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重头文章概览
2012-09-25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05/2012初始扭转梁力学性能参数分析
根据作者先前对初始扭转梁的变形规律和基本微分方程的讨论,进一步研究初始扭转角和抗弯刚度比两参数对初始扭转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初始扭转角的存在,梁单向弯曲时将产生侧向位移。且当初始扭转角ω∈[O,π/2],由于耦合效应产生的侧向位移随着初始扭转角∞的增加而增加;当初始扭转角ω∈[π/2,π],由于耦合效应产生的侧向位移随着初始扭转角ω的增加而减少。变化抗弯刚度比参数时,研究表明:截面为正方形,即两主轴方向的抗弯刚度相等时,梁的力学性能与普通直梁相同,无侧向位移产生;而当梁截面为非正方形,即梁截面抗弯刚度比μ≠1时,由于初始扭转角的存在,梁单向弯曲时将产生侧向位移,且刚性越大,梁的两弯曲主轴位移耦合效应越来越大,产生的侧向位移也越来越大。(黄莺,陈昌宏,单建)
《施工技术》10/2012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阐述了二十年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缺乏对基坑工程复杂性、综合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认识,不少工程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工程和环境安全,存在设计盲目、施工粗放、管理松懈、监测不力等情况,这也值得工程界认真考虑、吸取教训并予以克服。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可以预期基坑工程将向大面积、超深度方向发展,它将促进各学科进一步结合,加强基坑设计空间分析,实现设计、施工的信息化。基坑工程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以确保工程安全,并在施工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做好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实现绿色施工。(应惠清)
《城市道桥与防洪》09/2012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演化特征分析
交通网络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轨道交通网络亦是如此。近年来,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来划分网络类型,如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和小世界网络。然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网络,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面的研究较少。由于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加入交通网络的需求和运行状况的考虑会更加符合实际。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研究其从1993年第一条线路通车至2008年的网络发展变化。从拓扑、需求(各站点客流)和运行(各站点间运行时间)三方面分别选取指标描述轨道交通网络特征:用节点度、回路程度和树状程度来表征网络拓扑结构性质;用邻近性表征网络需求和运营性质,并分析这些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赵召胜,王焱)
《安徽建筑》05/2012某工程塔吊基础设计与计算
文章主要就某工程的塔吊基础设计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塔机的基础设计应根据所在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荷载大小以及塔机稳定性要求、现场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考虑,当基础设计缺少计算资料时,可采用塔机制造商提供的《塔机使用说明书》的基础荷载,包括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倾覆力矩、扭矩以及非工作状态的基本风压进行计算。(陈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