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2012-10-09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封黎利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事业单位部门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封黎利

内部控制制度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完善。最早的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上。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相关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为了控制各种风险、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有效运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和安全、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其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在控制风险管理成本的情况下保证获得预期绩效的管理过程。

一、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运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产安全、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都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实现的基本目标。因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是构建与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动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则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隐藏的风险会导致各种舞弊,情况严重则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证明,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有效机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有区别的:一是风险管理的范围比内部控制宽泛。风险管理细化和延伸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仍能在风险管理框架下发挥它的作用。二是两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风险的组合概念是风险管理不同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即除了分别考虑主体目标过程中关注个别风险外,还必须从组合的角度考虑组合风险。三是构成要素存在显著差别。风险管理框架拓展深化了内部控制框架下的风险评估要素,在控制活动、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和风险评估、监控等内控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事项识别、目标设定和风险应对三个构成要素。四是风险管理的目标比内部控制目标更多。与内部控制目标的相比,风险管理同时关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并且引入战略目标的概念,其他目标都以战略目标为核心并为之服务。

因此,不能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割裂开来,内部控制应与风险管理相互融合,以内部控制为主要着力点展开风险管理工作,内部控制的初衷与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所以,应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建设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把风险管理要求建设成内部控制的核心架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不高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由于事业单位往往会受到编制等事项的限制,使得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情形。另外,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年龄较大,而会计知识更新频繁,也是导致财务管理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到位,部门协调性差

在一些单位或一些岗位上,“官本位”的管理意识很严重,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失去了意义。组织机构没有针对各单位对风险控制的实际需求来设置,岗位职责模糊不清,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不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与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控制体系的构建合理性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考核、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具体来讲:第一,监督不到位,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不能有效交换信息,导致内部控制执行的混乱;第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过于形式化,监督工作的规划和执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检查与稽核经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局部代表整体,没能将监督管理工作细致深入的做下去;第三,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和评价体系,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考核和评价制度,但没有科学依据,缺乏实用性,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内部控制对财务体系控制风险暴露方面所起的作用。

(四)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相对片面

目前我国的大多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控制制度,但这一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影响了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时所考查的项目不够完整和具体,导致其识别与计量财务体系中隐含风险的能力下降,有些事业单位不够重视风险管理,在投资的决策和执行环节没有考虑所有影响因素,如果事业单位在此种情形下盲目投资,很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健经营;第二,财务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对象没有涵盖所有部门,而是主要是集中在与财务处理相关的人员上,使得内部控制的对象相对片面。

三、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体系

预算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由预算造成的财务风险占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中的很大一部分。建立事业单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是建立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严格的财务预算对强化单位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位办事效益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该实施以下两个具体步骤:一是要制定预算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二是要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使之能够科学合理的指导预算。不少单位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比较粗糙,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三是加强预算刚性控制。资金使用应具有预见性,避免频繁调整预算,增强预算的计划性以及对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完善的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维护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管理层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使之成为单位内每个成员都必须无条件遵循的制度。首先,应对事业单位的机构进行科学设置,使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制衡。将内部审计监督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业务部门设立为相互隔离、相互平行的部门。再者,明确单位领导的个人职责和责任,形成领导权力之间的制衡机制。最后,建立奖惩分明且合理的考核制度。对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考核应加入对其主要领导的考核。

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先决条件,要求职能部门的设置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同岗位的相互制衡原则,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与内部控制机制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的落实,这样既能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又能起到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检查与制约、防止和纠正弊端的效果,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会计审计,建立资金管理制度

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是从企业内部出发,从内控意识到日常工作都必须协调配合。内部会计审计既是强化内部监督的制度安排,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合理进行专职人员配备与部门机构设置,确保被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客观地监督各项工作。外部监督力量的合理运用对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大有帮助。

由专职人员负责现金保管,做到钱账相符。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尽管有所分工,但工作业务经常相互交叉,不仅使职务实际上处于混乱状态而且不利于内部控制的管理。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资金管理制度不仅能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而且能有效杜绝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等财务问题的出现。

(四)建立评价与监督制度

建立和各业务部门相互独立的评价与监督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强有力保障。通过对执行结果的评价,可以观察反馈内部控制的成效,对以后的改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监督应以内部控制制度、财经纪律等为依据,对财务账簿和留存证明材料进行核对和审查。要着重注意原始凭证的真实、准确、完整以及手续是否合规。对会计账簿的审查要与日常审查相结合,注意检查预算执行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资金的流向。在财务部门内部稽核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相关机构的审计和监督,如加强与专业审计机构的交流,借用财政、税务等政府监督部门的权威,适度引导内部控制外部化,使内部控制的质量得以提高。

[1]刘娟.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

[2]饶平.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中国对外贸易,2011

[3]朱毅.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技术与市场,2010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事业单位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