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研究
2012-10-11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环境监测站江苏淮安223200
骆 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环境监测站,江苏淮安,223200)
1 概述
为加强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相关主管部门从2004年11月开始对辖区内的全部缓冲区、饮用水源区、调水水质保护区进行每月1次的水质监测。本文以淮安市水利局2012年8月发布的《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中发布的监测数据为例,详细分析淮安市目前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以及主要超标项目,并就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的保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中国水功能区划》中明确了不同水域的主导功能以及功能顺序,并制定了水域功能不遭破坏的水资源质量目标,把水资源管理和质量目标分解到各功能区单元,使管理和保护更具针对性,通过不同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目标的实现,达到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质量目标见下表。
水功能区类型保护区保留区水质质量目标Ⅱ-Ⅲ类或维持水质现状开发利用区Ⅱ-Ⅲ类饮用水源区 Ⅱ-Ⅲ类工业用水区 Ⅳ类或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农业用水区 Ⅴ类渔业用水区 Ⅱ-Ⅲ类景观娱乐用水区 Ⅲ-Ⅳ类过渡区 满足出流断面所临功能区水质要求排污控制区 暂不考虑水质控制标准缓冲区 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控制*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1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为淮安市19个功能区水质现状,其中一级区划保护区14个、保留区2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上述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目标均为Ⅲ类。
1.2 评价项目
评价项目主要有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钾盐指数、BOD5、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等21项指标。
1.3 评价方法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其他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2 监测结果
2.1 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由于8月份古运河调水保护区处在南水北调清淤工程期,水质不参加评价,实际参加评价的是18个水功能区。结果是:8月份淮安市水功能区总体水质状况略差,在参评的18个水功能区中水质为Ⅰ类的水功能区为0%,Ⅱ类占33%,Ⅲ类占39%,Ⅳ类占11%,Ⅴ类占17%(见图1)。
图1 18个水功能区水质总体情况
2.2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在实际参评的18个水功能区中达标的是13个(其中,水功能区中保护区8个、保留区2个、缓冲区1个、饮用水源区2个),总体达标率约为72.2%,较上一月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水质比上月有明显好转。其中,保留区、缓冲区、饮用水源区水质实现了100%达标;保护区的13个水功能区有8个达标,达标率为61.5%。
2.3 水功能区断面水质
淮安市共有50个检测断面(由于古运河2个断面不参评,实际参评的断面为48个),水质为Ⅰ类的断面为0%,Ⅱ类占21%,Ⅲ类占39%,Ⅳ类占13%,Ⅴ类占23%,劣于Ⅴ类占4%,超过Ⅲ类水标准的断面占40%(见图2)。
图2 50个水功能区断面水质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8月份水功能区现状
8月份,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中保留区、缓冲区、饮用水源区水质均实现了100%达标,13个保护区中唯有5个未达标。未达标的水质中超标项目主要是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富营养化程度由高到底依次是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
图3 2012年1-8月重点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比重变化情况
3.2 1-8月份重点水功能区水质变化情况
从图3可以明显的看出,淮安市目前所监测的19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为Ⅰ类的为0;Ⅱ类的除了2月、7月为0外,4月和6月的比重最大,占到所有水质状况的50%;2月、3月的Ⅲ类水质比重较大;在六类水质中就数Ⅳ类变化幅度最小,变化区间在11.1%-16.7%之间;5月、7月和8月监测出Ⅴ类水质,特别是7月还出现了劣Ⅴ水质,占到整个监测功能区的11.1%,这期间既有降雨产生径流,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而使得水质变好的外在原因,但还存在着一些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部分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等原因。
4 改善水质措施分析
据分析,淮安市水环境不能达标的原因有上游来水质量原因,也有当地排污及管理的原因。针对区域尚未达标的水功能区水质超标问题,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或改善:
4.1 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截止到2010年底,淮安市主城区累计已铺设各种规格的污水干管约150公里,建成污水泵站8座,污水检查井3500多座,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6.5万吨/日,年实际处理污水量近6000万吨,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虽然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但随着淮安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因此,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建设工作,提高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接管处理率,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量【1】。
4.2 加强境内闸坝统一调度管理
淮安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新淮沭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盐河等9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境内闸坝众多,为此,在充分利用雨水等自然条件基础上,做好上中游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分配工作,使得境内重点水功能区的水体能经常得到充沛的新鲜水量,提高河道以及相关重点水域功能区水体的自净能力。
4.3 加强农业污染源的防控
有专家估算,目前中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各1/3【2】。据统计,2007年淮安市耕地化肥施用量达449.8公斤/公顷;农药总使用量达1146.1吨,每公顷耕地使用量达2.93公斤,利用率为30%到40%之间,大部分多余药液进入了水体、土壤和农产品中;当地年产畜禽粪便约750万吨,只有40%通过沼气处理和用作有机肥【3】,所有这些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形成面源污染,并成为周边水环境的重要威胁。为此,要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采取综合防治,多措并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沼气工程、推行测土配方、发展生态养殖等。
4.4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虽然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但是从现实看,受各种因素制约,“环境执法难”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4】。为此,要健全环境法规,让执法时有法可依,加强重点企业、区域的执法监督力度和处罚力度。
【1】朱正伟,徐作涛:淮河淮安段水污染状况及讨论【J】江西化工,2009(1):100-102
【2】崔键,马友华,赵艳萍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35-340
【3】闵毅松,朱海平.农业污染:回避不了的沉重现实[N]人民政协报,2008-10-27
【4】环境执法力度怎么加大[N]南方日报,201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