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自动不取稿酬书

2012-09-24方继孝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支票叶圣陶稿酬

方继孝

叶圣陶先生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原名叶绍钧,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代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生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作为著名教育家、文学泰斗,叶圣陶先生平易谦和、朴实敦厚、谨言慎行、表里如一、坚持真理、一丝不苟的人格风范是人们熟知的。

1930年7月,朱自清在北平的清华园,写了一篇题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小散文,内中提及1921年秋第一次见到28岁的叶圣陶时的感受,为他那年纪并不老但“朴实的服饰和沉默的风度”所感染。在其后的交往中,朱自清在叶圣陶身上,见到很多看似寻常却也崎岖的景象,并认定,叶氏的沉默寡言而不喜欢论辩、极为和易而从无怒色,是一种智慧之举;此外,提笔从容而文稿极清楚、生活随意却极有秩序、态度积极却不怎么浪漫,这些,均“出于天性”,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

自然而然的素质,在叶圣陶身上表露无遗,也正因为这种自然而然,使得叶圣陶先生“长生久视”,成为永远的叶圣陶。

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人品,最为准确的说法应属他的老朋友茅盾先生在1943年11月15日为叶老的祝寿信中所说的:

凡是认识他的朋友都不能不感到,和圣陶相处,虽然他无一语,可是令人消逝去鄙俗之心,读他的作品亦然。你要从他的作品中找寻惊人的事,那不一定有;然而,即在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升华人的品性的力量。才笔焕发,规模扩大,有胜于圣陶的,但圣陶的朴素又谨严的作风,及敦厚诚挚的情感,自叹不可及处。

圣陶對于中国新文学的光辉贡献,海内早有公论,不因我的赞美而加重;但二十多年的友谊,使我从圣陶的“为人”与其作品看到了重要的一点,即两者的统一与调和。作品乃人格之表现,这句话于圣陶而益信。

茅盾先生对叶老的评价,传神地点化出叶先生的人品及文品最鲜明的特征、最独特的魅力。而家藏叶圣陶先生于1958年2月5日写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自动不收出版社出版其文集第三卷稿酬之信,则是叶圣陶先生高尚、质朴人格的具体表现。他的信是这样写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许觉民同志惠鉴:

去年曾致贵社一信,说明我自动不取任何稿酬,早蒙收览。若此信尚在,希望尊处检出,重行赐览。我之言此,希望尊处能谅察我的意思,照此办理。

今日接到文集第三卷之稿酬清单及支票一纸,我猜想是尊处忘记了我有过一封信。现在将清单与支票退回,请检收。

系出自愿,贵社少支出一笔稿酬,自属可以。如果说必须支出,即希将此稿酬捐予任何处所,只要尊处认为适当的。

此事是我与贵社两方面的事,千万不要传言出去,作为谈资。这一点,去年的信上曾经提到,恳求采纳。

我希望尊处回我一封信,表示同意我的要求。

敬礼。

叶圣陶二月五日

清单一纸

空白收据一纸

3253.98元支票一纸

就像叶圣陶先生的小说、散文、童话故事一样质朴无华,没有说教,更没有豪言壮语,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可是,当事人又有谁读了这封信不被打动,又有谁能做出违背老人意志的事情呢?!

(选自《旧墨四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猜你喜欢

支票叶圣陶稿酬
霜的工作
Writing a Check
启事
燕子,住下吧
新骗术!小心款到发货也不安全
大粘糖
英国要彻底废除支票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