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技术对农业的贡献
2012-10-0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詹文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詹文倩
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成就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老文化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历代君王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历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效应。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解决数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党中央领导人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兴起,农业发展的重心从单纯的依靠自然力转向了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从近十年的投入来看,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的农业科技投入比“十五”期间增长近三倍。截止到“十一五”规划完成时,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粮食和农民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919元,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达到了10.9%,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蔬菜年产量达6亿吨,水产品的产量达5400万吨左右,此外还培育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不仅很好地坚持了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原则,为其它诸如手工业、轻工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对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辉煌的成就背后,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高达52%。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巨大的成就面前,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依旧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笔者认为,要想我国农业更上一层楼,以下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一)法律方面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只有一部《农业法》是专门为农业事业服务的,此外,我国目前还处于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来应对变化层出不穷的市场经济的阶段,由于各级部门行政执法可能存在不专业,不规范的行为,经常出现中央政策传达到地方就完全变了样,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如最近频繁曝光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行非法侵占农村土地等行为,无不是极少数人道德败坏,利用手中职权牟取私利,损害国家利益的表现,同时也是由于我国农业法律体系不完善造成的。我国要落实科技兴农的工程,未来的路还很艰辛,需要数代人付出巨大的努力,若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这一伟大工程将很难顺利竣工。
(二)资金方面的制约因素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数十年里,国家大力投资与农业相关的科研项目,一时间农业科研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绩,全国数十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却未呈现相应的增长势头,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农业投资的步伐逐渐放缓,这使得相关科研机构经费呈现短缺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农业问题在未来数十年仍然是国家运转的中心话题,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现象。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出城务工,农村人口流动比例出现较大的增长,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一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农民问题仍然需要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三)教育方面的制约因素
受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影响,相应地区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也相差甚远。我国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只占整个农村人口的极少数,多数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部分地区的文盲半文盲占比较大,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由于文化素养偏低,农民学习和接受先进技术的能力跟不上,导致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推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了大量科研资金投入的低效;加之我国目前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土地流失严重,面临着有限的土地要养活十多亿人口的巨大挑战,而这一重任完全依靠我国数亿文化水平低下的农民来完成显然是有难度的。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普及面,还要从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抓起,“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的贯彻实施依旧任重道远。
三、关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几点建议
以上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的前进道路,甚至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再创新高,必须进行更深层,更广泛的改革。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参考建议:
(一)加强农业法制建设,保障科技农业事业依法进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的今天,要想保障农业科技事业依法进行,一部《农业法》是远远不够的。鉴于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应当对其从投入研发到实际运用的各个环节进行立法保护,将通过科技进步来促进农业发展的基本精神体现在现有的法律中。我国目前应当提出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农业科技的各方面行为进行规范,在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贯彻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地方政府随意的、不规范的行政干预行为,使的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够在中央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前进,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提升农业科研成果质量
农业科学研究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农村耕地流失严重,可利用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是保持基础农产品产量不减的唯一途径,而科研资金的投入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基本保障。因此,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农业部为首的各级单位应当利用该项资金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对广大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试图解决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其对农村劳动要素的替代问题,为推动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普及农村文化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提高
国家的发展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的进步依赖于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民生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生产问题,必须从帮助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会接纳新的生产方式做起。而要做到这一点,基础教育是关键。应当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上,对农民进行更多的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形成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对农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国这一领域的发展仍然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模式的农业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农业发展进步了,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民生活才能得到改善,以农业为基础的其他产业才能够蓬勃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1]农业部谈十一五成就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实录)农业部谈十一五成就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实录).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3/12/006111635.shtml.
[2]叶挺清.农业科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6)
[3]余茂辉,傅前瞻.我国发展科技农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