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
2012-09-25方海燕林丽娜
方海燕 林丽娜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生产中的成本管理,忽视全面成本管理
很多企业仍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阶段,把目光集中在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为目标。企业作业链中,生产处于中间环节,随经济的发展其相对被弱化,而位于两端的产品研发和销售,费用及比重日益上升;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产品定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以及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中的价值分析和成本管理,及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售后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均被忽视,即便有预测和计划也未科学合理地落实。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众多企业提到成本管理,就是缩支出、降成本,使降低成本孤立化。事实上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为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企业一味提高产量,结果造成存货的积压,表面上利润提高了,但市场一旦有变,将造成更大的亏损。这种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未能在成本——效益上进行权衡的做法,最终无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成本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成本激励机制
当前一些企业对成本的管理停留在表面,细化人员分工以求控制成本,但结果造成大量人浮于事,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并且其浪费的人力也会导致管理成本的提高。
另外许多企业比较重视引进和模仿,忽视发明和创新;重视科研成果的研究,忽视生产力的转化;重视生产经营的组织,忽视个人创造性;其结果还仅是从节约的角度去控制和降低成本。但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发明的运用所产生的成本竞争力更巨大。
(四)对成本管理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理应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然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只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二、强化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实施全面成本管理
1.加强产品设计、工艺选择等环节成本管理。设计人员在研发过程要树立经济、成本意识,遵循市场调查结论,在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同时避免产品设计功能过剩,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企业会计人员要广泛搜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产品成本估算,运用现代分析方法,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编制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2.加强物资成本管理。工业企业中,原材料占企业成本的比重较大,因此原材料采购成本对企业总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主要包括对重要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形式,既能减少腐败现象,又能降低成本,对采购量大的物资尽可能地采用经济批量,使订货成本和保管费用达到最小金额;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进行询价、比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购物美价廉的材料,建立入库材料验收制度,对不合格材料拒绝入库,减少原材料损失。
3.加强市场成本管理。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般产品均要经历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应该采用不同的成本策略。在介绍期,为打开市场,使顾客对产品从一无所知到慢慢了解熟悉,企业须投入充足的广告宣传费用,因这一阶段广告、人员推销、营销推广等促销手段的成本最高;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各项促销手段的成本效益减弱,应减少广告宣传费用;而衰退期,各项促销手段的成本效益最低,企业应把促销规模降至最低限度。
(二)树立成本——效益权衡观
要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结合,以成本——效益权衡观看待成本控制,这也体现财务管理当中的“净增效益原则”。企业不能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管理成本的滞后状态,成本的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比如购置环保设备,有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从而提高产品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现代化成本管理信息
建立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有机联系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反映企业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加快电算化信息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