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在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2012-10-09卢海明蒋水明张其顺
卢海明,蒋水明,张其顺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广西柳州,545005)
肝细胞肝癌又称原发性肝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其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1]。除肝癌自身肿瘤生物学特性外,约有9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HBV感染对于肿瘤复发也存在重要意义[2],为抗HBV感染对于降低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理论基础。拉米夫定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其抗HBV病毒复制作用已经受到了充分肯定[3],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本研究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其中男 25例,女 5例;年龄 35~63岁,平均47.95岁。所有患者HBV DNA检测均>103copies/mL,其中小三阳 27例(90%),大三阳3 例(10%),血清甲 胎蛋白(AFP)>20 μ g/L患者13例,肿瘤位于肝左叶14例,右叶12例,左右两叶均有4例,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7例。肿瘤直径<5 cm者11例,≥5 cm者19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15例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5例手术切除后加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2次/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FP、Child-pugh分级以及肿瘤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共行根治切除术22例,姑息切除术8例,按部位分左外叶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7例,局部切除9例,合并肝门静脉癌栓患者予以门静脉取栓。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肝功能评定,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另术后定期复查乙肝病毒复制和肝癌术后复发情况,包括乙肝e抗原(HBeAg),血清HBV DNA测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AFP及影像学检查术后肝癌复发情况,2种或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发现新生肿瘤者认为复发。
表2 患者手术前、后Child-pugh评分变化( ±s)
表2 患者手术前、后Child-pugh评分变化( ±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6月 术后1年 术后2年 术后3年治疗组 15 6.2±0.9 6.7±1.2 7.1±1.6 7.4±1.6* 8.1±1.8*对照组 15 6.1±1.1 6.9±1.4 7.5±1.5 8.9±1.6*# 10.5±1.9*#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225.46±57.98)min vs(223.68±56.75)min、术中出血量(593.62±154.73)mL vs(587.59±148.67)mL、术中输血量(427.39±121.18)mL vs(412.86±115.94)mL以及住院时间(11.07±4.01)d vs(10.85±3.7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肝功能变化
术前及术后早期(术后6个月、1年)2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1年后对照组Child-pugh评分逐渐升高,术后2年~3年来对照组Child-pugh评分逐渐升高,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见表2。
2.3 术后HBV DNA以及HBeAg转阴率
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以及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 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率、HBV DNA以及HBeAg转阴率对比[n(%)]
2.4 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
2组患者经过随访1~3年,见表3,治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其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治疗以外科切除手术为主,化疗为辅,但其复发率仍较高。而有研究[4]发现合并乙型肝炎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与HBV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且手术以及化疗的影响有可能促进HBV的活跃和复制。因此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进行抗HBV复制治疗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拉米夫定为一类核苷类似物,具有显著的抗HBV复制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HBV病毒,促进HBeAg在2周内转阴,并可以加快肝功能的恢复,且具有高效、安全、给药方便、安全性高等优势[5-6]。胸腺肽为28个氨基端乙酰化的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由胸腺上皮细胞分泌,是临床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其乙酰化的N端丝氨酸对有丝分裂原激活后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具有促成熟作用,可以增加抗原或其他致有丝分裂原激活后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并可以增强淋巴因子受体表达,在肿瘤免疫和细胞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9],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10]。
本研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患者观察发现,在2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以及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虽1、2年生存率2组患者相似,但治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血清HBV DNA以及HbeAg转阴,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可以作为肝癌合并乙型肝炎术后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但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仍值得临床医务人员不断探索研究。
[1]樊 嘉,周 俭,吴志全,等.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20年7 566例的临床经验[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9,8(2):99.
[2]李敏如,易述红,蔡常洁,等.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复发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关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4):271.
[3]阎双缓,曹治宸,孔 丽,等.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1):27.
[4]于俊岩,魏子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胃癌术后以顺铂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中乙型肝炎的再激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10):619.
[5]秦雯霞,孙 鑫,李幼平,等.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23.
[6]顾红梅,刘贤称,陈不尤.胸腺肽α 1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478.
[7]刘新娣.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173.
[8]何和章,吴国平,王光余.胸腺肽α 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856.
[9]牛志民,牛湘豫.胸腺肽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37.
[10]Shuqun C,Mengchao W,Han C,et al.Antiviral therapy using lamivudine and thymosin alpha1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existing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6,53(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