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分析
2012-09-25苏维刚韦丽珍覃耀冠蒋业钊罗同平
苏维刚 韦丽珍 覃耀冠 蒋业钊 罗同平
一、事业单位应收账款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的租赁、融资、转让、处置。事业单位的成立较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房屋、机械设备等资产。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较大部分的资产闲置;为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增加事业收入,改善事业单位工作条件,改善职工生活。许多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出租、融资租赁、转让和变卖处置等等,在这些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经济业务往来产生应收账款。
(二)无形资产的转让、合股经营。许多事业单位拥有自身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创新发明、技术革新、科研成果等等无形资产,但单位本身又没有能力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经营和开发,为保障这些资产发挥效益,事业单位就会与有能力开发的单位或企业进行合作,将无形资产作价转让或作价入股经营。
(三)借支差旅费。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一般先到财务部门借款作为出差费用,待职工出差回来后,凭差旅发票和出差补助的相关规定报销差旅费结账,多退少补。
(四)公物购置借款。单位委派职工外出采购零星用品或者必须现金支付的物品,往往也是先到财务部门借款,待业务办理结束后,再到财务部门报账核销借款。
(五)工程预付款。单位为及时完成某项工程任务,促进工程施工单位尽早施工,减轻施工单位工程款项垫支负担,而提前支付的部分工程款。
(六)职工借款。单位职工因临时困难而向单位借用的款项。
(七)外单位借款。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之间会经常出现相互之间的业务往来,存在经济结算业务。在业务往来单位或友好单位出现临时困难时,向本单位借用的周转金或其他款项。
二、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发生原因分析
(一)业务往来单位或个人信用缺失。事业单位在办理国有资产租赁、融资、转让、处置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合股经营工作中,一般都会签订《契约(合同)》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实际经济业务处理时,付款单位或个人往往有意无意拖欠相关款项,继而发生应收账款甚至呆账、滞账。
(二)国有资产租赁、融资、转让、处置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合股经营签订的《契约(合同)》不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付款期限没有约定或概念模糊,难以有效履行约定事项,也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三)经济业务办理的时间过长(六个月以上),向单位借款无法及时归还或结账,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冲销。
(四)财务人员管理缺位。财务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定期清理应收账款,未及时将应收账款管理情况向单位领导汇报,未及时组织应收账款的催收清理工作,导致应收账款变成滞账、呆账。
(五)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应收账款未按财务制度要求纳入财务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催收、清理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形成的应收账款责任过度责备财务人员,对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凡事个别领导说了算,容易使经济业务合作单位和个人有空可钻。
(六)主要领导或资产管理者变动频繁,在工作变动过程中新官不管旧账,责任不清。
(七)检查监督不到位。上级主管部门或业务监管单位不注意日常工作的督查,未能及时发现有关问题或发现问题不注意及时处理。
三、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制定规范的国有资产租赁、融资、转让、处置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合股经营《契约(合同)》范本。遵守和参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考虑经济业务开展双方的经济利益,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明确产生纠纷的处理办法,纳入单位规范管理内容。
(二)制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和义务,有效管理资产,促进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将国有资产收益纳入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严格按照政府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国有置产收益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制度。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明确财务人员在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记账、管理和跟踪,财务人员要定期检查应收账款余额变动情况,遇到不良应收账款户,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反映,并提出解决意见和建议,促进单位财务状况向良性循环、单位事务有效开展。
(五)强化单位事务和经济业务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谋求国有资产收益的合理性。坚持单位经济事务公开制度,单位国有资产租赁、融资、转让、处置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合股经营经过领导班子民主讨论决策,采取招投标等公开制度操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形资产的运营事项,接受单位内部和社会外部的有效监督。
(六)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成立应收账款管理清收小组,除采用日常的电话催收、书面催收的传统清收方式外,对解决长期存在的债务异议问题以及大额债务拖欠问题,要加大采用法律手段清欠力度,对需要进行诉讼的案件,及时清理并提交律师事务所起诉,以达到多渠道、多手段清收欠款的目的。
(七)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或业务监管单位要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等应收账款专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要求整改;国有资产管理单位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自身管理业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四、结论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消除应收账款余额过大给单位带来诸如增加费用、丧失市场、内部失衡等问题。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课题,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和操作,使单位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马凤.《浅谈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形成原因与管理措施》,《中华会计网校》,2011-03-03.
[2]张春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管理观察》总第453期2011年12月上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