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A在手足口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2-10-11杨兰辉苏艳丹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蒙自6600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660032
杨兰辉,苏艳丹,丁 恒,李 婷(.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蒙自 6600;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660032)
2011年云南省成为手足口病的重灾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居全国之首,严重影响当地儿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纵观手足口病的临床进展及分期,不难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在1、2期皆可治愈,只有部分进入3、4期的危重症患儿由于并发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做到显著降低患儿的病死率,诊疗的关键在于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与危重症的早期识别[1-2]。血清淀粉样蛋白 A(SAA)和 C-反应蛋白(CRP)均为主要的急性时相性蛋白,临床上可用于监测急性期反应[3]。为此,本研究对205例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血清SAA和CRP水平进行了动态比较,旨在探讨联合检测SAA和CRP在手足口病早期诊断、重症的早期识别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4~8月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05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经肠道病毒71型核酸(EV71-RNA)和柯萨奇病毒 A16型核酸(CA16-RNA)检测确诊手足口病95例,其中13例为手足口病重症。非手足口病组为110例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
1.2 试剂 EV71-RNA和CA16-RNA荧光检测试剂盒购于广州达安基因公司;CRP与SAA检测试剂均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特定蛋白分析仪IMMAG-800的配套试剂。
1.3 测定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EV71-RNA和CA16-RNA;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CRP与SAA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结果以表示,经方差齐性检验,t检验,若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05例疑似手足口病例中,经荧光RT-PCR技术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有95例,其中57例为EV71-RNA阳性,38例为CA16-RNA阳性,其余110为检测阴性。
表1 CRP与SAA测定结果值()
表1 CRP与SAA测定结果值()
组别 n CRP(mg/L) SAA(mg/L) SAA/CRP手足口病普通组 82 7.4±2.9(6.6) 181.8±44.3(147.3)24.4±1.2手足口病重症组 13 19.1±5.4(18.1) 603.2±111.5(569.4)31.6±2.6非手足口病组 110 4.2±1.2(2.8) 6.3±1.9(4.3)1.6±0.4
2.2 205例患者血清CRP与SAA水平见表1。经方差齐性检验,F为3.45,P<0.05,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SAA:手足口病普通组与对非手足口病组比较,t′为2.741,P<0.01;手足口病重症组与非手足口病组比较,t′为4.452,P<0.01;手足口病普通组与手足口病重症组比较,t′为1.725,P<0.05。CRP:手足口病普通组与对非手足口病组比较,t′为2.041,P<0.05;手足口病重症组与非手足口病组比较,t′为2.752,P<0.01;手足口病普通组与手足口病重症组比较,t′为2.225,P<0.05。SAA/CRP:手足口病了普通组与对非手足口病组比较,P<0.05;手足口病重症组与非手足口病组比较,P<0.01。
2.3 EV71和CA16扩增曲线图 见图1、2。
图1 EV71扩增曲线图
图2 CA16扩增曲线图
3 讨 论
CRP和SAA是与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密切相关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正常情况下微量存在于血液中。当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时,会出现急性时相反应,导致SAA、CRP等在体内的合成增加,其血清中的水平也将发生明显改变,其表达水平随着机体炎性反应的发展而增至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以上[4-6],可作为反映机体感染或创伤等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除此而外,SAA半衰期短,只有50min左右,因此当机体炎性反应控制后,可迅速降至正常水平,可作为病情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评价指标[7]。
本文比较了205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SAA和CRP的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手足口病组SAA和CRP均高于非手足口病组,手足口病重症组明显高于非手足口病组,其中尤以SAA升高显著,而CRP对病毒感染因其浓度变化幅度小故敏感性较低,由此提示血清SAA水平可作为一项判断小儿病毒感染灵敏而可靠的监测指标。另外,检测数据还表明,在病毒感染急性期SAA水平明显增高,CRP水平增高不明显,因此就SAA与CRP比值而言,手足口病重症组高于手足口病普通组,更明显高于非手足口病组,提示该比值对于判断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积极意义。因此联合检测手足口病病毒核酸、血清SAA和CRP水平及了解SAA与CRP比值变化情况有助于小儿手足口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危重症的早期识别。
[1] 高骞,刘文恩,刘元元,等.荧光PCR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323-5325.
[2] 赵惠欣,张艳玲,张奕,等.2007年北京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457-469.
[3] 李维春,王圣东.心肌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4):550-551.
[4] 朱华,王娟,林燕.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113-115.
[5] Wu TL,Chen TI,Chang PY,et al.Establishment of an inhouse ELISA and the reference range for serum amyioid A(SAA):colnplementarity between SAA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 of inflammation[J].Clin Chim Acta,2007,376(1/2):72-76.
[6] Arnon S,Litmanovitz I,Regev RH,et al.Serum amyloid A:an early and accurate marker of neonatal early-onset sepsis[J].J Perinatol,2007,27(5):297-302.
[7] 宋春华,穆云,马骏,等.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9):5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