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苑丛谈
——谈发心

2012-09-26王永炎王燕平于智敏

天津中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悲孙思邈名医

王永炎,王燕平,于智敏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医苑丛谈
——谈发心

王永炎1,王燕平1,于智敏2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发心,即立志,发愿,发誓。发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要想使自己成为高级中医药人才,成为名医,为医者首先应完成自我塑造,“发心”、发“五心”,而后才有可能成为名医造福众生。

中医;发心;含义

名医是所有医生奋斗的目标,也是患者追逐的对象。为医者数以万计,而名医寥若晨星,良有以也!难怪徐大椿发出“为医固难,而为名医尤难”的慨叹。笔者以为,要想使自己成为高级中医药人才,成为名医,必须“发心”,同时具备“五心”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1 何谓“发心”

发心,即立志,发愿,相当于通常所说的发誓。佛学经常使用“发心”一词,多特指人们萌动善心善念。《维摩诘经》慧远疏曰:“期求正真道,名为发心。”可知发心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走上正路与坦途。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曰:“发心,发菩提心也。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也。”何谓菩提心?本辞典的解释是:“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真道即真理;求真道即是求真理。

也有谓“发心”为发大悲心的。通常认为,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是自利利他之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曰:“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之苦者也。”《大方广佛华严经》曰:“发起大悲心,救护诸众生,永出人天众,如是业应作。”马鸣菩萨《起信论·信成就发心者》曰:“发何等心?略说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故;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佛学之“大悲心”以解救一切众生疾苦为目的。医为仁术,苍生司命,以“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为目的,以延长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为灵魂,两者可谓殊途同归。因之孙思邈称医者的“发心”为“大慈恻隐之心”,恻隐即是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而心中不忍,也可称为慈悲心。《智度论·二十七》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这就是慈悲心。

孙思邈《大医精诚》开篇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为医的前提条件;“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是对为医者的基本要求。

“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希波克拉底誓言》都主张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一切的首位,都可视为医生的“发心”,亦即医者的慈悲心、恻隐之心。

《孟子·告子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为医者尤当有此之心。

2“发心”的含义

具体到医生这个特殊的行业,医生除了应该具有恻隐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外,仁心、恒心、信心、精心、耐心此“五心”,尤其必不可少。

2.1 为医要有仁心 “医者,人之司命也”,“秉天地造化之权,掌疾病死生之柄”,必须具有一颗仁爱之心和“大慈大悲的恻隐之心”,千万不可“习此业以为衣食之计”。只有把心放正、摆平,才能以一颗善良、公正、平和的心来应对患者。“医者能正其心术,虽学不足,犹不至于害人”[1]。《幼幼新书》曰:“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2]诚属真知灼见!

2.2 为学要有恒心 医者要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恒心治学,要积数年之功,“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3]《存存斋医话稿》曰:“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返约。”[4]《医门补要》曰:“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也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5]是对医生的全面要求。

2.3 临证要有信心 《旧唐书·孙思邈传》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6]讲的是医生的胆量;“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7](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讲的是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谭金章《诚书》曰:“医之知药性,犹主将之识兵,必明顺逆险阻,而后战胜攻取。”[8]主张处方用药如同选将,要知人善任,知药善用,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岳美中“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9]等,都强调医生要有信心,要有胆有识,灵活变通,当机立断。

2.4 诊断治疗要精心 《论衡》有言:“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能治百病谓之良,是故良医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10]良医能治百病,主要在于能精心了解病情,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诊断治疗切中病机。《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曰:“医之难,不难于治病,而难于知病。”[11]只有体察入微,才能分清疾病的标本缓急,主次轻重。这也是“微病,恒医皆巧;笃剧,扁鹊乃良”的原因所在。由此观之,《景岳全书》曰:“医不贵乎能愈病,而贵乎能愈难病。”[12]实在是对名医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还应体会“医之为道,全在身考”的含义,口尝身试,反复实践;“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13],诊疗过程要处处精心。

2.5 对待患者要有耐心 “医者依也,有身者所依赖以生全者也”[14]。医生是患者的依靠,是患者生命的希望与寄托。加之“名医者,声价高,敦请不易”,如果缺乏耐心,忙于“诊务”,“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诊决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15],纵然名气再大,只能成为欺世盗名之“名”医。

此外,“发心”还包括具备平等心、恭敬心、慈悲心,戒除分别心、妄想心、执著心等含义。这些不惟是为医者所必备的,也是任何一个正常人、健全人应该具备的,也应当牢记、恪守并践行。

3 小结

中医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属性,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中医经典,体现了生理、病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这是读经典时应该汲取的。

孙思邈曰:“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16]笔者认为:“名医大家,医之难成者也。”欲成名医大家者,当先发此“五心”,同时不断提高技艺,做到德艺双馨,庶几可臻名医大家之列。

中医经典中蕴含着许多原创思维,遵循经典是根,临床为本,仁术是魂,为医者先完成自我塑造,而后才可能造福众生。

[1]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见刘洋.徐灵胎医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55.

[2]宋·刘昉撰集,明·陈履端编订.幼幼新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1981:1.

[3]唐·孙思邈.千金方[M].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

[4]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见珍本医书集成第四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31.

[5]清·赵 濂.医门补要.见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第4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64.

[6]后晋·刘 昫.旧唐书[M].1995.

[7]清·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

[8]清·谈金章.诚书·凡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

[9]中医研究院编.岳美中论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

[10]东汉·王 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208.

[11]清·杨旦升.杨氏提纲医方纂要.转引自中医名言大辞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52.

[12]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41.

[13]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

[14]清·程杏轩.医述[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2.

[15]东汉·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16]唐·孙思邈.千金方[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2.

Medicine talking—Talking of Faxin

WANG Yong-yan1,WANG Yan-ping1,YU Zhi-min2
(1.Institute of Clinical Basic Medical Sciences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2.Institute of Basic Theories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

Faxin means to determine and to swear.Faxin is the basis of doing anything well.If you want to become a senior professional of TCM,famous doctor,you should finish self-shaping first and Faxin,Fa “Wuxin”and then will be a famous doctor more likely who benefits for the people.

TCM;Faxin;meaning

R24

A

1672-1519(2012)04-0313-03

2012-05-14)

王永炎(1938-),男,著名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药物与中药资源研究所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近5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主持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合作项目,国家973、863项目和国家“七五”至“十五”攻关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香港求是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先后作为第一主编出版《临床中医内科学》、《今日中医临床丛书》等15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已培养医学博士65名,出站博士后28名,其中2名博士荣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励。

于智敏。

猜你喜欢

大悲孙思邈名医
孙思邈与屠苏酒
正解《将进酒》
倪进明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让名医们上线
情人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