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生产作业成本剖析及其管理探议
2012-09-25徐芝云
徐芝云
油田企业生产作业成本可以分成油气提升成本系统、驱油物注入成本系统、油气处理与集输作业成本系统、井下作业成本系统。油田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应根据各个成本系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构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运行成本节点管理,依据各成本动因进行预算管理是油田企业生产作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油气企业要想保持稳健发展,就必须实施低成本战略,剖析油田生产作业成本,识别核心的成本动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成本管理
一、油田企业生产作业成本系统分析
(一)油气提升成本系统
油气提升系统发生的基本操作成本体现在可控的“直接材料”项目中,采油井、管线、计量站、集油加热炉等是成本管理的重点对象。其中,管线的分类依据是口径和材质,采油井的分类依据是抽油机类型。系统材料成本动因数量包括产液量、管线长度、计量站数、井数等。油气提升系统的电费发生点为电泵井、有杆泵井。电费成本动因数量包括接转站数和进口数。系统维修费发生点为管线、转油站、计量站、采油井等。采油井维修一般包括水电讯维修与抽油机维修。典型的维修费成本动因是计量站数、管线长度、油井数。专业操作成本系统药剂费成本的关键控制节点是结腊井与稠油井,井数是典型的成本动因。
提液是油气开采的核心环节,是采油的核心作业。提液是油气提升系统成本的作业动因。每一种抽油方式,例如螺杆泵采油、电泵采油、抽油机采油等,均会产生两个方面的提液作业消耗的动因,一是提液作业量,一是成本动因对提液作业消耗的影响。
(二)驱油物注入成本系统
材料费、维修费、水费、电费是驱油物注入系统主要的成本项目。典型的维修费资源成本动因为电机数、泵台数、水井数与罐数量。驱油物注入成本系统用水为地面清水与地下清水两方面,注水量是其资源成本动因。
注水量是驱油物注入成本系统的核心作业动因。如果不考虑损耗、污水排放,提液量和注水量正相关。影响注水成本的因素包括以下因素:地层的渗透性,参透性越高的地层,水下注就越容易,作业消耗就越低;注水干压,越高的注水干压,就会产生越高的消耗;水井的井深,越深的水井,就会产生越大的地层压力,所需的注入量就越多;设备使用状况,设备的使用状况会显著影响工作效率,进而影响成本消耗。
(三)油气处理与集输作业成本系统
油气处理和集输作业一般在联合站中进行,油气处理和集输作业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两个过程,涉及的成本项目包括水费、电费、材料成本、药剂费。油气处理与集输作业系统的主要材料成本包括机泵配件材料消耗、劳保材料消耗、日常材料消耗。机泵台数是机泵配件材料消耗的成本动因,人数是劳保材料消耗的成本动因,处理量是日常材料的成本动因。系统电费发生点为脱水器与泵,成本动因是脱水器台数与泵台数。
油气处理与集输作业成本系统的作业动因包括:油气水处理作业、污水处理作业、轻烃回收和原油稳定作业。首先,油气水处理作业。电力资源和药剂材料是该作业的主要消耗,实际处理量是核心的作业成本动因,原油含水率、原油物性、设备使用情况是相关的作业成本动因。其次,污水处理作业。药剂材料是主要的污水处理作业消耗,污水处理量是核心的作业成本动因,污水物性是相关的作业成本动因。第三,轻烃回收和原油稳定作业。原油和天然气的处理量是首要的作业成本动因。设备的使用状况是相关的作业成本动因。
(四)井下作业成本系统
抽油杆、油管、封隔器、压井液、干灰砂、涂料砂、化学防砂材料、滤砂管等是主要的井下作业成本系统管理对象。井下作业成本系统的成本动因包括维护作业和措施作业,二者均可以分为水井作业与油井作业两类。维修作业成本的核心作业动因是作业的井深,相关作业成本动因包括作业工序、作业量等。措施作业成本的核心作业动因为增油量,受到作业成功率的显著影响。
二、优化成本管理的探讨
(一)构建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目标成本管理,是指根据成本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将总成本目标细分成若干分目标,按照能力和责任统一的原则,把每项分目标落实到成本管理的每个责任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成本控制,确保实现总成本目标。根据目标成本管理,油田企业构建规范、合理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四种方法:以采油矿为成本管理主体,进行总体控制、维持、降低生产操作的成本投入;以注采项目组和采油单元为基础,实施精细管理,加强日常组织生产与油水井管理,保证稳产、降本、增效;以地质、工程等部门为保障,运用合理的增产增效技术措施,实现效益最大化;以后勤单位为补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约运营费用。
(二)运行成本节点管理
成本节点管理,指的是综合分析成本动因,确定关键的成本费用控制点,实行规范、细化、有效的成本管理,其基本立足点是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之间的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成本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系统分析成本功效、成本动因、作业流程,动态、全面地控制关键的成本节点,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具体来讲,油田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节点管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是成本节点管理的目的。对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合理性、重要性进行剖析,找出低效点、无效点、潜力点、重要点,有针对性的编制预算,做出相应的改进,从而优化成本控制。其次,成本节点管理不但需要有效地控制资源投入,必要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入,以实现从总体上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第三,成本节点管理的基础是过程优化,强调节点管理与过程优化的统一。油田企业成本管理既包括点的管理,又包括面的管理,点面结合是成本节点管理的必经之路。第四,油田企业成本节点管理是以“节点”为对象而实施的职能管理。
(三)依据各成本动因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油田企业开展成本动因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根据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综合剖析企业的生产成本。按照油气成本的发生特征,把油气生产成本分成生产成本、相对固定成本、生成保障成本三个部分。其次,根据成本动因类型与系数,构建成本计算模型。根据成本动因理论,成本等于动因数量和动因系数的乘积,其中动因系数是由单位作业动因或单位资源动因引发的成本发生额。即生产业务量*业务量成本定额+实物资产数量*实物资产成本价格定额=油气生产成本。油田企业的资源成本动因是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数量、油气资产数量、职工人数等;油田企业的作业成本动因为生产油气而发生的油气处理量、注水量、提液量等。第三,成本动因系数确定,成本价格定额编制。编制成本价格定额需要技术、生产、管理与财务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的生产系统分别进行合理的预算。确定好的成本价格定额,可以当作常量纳入油田企业的成本计算模型,为编制成本预算服务。第四,建立油田企业成本动因数据库。成本动因数量是决定生产油气成本水平的重要因素。油田具有型号、种类繁多的事物资产,例如泵、罐、水井、油井、接转站、计量站、管线等;生产油气的业务量指标主要有注水量、提液量、油气处理量、注聚量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剖析油田企业生产作业成本,找出油气生产成本的驱动因素,有针对性的监控、管理关键的成本动因,有利于油田企业降低、控制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