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2012-09-25刘金才
刘金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益复杂的组织内部关系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使经济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石油企业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内部审计不仅关注内部控制,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目标从过去被动地查错纠弊,变为主动地帮助企业增加价值。因此,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提出满足了现代石油企业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方面的更高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石油企业安全健康科学地发展。
一、当前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模式落后,事后审计多,事前、事中审计少或管理项目审计较少。
2.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知识结构单一。
3.缺乏现代化审计手段,审计程序不充分,部分审计评价不准确。
4.独立性较差,地位不够高,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开展有一定困难。
二、石油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总体思路及对策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水平,就要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办法,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指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及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合理选择被审计单位和事项,形成审计项目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从而实现预定的审计目标。
(一)积极与高级管理层进行沟通,提高其风险导向管理意识,服务于企业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的是,它先确定企业目标,再对可能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测试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风险的管理控制切实有效。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是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的管理和控制,将风险与企业目标直接联系起来,这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决策是非常有价值的。为此,要加强领导人的现代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审计的本质和作用,将内部审计纳入企业重要活动;把内部审计置于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企业自身,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把内审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将庞大的内部控制审计系统进行分解,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使审计更加全面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于内部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系统的自我完善机制,促使自身实现新陈代谢,是内部控制得以彻底执行的必不可少的机制,促使其功能得以实现。内部审计不能只要领导重视,还要其它部门的倾力合作。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建立风险管理意识,找准风险控制点,对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并对各种风险的控制进行记录,从而形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由此得来的内部审计报告则具有全面性和可使用性,可以更好地、更贴切地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更好地发挥其咨询服务的职能。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使内部审计队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随着企业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内部审计才能具备揭示风险的能力,才能为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促进防范风险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四)加强后续审计,加大业绩考核力度,保证内部审计总体目标的最终实现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的全面化,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涵盖了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对被审事项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与被审者期初目标相对比,进行后续跟踪,同时加大内部审计与业绩考核的关联度,有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威慑力和权威性,从而促进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体现内部审计的重大作用,保证内部审计总体目标的整体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应用于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方法的一次飞跃。面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只有科学合理地采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更好地为石油企业增加了价值、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从而促进石油企业安全和谐科学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