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买中国话的老人

2012-09-22苏景义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家乡话塞浦路斯光盘

苏景义

在网上,我认识了一个外国老人,她叫史密斯·巴依,住在遥远的塞浦路斯,有七十多岁了。

我很惊奇,一个外国老太太,何以汉语说得这么好。我问她:“您到过中国吗?”她飞快地打出汉字:“没有没有,没有哦。”我说:“那您一定进过当地的汉语专修学院了。”她的回答还是否定的。她说,汉语是跟她丈夫学的,她的丈夫是个华人,六十多年前来到塞浦路斯,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农场主。不幸的是,几年前,他们唯一的儿子因车祸丧生,儿媳也改嫁了。

巴依老太太英语和汉语都很棒,我们聊得很开心。一天,巴依高兴地告诉我,她和八十岁的丈夫准备回中国一趟,这是她第一次到丈夫的家乡去,也是她丈夫离家六十多年第一次回国,所以很激动。

此后好久没见巴依上网,我以为她已经到了中国,可是等我在网上再遇到她时,才知道她和丈夫根本就没有到中国来,就在他们准备动身的前两天,她的丈夫得了脑中风,全身瘫痪了。我不由得为他们叹息:老人也许终生没有回故乡的机会了。

巴依忽然嗫嚅道:“我……能求你办个事情吗?”我说:“我能替您办什么事呢?中國距离塞浦路斯这么遥远。”巴依说:“我是想求你,给我们弄些中国话来,不,是买,我们出钱。”买什么?中国话?我实在不明白,话怎么能买卖呢?

巴依解释道,她丈夫自从瘫痪了,回国梦破灭,就常自言自语:“唉,多想听听家乡的土话呀,可能这辈子再也听不到了!”巴依想让我到她丈夫的家乡录一盘家乡话寄给他们,由他们出路费和其他费用。巴依又补充道,她知道中国很大,若找不到她丈夫所在的村庄,在那个地区录音也行。

我说,这事我可以办,村庄再小,只要在中国,我一定能找到,钱就不要提了。

我反复研究巴依丈夫提供的六十年前的信息:亓(qí)善贤,家住山东沂蒙山区,梨美山下沂河旁的亓家峪。我开始了寻找之旅。在茫茫山区,仅凭不全的信息寻找一个小山村,确实费尽了周折,好在所到之处人们都很热情,我终于在大山深处找到了那个小山村。

找到村委会主任说明来意,他当即就找来几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们都很激动,争相回忆着儿时与亓善贤在一起玩耍的情景。我赶忙又拍又录,将村庄、山野和村边的小河都摄入我的镜头……我把录音和录像制成光盘,寄给巴依。

十多天后,我一上网,就发现巴依老太太在网上等我呢,她一见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开了:听了家乡话,看到家乡的景象,她老伴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一直躺着的他,两天后忽然能坐起来了。几天后,他们又收到村里乡亲寄来的花籽儿、谷种和玉米种子,他让我扶他起来,将花籽儿种入花盆,将谷种、玉米种埋进院子里,等着它们发芽,开花,结果……

不久,我收到老人汇来的1万美元,这让我很震撼,区区一盘中国方言的光盘,也就百十句话,老人却汇来如此重金。我怕将钱退回会伤老人的心,决定用另一种方式处理它。我再次来到亓家峪,在该村有点简陋的小学里,向师生讲了一对海外老夫妇用重金买中国话的故事,然后将1万美金转赠给他们。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小学生们将课本用标准普通话念一遍,再用本土方言念一遍,然后由我录下来。

我将光盘寄出,不久接到巴依老太太的电话,她的丈夫去世了,是听着家乡话笑着走的,现在,她每天都要在他的遗像前放一遍那些录音和录像……

(选自2011年12月2日《洛阳晚报》)

体会

俄罗斯民族最擅长写苦难,而中国人最擅长写的是乡愁,这篇文章可以和萧乾的《枣核》作一个对比阅读,海外华人对祖国故土的深挚感情令人动容。文章妙在两处:一是立意新颖,为什么要“买中国话”?悬念的巧妙设置吸引人往下阅读。二是主人公亓善贤一直没有出现,但是通过作者和其妻子的对话,其思乡之情逐步显现,含蓄之中更显深情。

猜你喜欢

家乡话塞浦路斯光盘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年轻人有必要学家乡话
漫画
家乡话
语言资源保护视野下中小学生语言态度调查
光盘小熊
分别一年后,难民营再相聚
保护CD
你最想“亲近”的是什么?