远”、“济远”三舰聘有德国顾问 42人。北洋舰队的副统领是英国人琅威理。旅顺、大连和威海的军港炮台,也是由外国人琅威理和汉纳根等设计的。甚至长江的吴淞口和江阴炮台,都是英国人参加建筑和训练的。
邓世昌舰长指挥的“致远”号
李鸿章在北洋水师建制完成后,于 1891年(光绪十七年)举行第一次水师内部大阅兵。又于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举行正式对外开放的大检阅,他恭请醇亲王、庆亲王,慈禧太后也派他的忠仆太监李莲英陪同二亲王,到天津乘快艇出大沽口,在渤海洋面,举行有英、法、俄、日诸国兵舰等来参观的海上大检阅。事后李鸿章踌躇满志地称:“……夜晚合操水师全军,万炮齐发,起止如一。外宾观感,亦称节制精严。”于是他夸称:“京师东面傍海,北至辽沈,南至青齐,二千里海防,一气连成,形势实固!”
另据野史记载:当年李鸿章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采购了两万吨军舰,该厂为感谢他这个大主顾,特地塑铸了一座李全身铜像,暗地里运到上海相赠,表示对李大主顾的“敬意”。李鸿章生前却不敢张扬,据说他暗地将其藏在徐家汇某处。另外,李鸿章生前还在该区造了一个,以他后妾“丁香”具名的大花园。再者,李鸿章逝世后,后人又在该区兴建了李鸿章祠堂,至今还保留在该区的复旦中学校园内,作为文物保存着。由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有争议的著名人物,他遗下的史迹就作为文物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