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2-10-09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教育核算中心陈秋云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教育核算中心 陈秋云
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后,由于纳入集中核算的学校数量比较多,业务量大,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量很大,同时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性不足,出现了各单位报销标准不一、会计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目前教育核算中心内控制度参差不齐。
一、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各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参差不齐。如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内部会计制度;或一些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内部控制制度仅仅限于文件,流于形式,没有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有的单位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加之相应的绩效评价制度没有跟上,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
(二)缺乏内外部监督,没有相应的内审制度
首先目前作为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审计、财政部门,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加以实质性检查。其次有些单位财务岗位有限,难以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岗,加上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使监督职能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学校预算执行与经费支出存在随意性
按照《预算法》规定,学校每年的经费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但从目前的核算中心的管理来看,核算中心目前还没有对具体日常经费支出进行预算指标监控,报账员不清楚学校具体的预算情况,对学校看上去似乎“合理”的支出都予以结报。造成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
(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判断,监督存在盲区
原始凭证是记录各单位经济业务的载体,对其审核和监督是对会计信息实行源头控制的重要环节。核算中心人员由于职能限制,只能审核原始凭证本身的合法性、有效性,而对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合法、活动支出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却无法识别。在假发票盛行的今天,核算中心只审核凭证的规范性,对单位业务是否真正发生却不得而知,从而难以真正履行监督职责,影响了审核工作的质量。
(五)报账会计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内部控制工作要求
由于报账会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单位连财产明细账、备用金日记账等都没有建立;个别报账会计甚至无视财经纪律,不积极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却为弄虚作假出谋划策,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
(六)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完善,信息共享性差
目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还停留在基本的会计核算上,缺少完善的财务统计、分析功能和远程报账查询等模块,无法提供一种快捷、简便的方式使会计信息实现共享,致使无法及时、动态地了解本部门的财务状况。
二、强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大内部审计力度
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建设影响着其他控制业务的开展和实施效果。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健全有效的监控机制,同时规范内部审计制度管理,成立由主要领导责任人为组长的内部专门考核小组,不断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定期抽查窗口业务会计处理的核算单位的账务情况,通过内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以不断规范集中核算行为。
(二)加强内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员,保障内控执行的有效性
人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前提和保障,内部控制工作也如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都不能离开人的因素。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以内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为基础。所以各级领导要重视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建立内控人才储备战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控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要加大内部控制规范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内控理论水平和执行力,真正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绩效管理,认真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从而激发各单位和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发挥出应有的成效。
(三)加强部门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规范支出行为,杜绝支出的随意性
各学校要真正认识到部门预算的重要性,不断强化预算意识,根据要求早编细编,提高所编预算的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后的预算,规范支出行为,做到有预算的按预算执行,无预算的尽量不安排,从而提高预算的执行质量,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使用的全程监管,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提高监管力度
针对各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减弱,核算中心对发票的真实性难以界定,无法把握单位经费开支的实际,因此有必要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被核算单位将原始数据输入财务处理系统中,生成记账凭证,会计核算中心重点强化对资金的控制和对经费管理的监管,明确单位会计的职责,通过集中支付制度,规范被核算单位的财务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把握单位所提供票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五)严格执行资金支付程序,有效降低支付风险
首先,为防止伪造支票、印鉴,到银行套取资金的现象发生,在开具支票、签章、付款分属窗口会计、中心总出纳、银行的前提下,完善财政资金支付系统,实现资金审核“双保险”,通过系统认证、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支付资金,从而尽可能降低中心在支付资金环节上的风险,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其次,资金支付业务要严格遵照资金支付程序,由窗口会计制作支付通知书,输入支票号码、支付金额、支付事项等并核对,电子签名后,存盘,打印出纸质支付通知书给报销人员。报销人员持支付通知书及支票到总出纳窗口办理签章手续。总出纳根据支付号码找到支付通知书后,对支票号码、支付人、支付金额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支付通知书上签名并在支票上签章。银行收到票据,在确认持票人所持票据与支付通知书相关要素相符,票据合法后,方可办理转账、电汇或提取现金业务。日终窗口会计打印出经本人制作、总出纳电子签名的支付通知书,与支票存根等有关凭证一起装订归档。
(六)完善支付审核评价体系,审核经费开支的合理性
由于各单位的情况不一样,会计核算中涉及的业务无法实行统一的支付标准,可根据具体问题实行二级审核机制,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按照规定执行;没有相关规定的,窗口会计可以报至综合业务科室领导进行审核,对于不合规定的行为,会计核算中心可以填写“拒付整顿通知书”进行书面通知,督促报账会计调整更改。完善的支付审核评价体系可以保证审核的准确性,规范性,从而有限降低审核风险,确保审核业务的顺利开展,为财政改革的深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七)实行购置、维修基建分项逐级审核批准控制制度
对学校而言最大笔的支出在于基建、维修及购置,这部分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总额至少占到公用经费的50%以上,因此加强对这部分支出的控制,是学校防腐败的重点。对这部分支出应做好事前申请、事中审核、事后报备,并且是由不同的部门来实施审核批准,降低舞弊腐败的风险。
(八)必要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内部控制的完善审计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报告错误和舞弊行为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内在机制。因此有必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有缺陷、运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为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必要时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以及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九)加大管理软件开发力度,构建财务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反馈机制,提升全面管控的信息化水平
内部控制是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完美结合,必须依靠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实现。完善的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信息同步集成,增强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还便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核对,及时发现和堵塞业务管理中的漏洞,真正发挥出财务监督职能。信息技术控制既是内部控制的内容,又是控制手段,因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对教育核算中心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维护的投资力度,指导和帮助单位将内部控制方法和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内部控制,全面提升单位风险管控水平。
[1]丁燕.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法制与经济.2011(5)
[2]张春路.浅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北方经贸.2011(8)
[3]王庆伟.对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