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变不离其宗

2012-09-28刘少平

陶瓷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景德镇产业化陶瓷

万变不离其宗

新年第一期杂志,承载新的变化。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久违的太阳终于冒了头,春天终于萌动。诗意盎然中,窗外传来阵阵机器的轰鸣,这是我们所里在建设“艺术创作交流展示中心”。从新厂西路476号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经过时,会发现这里整理出一块工地,再过一段时间工地上会矗立一栋大楼,其中有专门的艺术工作室、专设的艺术展示厅、专业的艺术交流中心。这栋中心大楼的建设,是所里为陶瓷产业化添加的一块基石,我们在“筑巢”,希望引来“凤凰”。

这两年关注官方数据和民间动向,也能观察出景德镇陶瓷企业结构和陶瓷产业的变化,国内外知名陶瓷品牌纷纷落户景德镇,这其中既有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需求,也有看好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的原因;景德镇陶瓷科研、教育、生产、流通形成一个循环体系,本土企业和艺术家也日渐注重品牌和对外扩张。官方和民间都在构建一个陶瓷产业聚合的大平台,正是我们所里新建“艺术创作交流展示中心”的大背景。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是一家集科研开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及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省级独立应用型陶瓷科研单位,紧跟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通过引入市场运行机制的改革,积极抓好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和订单式生产。艺术陶瓷创作设计是我所强项,我们先后在“民间青花的研究与开发”、“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釉中彩装饰”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和成果,创作设计的艺术瓷因画面新颖、技法多样、质量上乘、给人眼睛一亮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响亮的品牌。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客户,我们在礼品级艺术瓷、旅游纪念瓷、生肖纪念瓷的研发上不断发力,采取名作限量复制发行和日用瓷、纪念瓷的艺术化设计发行的办法,每年都有几十个新品面世。一直以来,我们对陶瓷发展采取产业化布局,这种布局已经让我所成为景德镇陶瓷的孵化机和助推器,现在我们更要尽量多地建立大师级或名人工作室,并配以生产加工基地,使其陶瓷作品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事实上这是一块硬币的两面,也是我长期关注的问题,即:艺术陶瓷日用化和日用陶瓷艺术化,二者代表着陶瓷产业多样化中的两大主流趋势:一是陶瓷艺术品作为礼品向高贵、典型、精美的方向发展,走高端路线,形成品牌化、产业化运作,提高陶瓷艺术品的附加值;二是让名贵的陶瓷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中,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了解和接受陶瓷,从高高在上变为雅俗共赏。

我认为这些趋势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万变不离其宗,都在追求陶瓷的本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我们的《陶瓷研究》杂志,也在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读者会发现,这期杂志焕然一新,从版面设计到栏目设置到主题策划再到写作风格都有变化,忠实记录了景德镇艺术和学术界的人、事、物,对王锡良、王恩怀、戴荣华、秦锡麟四位大师合作的巨制“大地春暖”,我们进行深度报道;对舒惠娟、余少石这样的文人、学者、老师,我们进行个案解读;对学院、瓷厂、工作室的学术动态,我们有“高岭论坛”栏目长年关注……我们杂志希望保持艺术和学术齐头并进,也不失为实用与审美统一的另一种诠释。

猜你喜欢

景德镇产业化陶瓷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