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2012-10-09辽宁大学张哲
辽宁大学 张哲
2007年下半年,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因此金融危机在世界迅速蔓延,并在2008年9月引起了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滑坡。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再加上同时袭来的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我国经济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并在2008年底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我国在2009年年底出现了经济回升,逐渐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在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恢复究竟有多大的效果呢?或者说是否有效呢?这些都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用实证来分析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起到的效果。
一、有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含义问题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实行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其主要表现为降低存款和贷款利息,以增加社会投资,刺激消费。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轻其投资贷款和融资成本负担;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释放居民存款储蓄,增加他们的消费。并在其过程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社会资金流动量。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关于货币政策的文献
实施货币政策是否对促进经济发展有效果呢?这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是个争议的焦点。凯恩斯学派主张进行“相机抉择”和“逆经济周期调节”,非常重视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主义学派则主张“单一规则”,认为政府不应该运用各种权利和手段去干涉经济变量,只能调控货币供给量;理性预期学派则提出“货币政策无效”的观点,完全否认了货币政策的作用。但是,这些仅仅是纯理论的东西,他们的主张正确与否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随着计量经济的出现,很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进行了很多实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很值得我们参考。Friedman(1963)和Tobin(197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就短期而言,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产出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出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很可能是真实产量变动的结果”这一结论;1995年Moore通过对1965~1994年间美国经济数据研究发现,短期名义利率和真实产出间为负相关的关系。1999年,邓述慧和黄先开先生对前几年的季度数据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西方的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我国的货币作用机制有着巨大的差别,预期货币供给冲击和非预期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说明货币供给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上具有重大的作用。徐龙炳对中国1984~1997年和1990~1999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冲击明显影响着经济的发展。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分别从货币政策操作、宏观经济分析、金融市场分析、货币政策趋势和货币信贷状况五个方面对当时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得出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结论,并提出了未来所要采取的主要货币措施。2002年,高铁梅、陈飞、赵听东提出,目前看来,中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巨大的,并非信贷渠道所能比拟。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时滞,卞志村在2004年测算出利率、信贷规模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时滞分别为6个月、5个月和3个月,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作用时滞分别是8个月、4个月和7个月,从上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均存在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三、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和方法
(一)货币供应量政策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贷款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初,国务院就提出了全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百分之十七左右,新增贷款5.5万亿左右的预期目标,并在今年提出(2012年)全国货币供应量应增长百分之十四左右的目标。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利率政策
中央银行降低票据贴现率和央票招标利率,利用货币政策增加市场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到200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曾五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将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1.89个百分比和2.16个百分比。
(三)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就开始不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下调百分比较大,其中也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良好效果。
(四)信贷政策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先后做出了几次信贷政策调整。八月初,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全国商业银行的规模。8八月十五日左右,央行又再次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将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的贷款从原来的100万元提高到了200万元,这就进一步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九月十六日前后,中央银行开始下调一些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人名币贷款准备金率,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充足的条件。
四、货币政策效果的实例分析
(一)企业资金充足,投资效益更高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就多次下调各大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在社会的流通量,保持市场运转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他该人民生活水平。通过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保证银行体系能够平稳快速的运转,还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多纳税收,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货币流通剧增,通货膨胀出现
自央行加大货币流通量后,2009年第一季度便开始了高达四亿元的大规模投资,银行存款大大减少,贷款了急剧上升,甚至出现了过度增长的现象,这就大大增加了货币流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开始大量投资楼市和股市等虚拟经济体,而忽视了客观的实体经济发展规律,以致整体经济恢复发展缓慢。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股市暴跌,从2007年的六千多点跌至一千六百多点。2009年有所反弹,回升到了三千左右。房产方面也开始回升,成交量不断增加。同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资产价格有所提高,对国际资本构成了比较大的吸引力,外国资本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促使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这些貌似很好的经济现象,可里边却内含杀机。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直接导致了货币投放量的增加,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性,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一大阻碍,并且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刺激人民消费
从以往的政策效应来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影响是最大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减少居民存款来增加、释放资金的流通,从而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手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起到稳定物价水平的效果,这可能是我国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较高造成的。而对于信贷脚步缓慢的现象,这是总需求疲软的反映,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经济增长。降准乃是表明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以达到改善市场预期,增强银行放贷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它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扩大了企业发展的资本来源,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生产积极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使这一经济主体在危难时重获生机,从而也让中国经济重获生机,使我国经济开始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逐步纳入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水平方面效果并不明显,不过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1]陈飞,赵听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o金融研究.2002年10月
[2]邵威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2011年09期
[3]杨振,吴迪,赵全宇.金融危机背景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