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财务控制融合探讨
2012-09-25李昂
李 昂
一、立足财务控制,明确公司治理权责利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控制效果,也为了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我们可以将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关联起来,将公司治理的设计与财务控制的设计一起考虑。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将公司治理的权、责、利设计为四个层次,即所有者财务、董事会和管理者财务,监事会财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并分析它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安排。所有者财务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为权利依据,以资本的增值和安全为利益目的,主要责任是对资本的出资及运用状况进行管理,是一种间接约束机制;董事会和管理者财务以法人所有权为权利依据,在所有者的监控下,主要责任是对企业的资金运行进行管理,处于财务控制的核心地位,是一种直接控制的方式;监事会财务是由监事会及监事主导的,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财务控制实施监督。其他利益相关者财务主要讨论公司内部的财务人员的财务控制角色,以现金流转为管理对象,主要责任是保证上一级财务决策的执行和预期效益的实现。四者辩证统一,一同为实现公司有效治理服务。
二、依托公司治理解,决财务控制局限性
1.现有财务控制的局限性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首先,管理层财务控制意识薄弱。现在仍有企业未制订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出财务控制的意义尚未被所有企业认识到。即使有财务控制制度的企业也多停留在表面,未落实在执行。其次,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多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内部交流性差。再次,企业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缺乏预见性,加之改革探索的滞后性,使企业对某些新业务没有及时设立合理的反馈和处理机制,内部财务控制不够健全性。
(2)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的财务控制基本上以补救为主。通常等到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给予惩处,企业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财务控制因为缺乏预见性失去了效力。另外,许多企业都重视资金、资产等有形资源的控制,轻视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但是未来企业之间是以知识和信息竞争为主,只重钱财的财务控制观点将制约企业长远发展。
(3)会计监督不力。信息失真、假账泛滥、程序混乱等问题充斥着会计实务界。有的企业管理者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公司甚至发生所有者造假破产,实质上逃避债务、转移资金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若能加强财务控制,可以防止许多无谓的损失。
2.公司治理对财务控制缺陷的补救
财务控制功能发挥需要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作为保证。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面临的核心问题相同:如何进行分权与制衡实现企业价值的最优化,不同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公司治理结构是通过形成一种制度,而财务控制依靠的是建立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他们是环境和系统的关系。所以,只有在公司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各个参与者之间(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起责、权、利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才能相应地确保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和程序。
将内部财务控制纳入到公司治理路径之上,一方面需要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防止人为操纵公司财务报告,或是由于公司规模扩大而出现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减少舞弊行为。另外,在选择所有者及其管理者时,应考虑这些人的经营风格、道德品质、对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对运作机制的偏好等等。
三、联结内部控制,增强融合的有效性
1.支撑财务控制,改进公司治理
如前文所述,财务控制可以帮助公司安排治理结构中各方的权、责、利,并将这些安排划分为所有者财务、董事会和管理者财务、监事会财务和其他人员财务。但是公司治理的逻辑概念比财务治理大,财务控制的属性较为单薄,直接将两者融合易出现不协调的状况。与企业文化相同,在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下,公司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等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有力的支撑,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有利于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有利于通过财务控制改进公司治理。
2.协助公司治理,完善财务控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要求细化和明确股东的责任,聘请独立的外部审计,对市场诚信披露公司状况等,内部机构和人员的社会应符合内部制衡原则,权责利应当尽量统一,明确职能权责和利益安排。这些安排都有利于财务信息流动的稽核和监督,有利于企业财务控制的有效运行,有利于填补财务控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