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危与机

2012-10-09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刘林枫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公允金融危机计量

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刘林枫

一、公允价值概要

IFRS No.13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各方之间交换一项资产或结算一项负债时所采用的金额。而FAS No.157则规定为在计量日,在报告主体交易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为某项资产所能接受的价格或为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基本接近即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从中不难发现公允价值的几个特性:以交易主体所在市场为基础。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根据所在市场其他同类商品的交易价格进行确认,市场越活跃,交易量越大,样本越大,交易主体在虚拟交易中所确认的价值就越准确。脱手价格为价值基础。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资产和负债未来现金流变化的预期。有效市场。是指这个市场中所发生的交易是完全按照市场参与者的意愿进行的,是他们通过理性的分析做出最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决定,不存在盲目和强制的因素。公平交易。指参与者都是独立的主题,关联方交易的双方也处于相对平等和独立的地位。

二、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所扮演的角色

2007年末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会计界,金融界和政界开始了重新一轮的对公允价值的大讨论。金融界作为受害者认为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使金融机构不得不计提大量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进行恐慌性的抛售,引发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并恶性循环。而会计界则认为公允价值根本不具有顺周期性,出现顺周期性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于这种市场现象的不理性。在危机的市场中,市场已经不满足有效,公平和理性的特点,由于交易量的萎缩没有其他合理的价格可以依据,人们只能错把减值资产当作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只是这种现象的 “替罪羊”。

三、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修改

美国方面,2008年9月30日,SEC和FASB针对在不活跃市场下如何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布了指导意见,允许在某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国际方面,2008年10月13日,IASB公布了IFRS No.39,对金融工具的分类,确认和计量做出了调整。而欧盟则在当年废除了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使用。

四、公允价值出路何在

公允价值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去体现数据的相关性,以促进信息使用者进行更有效的决策。所以,公允价值本身并不应该成为人们声讨的对象。而我们应该把是否坚持公允价值的问题落实到如何准确获得和如何正确对待上。

就前者,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营造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良环境。当市场的确处于萎缩状态,“看不见的手”已经失灵的时候,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必要和适当的调节和干预。二是改进估值技术建立合理,统一,全面的估值模型。内部定价,第三方估价,预期损失模型,对于预设参数等都可以为改进估值技术提供思路。三是相关会计及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他们必须是技能上的达标者,没有扎实的基础和应用知识绝对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再者,他们必须是职业道德的遵守者。只有这样他们的披露才会被广大信息使用者接受和认可。

就后者,也有两个建议:一是用合适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充分披露。不管是表内披露还是表外披露都要让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公允价值在公司财务状况上所发挥的作用。还可以采用公允价值的可视化披露,动态呈现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二是监管体系与会计准则的协调。一方面,金融监管切实要防止金融机构忽视高风险而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在会计上建立及时反馈和警示机制。另一方面,在特殊时期,监管部分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配合宏观政策,适当降低资本充足率,以缓解危机。

五、结语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严重的储蓄贷款危机以来,公允价值之间代替历史成本成为了计量的主流。而21世纪初的这场金融危机,又把公允价值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度面临是否应该被废止的考验。但事实和理性分析证明,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仍存在于实体经济,公允价值只是风险积累的表现,也是识别危机,打破泡沫的信号和警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必将是大势所趋,而且会计师们将孜孜以求的在追寻公允价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王仲兵.《公允价值解析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刘忠,徐琛.《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的反思与变革》[J],《财会通讯》2012

[3]钟扬廉.《开辟公允价值论战的第二战场——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辩证思考》[J]《西南金融》,2012

[4]杨宜玮.《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应为次贷危机买单》[J],《生产力研究》,2010

[5]王峥.《浅谈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9

猜你喜欢

公允金融危机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影响了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行为吗?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