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几点建议
2012-10-09四川省地震局王协君
四川省地震局 王协君
部门预算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程序可以概括为“二上二下”,采用的是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由下而上的汇总方式,基层事业单位即成为部门预算的起点,对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许多基层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造成一定阻碍。
一、目前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只重视预算控制数,不重视预算编制
作为基层事业单位,组织收入能力有限,对财政的资金支持十分依赖,致使有些单位对预算的理解不是从综合的整体的收支计划出发,而是仅仅局限于本年度财政给多少钱,只关心收入指标的增减,对如何合理安排各项支出不够重视,导致预算编制不细致、准确度不高,进而影响预算执行情况。
(二)收支预算不完整
有的基层事业单位除了中央财政拨款和单位自行组织的其他收入外,也在地方财政争取到一些资金支持,但由于地方财政编制预算的时间可能与上级部门要求编制预算的时间不一致,以及担心反映全部收入会影响中央财政投入的心理,并未将全部收支纳入统一预算中,违背了部门预算完整性的编制原则,不利于统筹资金安排,且导致预决算口径不一致,难以分析预决算收支差异的真正原因。
(三)不同经费互相挤占
由于中央财政对人员经费并不是百分之百支持,而是视部门自行组织收入的程度留有一定缺口,需要各部门将缺口根据实际情况分散至其基层单位自行弥补。当基层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科学性不够重视,统筹安排资金能力较差时,就会出现各种资金来源的支出中,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甚至挤占项目经费的情况,对掌握人员经费真正需求、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等都造成不利影响。
(四)基本支出预算准确度不高
基层事业单位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时往往采取简单的历史基数法,即按上年实际支出数来推算下年支出预算数。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却难以反映真正的实际需求,可能导致编制的预算不易执行。长期依赖这种方法编制的基本支出预算不仅准确度不高,也难以积累有效的预算基础数据,无法对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有用的经验数据,同时,也不利于发掘年度间基本支出预算执行差异的真正原因。另外,对于需要将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下达至下级单位的中间级次预算单位,这种历史基数法也是不可靠的,往往不能真正满足下级单位的支出需求。
(五)项目支出预算前期工作不充分
财政和中央部门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分设有财政部项目库和中央部门项目库。基层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项目库的作用,往往到了上级部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时才开始思考需要申报的项目,导致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仓促,可能遗漏重要项目,影响单位长期事业发展。
二、如何改进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一)革新预算理念,发挥基层单位“起点”作用
树立预算是单位管理重要手段的观念,摒弃将预算工作视为向财政要钱的片面理解。认真做好部门预算工作,遵循预算编制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透明性、绩效性等基本原则,并将预算编制和执行渗透到单位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合理安排单位收支、谋求单位科学发展的有效方式。基层单位发挥好起点作用,有利于提高整个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完整性,有利于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
(二)做好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力求收支预算完整、合理
预算编制准备工作包括全面了解预算年度收入规模和支出需求两个方面。每年上级部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之前即对预算年度可能实现的收入规模作全面摸底,注意与地方财政部门作好沟通,尽量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与地方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时间,即使时间上无法统一,也应事先沟通可能获得的地方财政资金数额。在把握收入规模后,将各类收入按实现时间、确定实现的程度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支出。除收入外,支出需求也应提前测算,结合收入摸底情况,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区分刚性基本支出需求与弹性项目支出需求,量入为出,统筹安排,将确定的收入优先安排维持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基本支出,仍有余力再按重要性原则逐一安排其他支出需求。事先全盘规划,尽量避免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甚至项目经费的支出混用情况,如全盘统筹后人员经费仍有缺口,则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提请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本单位的预算分配定额,协调解决缺口。
(三)建立单位定额测算体系,了解基本支出真实需求
在财政部《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明确了中央部门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原则之一是定额管理,在以定额管理为主的基础上还要结合部门资产占状况,通过建立实物费用定额标准,实现资产管理与定额管理相结合。自2004年财政部选择部分单位进行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从最初的5个中央部门扩大调整至2011年的23个,试点方案也不断完善细化,取得了初步成效。虽然财政部提出的定额管理是针对中央本级,且此处的定额是预算分配定额,指财政部根据中央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和日常工作任务的合理需要,结合财力的可能,对基本支出的各项内容所规定的指标额度,是财政用于公开、透明、规范地分配预算的标准体系,似乎与基层事业单位似乎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定额预算是科学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单位了解各项费用的实际需求和探寻导致年度间支出变化的真正原因,避免简单采用历史基数法带来的预算编制不准确及预算不易执行等种种弊端。同时,对于需要将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进一步分解下达至下级单位的中间级次预算单位,了解财政及上级部门下达预算的定额标准、制定本单位分配预算的定额标准也是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预算管理的有效方法,基层事业单位完全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定额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单位自身的定额测算体系,更真实地了解基本支出实际需求,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并为有限资金的统筹安排和有效使用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单位项目库,提高项目支出预算质量。
财政部在《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中以专门章节对项目库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分为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基层事业单位一般在年度预算开始编制前即向上级部门上报项目申报书,经上级部门层层筛选后进入部门项目库并向财政部申报,经财政部筛选排序后进入财政部项目库,在财政部项目库中按轻重缓急排序,滚动安排。这一方法和程序也值得基层事业单位借荐,虽然基层单位事务单一,项目相对较少,出于简化程序的考虑,基层单位可能不愿采取项目库的方式,而是采用部门提议、单位领导合议等快捷的程序。事实上,基本支出保民生、项目支出促发展,项目支出是单位事业发展在预算层面的实现方式,基层单位想要长远、稳定、科学地发展就应对单位的发展方向作前瞻性的规划,建立并管理好项目库是作好长远规划的一部分。基层事业单位也应建立项目库的管理程序,明确项目的内部申报、审核、排序、清理,自筹资金实施或向上级部门上报,以及落实预算后具体实施、项目完成后验收总结等各环节明细流程,使单位发展规划落实到每一个明确的项目上,促进单位有序发展。
三、结束语
预算是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编制是预算的首要环节,基层事业单位不应仅为预算工作而编制预算,而应结合单位管理需要将预算编制融入管理,真正发挥预算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促进单位事业不断发展。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12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